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大商所宣布期权仿真交易系统已成功运行1周年。据了解,测试期间仿真交易系统运行平稳并且达到预期目标。 据大商所交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商所期权仿真交易分两阶段进行,从去年5月至9月的第一阶段仿真交易主要在交易所内部进行,第二阶段从去年9月至今,仿真交易从部分会员单位试点到面向全体会员单位开放,并鼓励投资者参与。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两阶段仿真整体交易情况良好,已经有112家会员参与大商所期权仿真交易。 另外,据记者了解,大豆或成大商所首个期权品种。目前新一轮大商所期权测试的计划是,5月9日到6月6日做大商所制定的测试场景,6月中下旬参加测试的会员单位自己设计场景完成大商所给定的测试目标,7月份大商所会组织仿真交易大赛。 大豆期权有望率先推出 对期权有所了解的人知道,期权是在期货规避市场潜在风险的同时,也自然丧失了可能的收益的条件下,人们才想到发展一种新的衍生品。其原理为在支付一定费用的情况下如果行情对自己不利才利用该衍生品规避风险,若行情有利就不使用这个权利,这就是期权最基本的需求。所以,期权就好比是一种保险。 对此,中证期货分析师王岩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方说以前的农产品贸易商,他们有大量的现货,担心价格下跌,如果用期货套保,那价格就彻底锁定了,万一价格上涨也不能获得额外的收益,但如果使用期权,比方说看跌期权,那么如果现货市场价格下跌,贸易商就执行期权。 投资者可以通过约定好的价格卖出去手头的现货来规避风险,假如价格上涨,就任由期权过期,享受价格上涨带来的现货方面的额外收益。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了解期权的大致概念,不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期货业内人士都认为,大商所首个期权品种或将花落大豆。 上海某投资机构陈经理认为,我估计先出农产品,这个比较容易模仿CME的对应成熟产品,落实到相应的品种来说,大豆、玉米先上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这两个品种是老牌主流大宗商品,交易量大、流动性好,是农产品板块中的旗舰。另外,CME对应的品种有大量资料和交易历史可供研究、效仿,不至于像化工一样需要自己彻底地创新,而且中粮等大型粮企机构有在CME交易期权的丰富经验,能够套用到国内市场上。 王岩也认为,当大商所完成测试后,在政策和监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是首先推出成交量、持仓量较大的品种,比方说大商所的多个豆类合约。在交易平稳、风控完善的情况下,交易所势必会为所有的已有期货合约都配套推出期权合约。 另外,据期货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去年参与了第一期的大商所期权仿真测试,目前已经是新的一期了,现在正在报名之中,让各个参与测试的会员单位开立相关账号,不过新场景测试的内容还没拿到。之前的测试中,基本主要的期货凭证都有合约,我们是盯准几个主力品种做交易,基本是按照字母顺序选择的就是a 豆一,b 豆二,那应该是大豆先上市了,这个测试其实不是测试模仿真实的市场,而是测试这个软件平台、交易所的结算系统、期货公司会服系统等等。 期权对冲与套利 “资本市场的规律就是越高级的衍生品,玩家就越高级。期权散户最好就不要碰,容易自讨没趣。”陈经理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交易量来看,由于期货是比较基础的衍生品,期货的交易量自然比期权要大。 不过他认为,由于期权难度较高,有些投资者不敢碰。一般来讲,大型贸易商、商品基金和投行是期权交易的主力,由于研究力量和交易经验以及资金实力相较于普通投资者强过数倍,所以大型机构会在期权交易中受益更多,他们会采取期权套利交易策略。 对此,王岩认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可以使用期权做多样的操作,包括单纯的投机、套利和风险管理。如果进行几个期权组合后,还能表现出更多的风险收益结构不同的结果,对于有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投资者来说就多了很多选择的余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投资者买入一个低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再卖出一个高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那么只要标的价格微幅上涨,投资者就可以获得价格上行的收益还有卖出期权的权利金收益,但是风险却只是两个期权权利金的差额,可以说风险很低。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也可以把期权视为某些投资品种上保险的特点,这应该是非常有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不过投资者在使用期权做风险管理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对冲的目的,包括时间跨度,敞口预留的大小等等。 同时,对于未来即将推出的农产品期权,相应的期权品种肯定可以为种植的农户对冲可能的市场风险带来很多帮助,以西方衍生品市场相对发达的国家为例,若当地的农民使用期权合约保护农产品价格的可能波动,其期权费的支付是可以从政府获得支持的,无论是退税的模式还是津贴的模式,都可以降低农民的套保成本。 除此之外,王岩认为,即使没有政府的支持,农户通过参与期权交易,也能达到规避价格下行风险还享受价格上涨收益的交易结果。不过有一点需要重点一提的是,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规范相对传统的金融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农户若参与衍生品市场一定要选择谨慎尽职,专业合规的期货商进行交易。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