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选载第五章2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03-27 11:42:36 来源:期货中国
重点做一两个品种

我做期货(或者电子盘),可能会略微顾及几个品种,但一个阶段内一般只重点做一两个品种,大蒜也好、棉花也好、大豆(豆粕和大豆是一个品种链)也好,我都是集中精力去研究、考察、运作。
有人说要分散投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分散投资虽然可以减少风险,但也减少了收益。很多时候,分散投资是不合理的。如果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说,可能应该分散投资,因为技术分析者认为,市场唯一的确定性就是其不确定性。但对基本面分析者来说,应讲究综合分析后的确定性,因此真正有水平的基本面分析者,如果对某个品种的专业度、熟悉度、把握度都很高了,则应该集中投资。
大蒜运作完之后,我就基本上只做棉花。这样集中精力做一个品种(或一两个品种),成功的概率会高一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做事业,专做一个领域比较容易成功,做期货,一段时间内专做一两个品种比较容易赚钱。做期货,一段时间内只要对少数几个品种全面了解就够了,虽然理论上,一个人可以把所有品种都看“透”,但真正在运作的时候,也只能针对少数几个品种,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有限的,面铺得越广,摊子铺得越大,运作得就越不精细,犯错的概率就越大,而在期货中犯错的代价是很大的。而且我喜欢去实地考察,亲身感悟买方和卖方的能量对比,如果做多个品种,就无法同时去考察、去感悟。
因此,我做期货一般只关注自己熟悉、了解的品种,在发现某个品种供需不平衡时会重点研究、调研、分析,在它供需严重失衡时则是重点运作的好机会。
当然,如何识别供需不平衡,如何发现供需严重失衡的时点,则要看自己有多少能力、有多少经验、花多少心思了。


实地调研 综合分析 棉花必涨

我在预判棉花要上涨之后,花了较多时间和精力关注、打听棉花现货各方面、各渠道、各层次、各群体、各链条的情况,并且自己也开车去了周边产棉区,还有山东德州、河北等地调研。

棉花价格在13000左右一吨的时候,很多人根据棉花前几年历史价格的波动特征,认为涨不上去了,而且国家号称有500万吨左右库存,所以棉花应该要跌下去,不跌下去也不该涨上去。
而我发现这个13000的价格,十年前就到过,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甚至还到过19000呢!农民工资十年前15块一天,2009年已经涨到80块一天了,涨了4倍以上;小麦十年前是4毛左右一斤,2009年已经9毛一斤了,涨了1倍多;玉米十年前3毛5左右一斤,2009年已经8毛一斤了,也涨了1倍多;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使得种棉花的比价效益越来越不合算,这对棉花种植造成严重打击;同时棉花又是费工费时的农作物,种同样面积的棉花要比种小麦和玉米多花2-3倍的时间精力去劳作和维护;十年前小麦、玉米、棉花都是人工作业,2009年小麦和玉米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了,而种植棉花,基本上还是要靠人工作业(棉花要分几次采摘,如果用机械化一次性采摘,则会造成较多的浪费);黄河流域的棉花春天的谷雨前后播种,直到十月份还在忙,这一期间农民都不能离开(不能出去打工),播种、覆膜、整枝、打叉、除草、打药、治虫、施肥、灌溉、采摘(采摘还得分几次收,不像玉米小麦一次性收完了事。棉花的收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8月开始,一直到10月,三个月都要摘棉花。)。
棉花的价格还是十年前的价格,而小麦玉米的价格都已经翻倍了,种棉花又费工费时,经济效应已经大大落后。棉花平均一亩地收籽棉500斤左右,合着国标328棉花13000一吨的价格,籽棉大约是2块7毛一斤,一亩地的毛收入是1400元,成本800元左右。种玉米和小麦可以种两季(一年两熟,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一季小麦500公斤左右,一季玉米也是500公斤左右,按照平均9毛左右一斤来算,一年的毛收入有1800元,成本不到800元。这么一比,棉花的经济效益就差很多了!
另外,农村的农民出去打工的很多,农村基本上也没有闲余劳动力了,叫一个农村的家庭妇女干一天活少说也要给50块。谁还愿意种棉花呢?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让所有的商品都泥沙俱下,籽棉在2008年还跌到过1块8毛一斤。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很多棉花副产区能改种其他作物的都改种了。根据我2009年春天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副产区的种植面积急剧下降,至少下降30%。而主产区则有所不同,因为某些主产区的土地是盐碱地,种植其他作物收成差,棉花耐盐碱,所以只能种棉花,在地力原因的限制下,主产区也减产了20%左右。综合来看,主产区、副产区棉花的种植面积总体下降25%左右(种植面积下降,单产也很可能下降)。

