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举动

2013:三大创新期货角力国际定价权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03-26 08:48:57 来源:英大金融 作者:胡俞越
“2013年不仅要做好国债期货上市准备工作,还要推动开放性的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积极推动铁矿石、动力煤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创新的研究,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调研与引导,探索发展利率类、汇率类金融衍生品。”在1月底召开的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督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给2013年的期市发展定下了基调,关键词依然是“创新”二字。

在已经过去的2012年,中国期货市场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四大交易所总成交量14.5亿手,累计成交额17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和24.44%,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商品期货市场的地位。

可以预计的是,2013年中国期货市场将延续这一蓬勃态势,正处于研究筹划之中的众多新品种,如原油期货、国债期货、铁矿石期货、动力煤期货、土豆期货、鸡蛋期货、生猪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等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原油期货、国债期货和铁矿石期货这三大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期货合约。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需加快推进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提升中国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三大合约的推出不仅会改变当前期货市场的品种结构,促进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原油期货在合约设计和制度设计上将首次引入境外投资者,中国期货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定价权。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60%,波动剧烈的国际原油价格使中国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原油期货的推出不仅可以帮助国内企业规避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更有助于中国争夺全球原油的定价权,具有现实需求和战略意义。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保税交割制度,也是原油期货对一大创新,进一步增加了原油期货推出的可行性。此外,修改后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新增加的条款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交易预留出了空间,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国内期货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原油期货的推出,也将改变中国石油市场的竞争格局,增强石油市场的生机活力。

其次,国债期货的推出有助于寻求基准利率收益率曲线,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国债期货重新推出指日可待。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基准利率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建立国债期货市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尝试,有助于寻求中国基准利率收益率曲线,完善当前的基准利率体系。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国债期货可以为基准利率体系提供合理远期利率参照标准,而期货市场的完全竞争特征则保证了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基准利率体系的权威性与公开性。同时,国债期货有助于熨平利率波动,为基准利率体系的稳定性提供了必要保证。因此,国债期货有助于形成以“市场形成、基准收益、权威公开、相对稳定”为特点的基准利率体系,加快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再次,铁矿石期货的推出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定价力。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地位与定价力极不相称。目前,国际铁矿石现货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寡头供给格局,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贸易商历来在铁矿石谈判中拥有相当大的定价力优势。再加上国内铁矿石需求商之间尚未形成稳定的谈判联盟,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剧烈波动让国内众多钢铁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成本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铁矿石期货的推出给中国钢铁企业提供了高效率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中国钢铁企业对冲铁矿石价格风险,实现稳健经营。更重要的是,此时推出铁矿石期货,符合国际上一批正在崛起的规模较小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群。这些新兴国家虽然在加速工业化的阶段对铁矿石需求旺盛,但是远远不具有与国际铁矿石贸易商谈判的实力,只能被动接受既有价格。因此,铁矿石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在中国形成全球性的铁矿石定价中心,最终提升中国与铁矿石国际贸易地位相对等的定价力。

除期货品种创新外,中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还体现在期货公司、期货人才和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体系等几方面。现代市场体系由现货市场、中远期的OTC市场、场内的期货与期权市场构成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结构,在中国,三个层次的市场体系都不健全、不完善,需要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随着众多创新品种和创新业务的陆续推出,中国期货市场将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服务。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