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来调研的人刚走,很快,就会出台相关的政策。”6月17日,黑龙江阳霖油脂集团董事长刘树林对本报记者说。阳霖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民营油脂企业。 1个月前,阳霖刚刚获得了黑龙江省3000万元的补贴。此次国务院的调研,给了刘树林更大的希望。 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2008年底至今,素有国产大豆“最后守望者”之称的黑龙江陷入了困境。最严重的时候,当地68家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线停产。 政府的拯救,似乎已是最后的希望。6月11日,发改委一位官员已表示,政府正考虑为大豆压榨商提供直接补贴。17日,刘树林告诉本报记者,阳霖仅仅是一个试点,未来,这样的扶持将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夹缝求生 中国大豆70%依赖进口,是国产大豆危机的根源。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口大豆(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一路下跌,2009年4月初一度低至每吨3000元,即1.5元/斤。此间,为了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国家先后四次在东北主产区进行大豆收储,收储价1.85元/斤。 一边是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一边是国产大豆的高收储价,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两头受压。由于其生产原料主要为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收储价一出,其原料成本必然高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 当时,一旦国产大豆的价格高于1.6元/斤,加工企业便会亏损。2008年底以后,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由于成本倒挂,陆续停产。 不过,收储价格虽高,但是对于大豆水分等的收储要求也非常严格,而大多数农民种植的大豆都很难达标。截至4月末,农民手中尚有55万吨大豆待售,其中主要为黑龙江三江地区的高水分大豆。 这让当地的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看到了希望,它们开始积极寻求参与收储,并要求政府给予加工企业补贴。 九三粮油董事长田仁礼也曾为“获得补贴”和“参与收储”四处申请。 他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希望,即把国储的政策给部分大型龙头企业,让企业参与到收储行列中来,既可解决国储仓容不足问题,又可以减少加工企业进口大豆的数量,减轻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冲击。 等待补贴 5月1日,黑龙江省财政厅开始出台第一笔补贴。根据方案,补贴是为了保护大豆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收购加工农民手中高水分大豆,修复产业链条,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 作为试点,阳霖集团获得3000万元,用于“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加工农民手中不符合国储标准的大豆30万吨”。 阳霖油脂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补贴政策最终拉高了大豆价格,5月前,大豆收购价为1.5元/斤,目前已经上涨至1.8元/斤。据称,由于阳霖挂牌价较高,其每天可收购250吨至350吨大豆。 不过,“花落一家”在当地也引起不小的争议,但刘树林称,阳霖仅仅是一个试点而已。“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政府在大豆收储上将发动企业参与。”《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曾说。 果然,6月11日,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政府正在为改善始于2008年的收储计划寻求方法。“(新)政策将不仅考虑农民的利益,而且兼顾到当地压榨商的利益。”她表示,包括商务部和发改委在内的政府机构,正在研究改进该计划。 有消息称,对阳霖的第二笔补贴也将在近期到位,补贴总额将达到4500万。后续,黑龙江另外两家知名油厂,也将很快拿到政府的补贴。 黑龙江大豆协会方面表示,政府扩大补贴很有可能,但目前,其还没有获得补贴企业的名单。田仁礼也称,九三目前还没有得到补贴。 但刘树林依然对“拯救”充满期待。在他看来,对于扶持大豆加工企业和豆农,中央政府方面很重视,也有相关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国务院刚刚结束的对阳霖的调研,就是很好的说明。” 竞争新起点 让黑龙江加工企业看到希望的,还有目前一路走高的进口大豆价格。 行业刊物《油世界》称,由于南美大豆产量下降,未来几个月,全球大豆供应料将维持紧俏。减产预期造成进口大豆价格上涨。 “目前,进口大豆价格在近4000元/吨左右。”田仁礼告诉记者,相比2009年3月,进口大豆的价格上涨了数百元每吨。而国产大豆的收储价格和市场价格,仍保持在3600元/吨左右。 黑龙江大豆协会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黑龙江地区的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基本恢复生产,并开始从农民手中收取大豆。“进口大豆价格的高企,应该是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复产的主要原因。” 不过,田仁礼也表示,目前,黑龙江的国产大豆已基本被“收储”,加工企业可能面临原料短缺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从2009年5月下旬开始,伴随进口大豆价格的上涨,市场上便有“国储将抛售大豆”的消息不断传出。“现在,全球都在看中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田仁礼说。 不过,在田仁礼看来,中储应该会等到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后“顺价销售”。尽管国产大豆的收储价格仅为3600元/吨,但加上运费、收储费用,目前,国产大豆的成本也接近4000元/吨。 对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来说,4000元/吨,也将是它们与进口大豆竞争的新起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