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黄金白银期货

黄金暴跌是人为操纵?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05-02 08:57:49 来源:东方网
世界黄金协会的官方声明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近期的黄金暴跌是投机者们在期货市场的操纵所致。

至于谁是这次暴跌的“幕后黑手”,坊间认定的“头号嫌疑犯”是美林公司。美林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证券零售及投行之一,在4月12日出现1000万盎司抛售之时,市场传闻这卖单正是来自这家公司。

黄金12年牛市落幕,金价从2011年高位至今跌去三成,符合熊市定义。

自2013年4月12日和15日国际金价的两次暴跌后,抢购黄金的现象在中国四处上演,并且这绝非“中国特色”,购买黄金的热潮,同时席卷了日本、印度、迪拜,甚至欧美。

一边是暴跌,一边是抢购,黄金将走向何方?

“恐慌”抛售

集中抛售400吨黄金,只需10亿美金即可完成。

Ross Norman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黄金价格分析师之一,其分析为多方引用。他还原了2013年4月12日黄金暴跌的情形:

4月12日,纽约黄金期货市场以1560美元/盎司(约为313元人民币/克,此为成交最活跃的6月期黄金价格,下同)开盘,不久就出现了340万盎司(超过100吨)的6月交货的黄金期货合约抛售,一举将金价打压至1540美元的点位这被认为是2001年以来黄金长期牛市的确认点位,也是“支撑位”。

两小时后的30分钟内,高达1000万盎司(超过300吨)的抛售涌现。总计超过400吨的抛售规模,大大超过了纽约黄金期货市场286.6吨的当时库存,基本与中国2012年403吨的产量相当。

这样的情形,明显是蓄意集中“卖空”。恐慌随之形成,当天收盘金价跌至1476.10美元,跌幅达到5.41%。

有趣的是,尽管这集中抛售的400多吨黄金价值高达约200亿美元,但由于期货杠杆的存在,实际只需要10亿美元左右即可完成。

4月15日,周一,纽约金市虽以1481美元高开,最终收至1352.30美元,跌幅高达8.39%,为1983年2月28日以来之最。

4月16日,金价一度续跌至1321.50美元/盎司(约为265元人民币/克)的“谷底”,随即缓慢爬升,当日反而收涨了1.26%。

按照通常对“熊市”的定义相比峰值下跌超过20%,黄金市场还是在短短几天内下跌超过这一水平(相比2011年9月的高位),完成牛熊转换。

人为操纵的暴跌

世界黄金协会的官方声明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是投机者们在期货市场的操纵所致。

过去12年,黄金表现强劲。

自2001年以来,金价猛涨7倍以上,2011年冲高至每盎司1920美元的最高纪录。在货币宽松、通货膨胀的阴影下,投资者大举吃进黄金,把它作为一种安全资产。但随着对欧元区危机的担忧有所减轻,投资者押注美国经济将会复苏,黄金市场情绪受到了冲击。

而从2013年年初开始,瑞信、法国兴业银行和高盛都曾公开表示黄金牛市已终结。

高盛在2012年就看跌2013年的黄金。在本次暴跌之前的4月10日,黄金下跌1.5%,高盛分析员当天即将2013年和2014年的黄金目标价,分别下调至1450美元和1270美元,并建议客户做空黄金。

法兴银行的分析师甚至为此撰写了长达27页的专题报告称,随着美国经济好转和美联储即将退出刺激计划QE,黄金的牛市时代即将终结。

不过,尽管很多人在此前就不看好黄金大势,但对于4月12日、15日两次暴跌的直接原因,各方意见事后渐趋一致世界黄金协会的官方声明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是投机者们在期货市场的操纵所致。

澳洲河石咨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汉京亦表示,“金价下跌是美元走强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美元利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发生暴跌,就有极强的人为操作背景。”

中国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原伦敦所罗门金融集团宏观对冲基金策略经理付鹏(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则认为,市场上类似于替客户托管的一部分黄金出现大规模的出库,这意味着有人在黄金暴跌前选择了更大规模的借入黄金的行为,它的即期抛售行为就有可能引发黄金的下跌、破位,进而引发恐慌性的抛盘。

至于谁是这次暴跌的“幕后黑手”,坊间认定的“头号嫌疑犯”是美林公司。美林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证券零售及投行之一,在4月12日出现1000万盎司抛售之时,市场传闻这卖单正是来自这家公司。

黄金成为“融资工具”

从2012年10月开始,有50亿~70亿美元的资金,从大宗商品中撤出。它们大多进入日本股市,乃至美国股市。

其实,即使没有“黑手”,许多市场人士也早已预料到金价下跌的到来。

事实上,经验丰富的投资客早已掌握金价涨落的规律,宏观的影响因素包括美元的强弱、石油价格的高低、国际局势的变化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元,美元强则金价弱,美元弱则黄金强,这几乎是过去的一条铁律。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推行的美元量化宽松政策的确导致了美元的贬值。部分投资者还认为,2013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这都成为了美元走强的背后因素。

此外,付鹏表示,日元自2012年10月以来的持续贬值,导致了黄金的基本属性已由“投资工具”变为了“融资工具”。这是本轮金价暴跌的真正背后原因。

一般认为,货币宽松、贬值,会造成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为什么日元贬值却导致相反的结果?

