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期货业兼并重组浪潮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方正证券收购北京中期期货,接着弘业期货和华证期货同时公告:就华证期货向弘业期货进行客户整体移仓所涉及的有关事项安排进行说明。 有业内人士表示,期货业兼并重组是公司间优势互补,扩充实力的有效途径,而弘业期货收购华证期货明显存在着跟风行为,其收购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大做强,只是为收购而收购。 不过,弘业期货副总经理郑培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表示,华证期货虽然经营情况欠佳,但仍然具备一定地域优势,收购后对于弘业期货在苏南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意义。 并购传闻水落石出 3月28日,弘业期货与华证期货同时发布公告,就华证期货向弘业期货进行客户整体移仓所涉及的有关事项安排进行说明。这意味着,此前市场所传的两家公司并购案脉络逐渐清晰,并迈出实质性步伐。 公告称,华证期货拟结清期货业务,弘业期货将依法承接华证期货的全部期货业务、人员。原华证期货的持仓将整体转移至弘业期货。移仓期间,弘业期货、华证期货及各营业部全部业务照常进行。 事实上,业内人士对于此次弘业期货并购华证期货并不是很看好,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从财务情况来看。中期协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华证期货客户权益总额仅为13927.43万元,手续费收入为2732.69万元,而净利润仅208.32万元。此外,在2011年该公司受到了“涉嫌挪用保证金等违规行为”的丑闻影响,公司经营情况日趋下降。 而弘业期货2011年客户权益总额为170729.49万元,手续费收入也高达27182.21万元,净利润为7104.58万元;各项财务指标都比华证期货高出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弘业期货2011年度在行业净利润排行榜中位居第10名,而华证期货仅以20.5万元的利润排在行业第111位。 此外,在2012年国内期货公司分类评级中,弘业期货位居A类公司,而华证期货则被调降至D类。 二是从公司资源情况来看。公开数据显示,弘业期货注册资本6.8亿元,净资产10亿元,旗下有20家营业部,其中6家集中在江苏省境内。控股股东为江苏弘业股份有限公司(21.75%)、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3.09%)、江苏弘苏实业有限公司(21.11%)、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10.00%)。而华证期货旗下仅有4家营业部,分别是华证期货有限公司上海营业部、华证期货有限公司厦门营业部、徐州营业部和无锡营业部。 华证期货的股东是江苏华证实业有限公司(50.25%)、无锡市粮油贸易公司(12.25%)、无锡市凯利药业有限公司(12.50%)和无锡市康爱特化工有限公司(25.00%)。 对于此次弘业期货并购华证期货,市场此前早有传闻。在2011年有市场传闻,因涉嫌挪用保证金等违规行为,华证期货及其相关责任人正在接受监管机构调查。而随着后续相关调查深入,有媒体报道,2012年年末江苏宜兴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江苏华证实业有限公司法人立案侦查,并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作为华证期货大股东江苏华证实业有限公司法人闵明,同时也担任华证期货董事长一职。 在对涉嫌挪用保证金等违规行为调查的同时,监管机构、地方政府等相关方面已经在考虑华证期货的去留问题。其中,拟议由弘业期货并购华证期货就是方案之一。 跟风还是扩充实力? 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期货业兼并重组是公司间优势互补,扩充实力的有效途径,而弘业期货收购华证期货明显存在着跟风行为,其收购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大做强。 对此,弘业期货副总经理郑培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予以否定。他表示,弘业期货并购华证期货为发展将起到积极意义。首先,苏南地区是期货业务主要地区之一,弘业期货希望扩大该区域市场份额,有必要依托华证期货在该区域的实力。 其次,华证期货的管理者和市场人员也有一定的能力,这对弘业的人才需求也起到补充作用。华证期货没有发生经营风险前,盈利情况较好,受到“涉嫌挪用保证金等违规行为”事件的影响后,公司经营才面临阻力。 “实际上,截至到目前,华证期货在上期所铜持仓仍占据20多名,这也表明了该公司仍具备一定实力,尤其是在区域优势方面。”他表示。 对于今后的发展,郑培光表示,将尽可能地改变华证期货目前的困局。一是加大公司宣传力度,二是加强培养公司员工能力。此外,将带领华证期货的相关人员,充分开展创新业务;目前弘业期货已取得了期货资产管理和即将取得现货子公司风险管理业务资质。 在公告后不久,弘业期货董事长周勇也曾表示,此次并购是采用风险隔离的方式,目的是最大程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公司在着手并购之初,便成立了工作组与华证期货管理层方面紧密合作。涉及并购方案的各项细节,弘业期货都与监管机构等方面反复磋商妥善处理,还与华证期货客户、员工等方面反复沟通。最终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处置此次并购,在不影响客户正常交易的前提下,完成客户持仓整体转移工作。 此次并购案中两家公司的体量和市场地位相差悬殊,与近两年来国内期货行业多起强强联合并购有显著不同。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妥善处理行业内类似风险事件及监管层倡导“扶优去劣”的角度看,这一并购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