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业经历21年多的高速发展之后,再次面临持续发展的瓶颈,竞争能力的下降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攀升,糖料收购价刚性提高。在世贸框架内和国际糖业的竞争中已落下差距。我国糖业面临着生产方式的转型挑战。 糖业当前的主要问题 1、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在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竞争中,糖料收购价格和用工成本逐年上升,尤其是用工成本,现在强劳力一般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幼,甘蔗砍收时常常请不到劳力,即使请到,其要价极高,糖料种植成本居高不下。 2、糖料的传统生产跟不上工厂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一直以来我国糖料种植大部分是千家万户种植,种植和收割需要投入大量土地及劳动力,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程度较低,抑制了单产的提高,也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3、糖料生产依然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程度。干旱一直是困扰广西和云南、海南、广东主产区甘蔗生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春旱发生时,甘蔗出苗率和分蘖率受到极大影响。甘蔗先天不足,严重制约单个榨季的食糖产量。滴灌或漫灌等水利投入不足,制约单产的提高。 4、其他农作物争地。食糖替代品主要有糖精、甜味剂、玉米淀粉糖等,其中由玉米淀粉加工而成的果葡糖浆是食糖的主要替代品,替代比例约30%,广泛用于点心、饮料、蜜饯等食品生产。 近年来,由于国内食糖供需缺口的存在,市场对淀粉糖需求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同时,受到高糖价带来的高利润诱惑,淀粉糖产量大幅增加,不仅挤占了部分食糖需求份额,在价格上也对食糖形成较大冲击。与食糖相比,淀粉糖具有成本、比价、流通和销售等优势,具有较大的成本和价格优势。淀粉糖发展前景广阔,其替代作用不可忽略,对食糖产业的冲击或将日趋增大。 国内与国际差异明显 相比巴西、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糖国,国内糖市有如下短板:我国土地资源匮乏。国内糖料收种还是以人为主,在南方主产区每位砍工每天只能砍800斤左右甘蔗,而人工成本需要120元。而巴西已实施了全机械化,每吨甘蔗收割成本只需30元~40元,也就是说国外收割成本比国内节约了三至四成。国内甘蔗收购价广西产区约470元,而巴西、印度、泰国等国约在230元~250元之间,国内的刚性糖料成本比国外贵出将近一倍。 相比优势在于:出糖率高,国内平均出糖率可达11.5%。而国外约在10.5%以下,多出的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为国内糖料多创造出300元/吨的收入,从出糖率角度对比我国糖料成本比国外有着300元的优势。国内品种优良,而且国家及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大。糖企社会化:糖厂已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我国糖业的出路 国内外存在进口价差从而提高了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尤其是走私糖犹如洪水猛兽,在行业低迷时,又出现开票党现象。当下国内食糖行业处于寒冬期,业界信心不足,而目前郑糖又运行在5500元以下低价区。 面对糖业困境,我们有如下愚见: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行业保驾护航;2、研发新品种并大量推广,从而提高每亩单产及出糖率;3、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和收割,尤其在收割各环节应注重科技攻关,研发适合我国坡地多、小田块的小农机械并推广;4、国内糖料加工只生产白砂糖,品种较为单一,应注重对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尝试在丰产的年份适当加工原糖。 国内食糖行业面临生产转型的窘境。国内糖价运行在全国平均成本线之下,全行业面临亏损的威胁,业界信心不足,而社会资本不时借助金融属性对糖市推波助澜。 后期糖价是继续下行还是尽快回归到成本线之上?即将到来的4月下旬全国收榨会即云南糖会,将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讨行业破冰之法,从而寻找价格运行方向。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