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股指期货:走向成熟的中国金融期货宠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04-16 09:24:4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沈宁
股指期货的一小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着实迈出了一大步。

弹指间,国内股指期货上市已经整整三年,总体运行平稳、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上升、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承载着中国金融衍生品大国梦的宠儿在各方呵护下已然走向成熟。

交易量跃居全球第五

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三年来,交易保持适度活跃态势,交易量排名已跃居全球股指期货第五位。

截至2013年3月28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累计成交2.4亿手(以单边计算,下同),累计成交金额194.9万亿元,日均成交30.5万手,日均成交金额2430.8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逐年增加,尤其是2012年增长比较明显,日均成交量43.24万手,日均成交金额达3121.0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08.86%、73.62%,全年成交约1亿手。

与此同时,市场持仓量已由上市初期的不足1万手增至目前的超过12万手。成交持仓比稳步下降,进一步向境外成熟市场水平靠拢。随着套保和套利交易者的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投机成交持仓占比有所下降,套保套利成交持仓占比有所上升,参与者结构日趋改善。

从投资者入市情况看,开户平稳有序增长,机构参与踊跃。统计显示,到2012年底国内股指期货账户总数达到12.6万户,交易账户占比逐年提升。在证券公司、基金、信托、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保险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的政策陆续明确后,机构参与范围明显扩大。

机构投资者广泛参与

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是衡量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近两年,国内机构运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及产品创新的热情不断攀升,推动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

其中,2012年新增的客户类型包括:单一信托、公募基金,以及套利客户和证券自营投机客户;2013年1月首批5家QFII也正式入市,机构开户量快速增加的同时,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完善丰富。

据了解,截至2013年3月22日,已有共计70家证券公司、47家基金公司、7家信托公司、5家QFII和14家期货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开立股指期货交易编码。

机构逐渐入市,套保和风险管理效果进一步显现,通过期货套保累计减亏明显。此外,股指期货更推动机构市场创新,不断丰富产品类别,提升服务水平。

套保、套利是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交易类型。目前,证券公司自营套保业务稳步有序开展,同时积极利用股指期货对已有创新业务进行风险管理。部分机构利用股指期货,也推出新的服务及交易策略。

随着中金所有关股指套利业务办法的发布,沪深300ETF的推出,机构套利业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期现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在指数成分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及股指期货之间产生了期现套利与ETF折溢价套利等多种套利交易策略。机构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结合股指期货提供更多包括指数基金类、保本类、绝对收益类及创新ETF等在内的理财产品。

市场运行质量

和成熟度提高

从市场运行质量和功能发挥的效果看,国内的股指期货市场也日臻成熟。

据了解,自股指期货上市至2012年末,股指期货主力合约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9.90%,基差率维持在

±1%以内,为市场功能发挥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在股市下跌通道中,股指期货基本维持正基差,“高开”、“高收”的交易日比例分别达到85.91%和77.73%,形成了对股市“开盘上引”和“收盘上拉”的平衡力量。

在合约交割方面,共实现32个合约的顺利交割,交割量仅相当于市场日均持仓量的1.95%,交割占比较低。期现货市场均未出现“到期日效应”,期货交割没有对股市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市场也没有出现对到期合约交割的炒作。

股市稳定性提高,换手率降低也是股指期货上市后市场的又一变化。截至2012年底,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同期比较:上市前沪深300指数单日最高涨幅达到9.34%,单日最大跌幅达到8.11%;而股指期货上市后,指数的最高日涨幅仅为5.05%,最大日跌幅仅为6.21%,分别缩小了45.9%和23.4%。此外,大幅波动天数减少,显示投资者较少追涨杀跌,投资趋于理性。

为了维护市场健康发展,中金所近期出台了系列措施。具体包括:近远月合约保证金标准统一下调至12%、手续费连续多次下调或减免、持仓限额由100手调整到600手、日内开仓限额由500手调整为1200手。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