在如此利多的基本面面前,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看跌呢?
一方面因为棉花过去几年的价格运行空间形成了人们对棉花价格的“固定思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有库存500万吨,这个数字吓不吓人呢?很吓人!
当时中国棉花一年的产量才700万吨,乍一看,这500万吨的库存都快接近1年的产量了,有人觉得即使减产再多这些库存一释放,市场的供应还是充足的,因此13000的价格不会再涨,甚至反而应该跌一点才对(当时很多人还没从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
但如果棉花维持在13000的价格,从长远来看就没有人愿意生产了。当时国家的收储价就在13000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以12600的价格收了272万吨棉花),这个价格根本就没有吸引力。如果农民都不愿意种棉花了,国家的库存再多也用不了多久。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大环境最明显的就是各国央行都注资增发货币,美其名曰“量化宽松”,其实就是开动印钞机印钞票而已,当然中国也不甘示弱,迅速推出了一个4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4万亿虽然在数量上和细节上值得探讨,但该政策总体上是非常正确的,没有这个政策,那么中国就真的要经济危机了)。如此,全球的流动性必然增加,未来的购买力将大大增强。在2009年上半年,还有很多人处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即使了解到货币增发的严重性,也不敢预期价格的大幅上涨,当时经济“V型反转”、“L型萧条”、“M型衰退”、“二次探底”等各种各样的言论大打口水仗,经济学家们嘴巴上舒服了,但绝大部分企业和老百姓脑子里可被他们弄糊涂了。我当时就明确了简单的一点,物质还是那么多,突然一下子多了那么多货币,结果必然是价格的上涨,只是涨得快还是慢的问题,只是涨得顺畅还是曲折的问题。
虽然2008年国家收储了272万吨,但在所谓的金融危机时期,人们的吃穿消费也不会变少,生产量少了,库存的消耗是很快的。另外,2008年收储的量比较大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当时市场的货太多了,而是因为中间商怕价格下跌,把货给了国家,是中间商去库存的结果。中间商怕价格下跌去了库存,等价格上涨了他们必然要增库存,增库存的需求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需求。
所以,我当时的判断是棉花必涨,今年(2009年)不涨,明年涨;如果今年涨多了,那么明年少涨;如果今年不涨或者涨少了,那么明年将要暴涨(今年不涨或涨得少,农民的播种积极性依然很低,明年的产量还是不行,那么棉花的供应就要出大问题了)。
该涨的东西涨得晚一天,能量就多一天,后续上涨的力量会更大。就像酒一样,多“陈”一天多一份酒味,多一份香气。该涨的时候不让涨,压着价格的时间越长,后续的爆发力就越大,不少商品的牛市,其中至少一部分价格上涨是被政府压出来的。如果2009年让棉花涨到2万5,或国家的收储价不是定在12600而是定在2万或更高一点,棉农就有积极性了,2010年就不会涨到3万5了。
该涨的东西先涨比后涨好,如果不让先涨,那后涨的涨幅更大,对稳定物价和社会消费的影响更大。囤积居奇有利于平衡物价,如果有人先囤积一部分,然后在价格涨一些上去后卖出,是有利于后市的。为什么这么说?价格在上涨初期,囤积者的买入会让市场供应更加紧张,价格上涨更快一些,这可以促使生产者加大下一期的生产投入,也可以适当打压消费群体的消费量,如果缺货却不让涨,或者用抛储的方式压价,则会让本来就缺的东西被大家低价买走了,消费掉了,生产积极性上不来,等缺货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价格只会暴涨。而有人先囤积一些则可以让当期消费量减少一些,并在价格涨一些上来之后,囤积者有利可图了就会慢慢把货放出来,适当抑制价格的上涨,这时生产也跟上了,有利于促进商品的持续供应。让价格的适当上涨或下跌好于商品的奇缺或供应过量。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