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郑商所日前透露,该交易所计划上市铁合金期货的立项申请已获证监会批准,目前正进行铁合金期货合约与规则制度的深化设计论证工作。 据了解,铁合金品种旗下拥有诸多产品,共分八大类,分别是钼系、钨系、钛系、钒系、硅系、锰系、铬系和镍系。众多产品使得铁合金期货在推出之前就受到广泛关注,根据卓创资讯铁合金分析师朱薇介绍,这次铁合金期货的上市,主要针对的是铁合金中的硅锰和硅铁这两个品种。 国内的铁合金行业长期受到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等问题的严重困扰,诸多企业都处于亏损或保本的状态,当前推出铁合金期货是最佳时机。 现货行情触底 铁合金行业在整个钢铁行业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钢铁生产和铸造业的脱氧剂、脱硫剂及合金添加剂的中间原料,其中硅系的硅铁和锰系的硅锰产销量最大。 但是由于近期钢材价格始终不景气,硅铁和硅锰的主要下游钢厂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传导至上游,钢厂也在不断打压硅铁和硅锰的价格,导致近期硅锰价格一路下跌触底。 现阶段硅锰价格已经触底,根据数据显示,丰水期云南、湖南地区普遍在6600至6800元/吨左右,创下了今年的新低,并且接近了去年的低点。“北方地区厂商普遍处于亏损中,企业多停炉检修维系老关系,若继续下跌厂商基本无法生存。南方地区丰水期电价尚未明朗,部分企业因库存硅锰成本较高,不愿低价放量,虽然南方整体硅锰库存压力不大,但钢厂停产检修普遍,出货压力较大。”朱薇说。 另一方面,硅铁的价格同样也在不断下跌,“目前钢厂采购价格下跌幅度在100元左右,部分资金链条紧张的厂家减停产预期增强,预计国内硅铁市场还将以弱势运行格局为主。”朱薇告诉记者。现在整个铁合金市场除了钨系和钒系略有涨幅,其他的产品行情都比较疲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行情探底之外,整个铁合金行业所面临的困境远远不止这些。 据了解,我国铁合金产能和产量目前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2012年我国硅铁产量478万吨,市场价值约330亿元;硅锰产量1067万吨,市场价值700多亿元。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硅铁出口国,2011年和2012年的出口量分别为62.1万吨和45.4万吨。我国硅锰的进出口量相对较小,2012年硅锰进口3.07万吨,出口仅有3632吨。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铁合金企业数量众多,但单个产能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国铁合金加工企业大都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生产手段落后,多数集中在个别省份,且生产过程中设备不配套、工艺落后、检测手段不全,造成金属回收率低、能耗大、成本高、产品缺乏竞争能力、污染严重等状况。”朱薇说。 期货呼之欲出 价格创下低位,钢厂又在不断施压,外加上市场需求疲软,进一步压缩了生产厂家的利润,再加上市场缺乏必要的监管,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非常严重。内忧外患之下,使得许多厂家的生产状况急剧恶化,苦不堪言。因此不少厂家认为,这个时候推出期货,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 “铁合金行业是一个产能过剩且无序、恶性竞争比较严重的行业,因国内外行业的疲软,整体需求低迷。”朱薇向记者介绍。“这个时候推出铁合金期货能够引导市场逐渐向有序健康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的手段规避经营风险,市场价格保持相对平稳运行。” 据了解,价格易波动也是铁合金行业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2009年到2011年,硅铁价格的年波动幅度分别为17%、42%和11%,硅锰价格的年波动幅度分别为32%、24%和21%,“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得到解决,企业不必再为剧烈浮动的价格感到担忧。”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一位郑商所的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推出铁合金期货,将为相关企业提供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的工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铁合金牵涉的产品众多,所有品种全部上市的条件并不具备。 “硅锰和硅铁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没有垄断和价格管制。标准化程度高,商品可供交割量充足,易于存储和运输,交易、交割等风险可控,而其他的产品市场化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朱薇向记者介绍,“随着后期的行业整体洗牌,其他的期货品种推出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上述郑商所负责人也表示,推出铁合金期货有助于铁合金行业提高集中度。硅铁和硅锰在生产、消费中的重合度较高,价格相关性较强,适宜捆绑上市。推出这两个品种将有利于形成铁合金的国内国际权威价格,指导现货企业根据期货价格安排生产经营,促进铁合金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就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铁合金期货最快今年下半年就可以上市。”朱薇说。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