付鹏解释称,日本的量化宽松,导致其国内诸如股市等风险资产的投资预期收益快速上升,同时美国股市也在快速走高,这些的预期收益率已经高于黄金,也高于其他大宗商品。于是,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被拆解卖出,获得的资金再投入股市等高回报交易中去。在过去半年,日元大规模贬值超过30%,日本股市上涨幅度超过40%,这种投资回报率,使得其他投资,相形见绌。

通过统计包括黄金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持仓情况,可以看出,从2012年10月开始,有50亿~70亿美元的资金,从大宗商品中撤出。它们大多进入了日本股市,甚至美国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向银行拆借黄金的利率,要比货币信贷更低。在这种情况下,黄金更容易地成为了一种低廉的“融资工具”。

金价下一步

中国人对首饰及金条、金币的爱好,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民族。

受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013年6月交割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1462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38.3美元,涨幅达2.69%,为2012年6月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金价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如何,多空双方辩论激烈。看空的一方包括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这样全球最著名的投资人,也包括瑞信、美林这样最大的几家金融机构。看多的群体中,也有鲍尔森、格罗斯等声名赫赫的大佬,曾准确预测1987年美国股灾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末日博士”麦嘉华,也认为黄金牛市并未结束。

徐汉京的观点介乎其中,他认为,考虑到美元的利息仍然处于负区间,金价不会继续跌下去,应该在1450美元至1550美元之间比较正常。不过,近期内,金价难以回升至这一区间,还有向下打压的可能。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炳南认为,金价长期向好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世界黄金协会也认为,强劲的需求和短缺的供给,将驱动金价长期看好。

世界黄金协会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数据显示,首饰用金,一直是黄金需求的最大头,2012年占到了总额的43%;金条、硬币,占29%;各国中央银行购金约为12%;工业用黄金10%;黄金ETF基金为6%。

而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则表明:2012年,中国首饰用金占到了60.41%,金条、金币占31.88%;工业用金占5.87%;其他用途的黄金占1.84%。

显然,中国人对首饰及金条、金币的爱好,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民族。作为印证的是,本轮金价暴跌引发的抢购狂潮,还在中国各个城市里继续。

金矿生死线

“挖金矿”依然是赚钱的好买卖。

判断金价的未来走势,供给方黄金生产者的因素,或许同样重要。黄金供给的三大来源是:矿产金、加工回收金及央行出售金。

其中矿产金一直是最大头,2012年,矿产金在全球格局中占到了约70%。在中国,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矿产金341.8吨,占到全年黄金产量的84.79%。同时,中国连续六年都是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

金价下跌,毫无疑问将压缩金矿企业的利润。金价的下跌会触及它们的成本“生死线”,从而导致减产乃至关闭矿井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金价低于300美元时,类似事件曾经上演。

早在2012年5月,世界黄金协会首席执行官Aram Shishmanian就表示,黄金矿产商当时生存的底线是金价1300美元/盎司。而高盛在2013年4月列举了25家国际黄金公司总现金成本曲线图,得出的结论是黄金价格保持在1150美元/盎司的水准,将是支持这一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价位。

中国最大的黄金企业之一紫金矿业的公告显示,2012年生产了32.075吨矿产金,销售成本为120.82元/克,大体相当于600美元/盎司,毛利率达到63.05%;如果剔除2012年并购的澳洲诺顿金矿项目,销售成本下降至109元/克,毛利率提高66.7%。

紫金矿业董秘郑于强表示,“至少5~6年的时间里,只要国际金价不下滑太多,紫金仍能保持较好的毛利率。”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至少国内外的巨头们,还不用担心“亏损”的问题,“金矿”依然是赚钱的好买卖。

不过付鹏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金矿的开采成本因素,只能作为金价的参考因素,更多是被其他金融因素所推动。类似的情况,在铝、锌等领域也发生过。截至目前,铝的价格仍然低于成本,而锌则在成本线附近徘徊。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