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产品价格受供需变化的影响呈现周期性波动。玻璃品种的同质化、生产的连续性、下游房地产、汽车需求变动的一致性,使得玻璃行业具有周期性,且价格波动剧烈。 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决定了玻璃行业和玻璃价格的波动。目前玻璃价格处于底部,若4、5月中国经济数据继续好转,玻璃价格有望在6月达到底部,开始上涨。 玻璃是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因为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耐磨和硬度大、透明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建材和家居装饰等领域。玻璃品种很多,按生产工艺分类,玻璃主要分为平板玻璃和特种玻璃。 平板玻璃行业特点 1.产品同质化,全国价格同步波动 普通平板玻璃主要用于房地产建设和汽车领域,不同厂家的产品差别不大,客户采购主要考虑价格因素。企业难以通过差异化策略来获得对其他厂商的竞争优势,只能被动接受行业景气度的波动。 玻璃产品的运输半径可以达到500公里,不同地区的玻璃可以跨地区互相运输补充调剂,这就使得各地玻璃价格变动基本一致。 2.技术成熟,固定投资高 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四种:浮法、平拉法、引上法和压延法。浮法是将玻璃液漂浮在金属液面上制得平板玻璃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将玻璃液从池窑连续流入并漂浮在有还原性气体保护的金属锡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张力、重力及机械拉引力的综合作用,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带,经退火、冷却而成。由于这种玻璃在成型时,上表面在自由空间形成火抛表面,下表面与焙融的锡液接触,因而表面平滑,厚度均匀,不产生光畸变。受厚度均匀、上下表面平整平行,加上劳动生产率高及利于管理等因素影响,浮法玻璃正成为玻璃制造方式的主流。目前的浮法技术中,英国的皮尔金顿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美国PPG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和中国洛阳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并称为世界浮法玻璃生产的三大工艺。 2012年中国浮法玻璃产量占平板玻璃的比值为85%,按照玻璃行业十二五规划,2015年占比将达到90%。截至2013年4月,全国玻璃行业共292条生产线,总日熔量16.23万吨,产能10.4亿重量箱,平均每条生产线产能360万重量箱。 综合近年在建、投产的项目,目前一条年产360万重量箱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投资额为3—4亿元,建设周期为1年。目前每重量箱玻璃产能的固定投资约100元,而市场价格为80—150元,固定成本占比较高。作为重资产行业,一旦新生产线上马,固定资产很难通过变现,实现产能的顺利退出,只能通过减产、停产来调节。而在行业供过于求时,只能被动接受产品价格下滑。 3.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弱 玻璃行业上游是纯碱和重油,玻璃是纯碱最重要的下游行业。玻璃生产成本中,燃料重油占30%,原料纯碱占25%,纯碱价格受玻璃行业影响较大,而重油受玻璃行业影响较小。 玻璃行业下游市场需求稳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前的门窗玻璃,发展到建筑装饰、幕墙玻璃、汽车玻璃、太阳能玻璃、家电以及电子行业等。 我国排名前十的玻璃企业产能为51370万重量箱,约占全国产能的60%,其中大部分为民营和合资企业,国有企业较少。排名第一的河北沙玻集团(民营)生产线34条,产能12864万重量箱,产能占比15%。排名第二的华尔润集团(民营)生产线19条,产能7750万重量箱,产能占比9%。排名第三的深圳信义(合)生产线12条,产能5184万重量箱,产能占比6%。各大玻璃集团在全国不同地区都有生产线。华北地区较大的玻璃企业为河北沙玻集团,华东地区为张家港华尔润,华南地区为漳州旗滨、台玻华南和江门华尔润。 通过对玻璃行业的产品属性、竞争格局和产业链研究可以发现,普通平板玻璃企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都较弱,且行业内集中度低,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企业以压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在供需情况发生变化时,玻璃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价格的大幅变动。 玻璃基本面 玻璃特有的供需结构决定了玻璃价格周期性的大幅波动。 1.玻璃需求:房地产、汽车需求变动一致 玻璃需求主要集中房地产、汽车和出口三大块,其中房地产占70%,汽车占10%,出口占10%,其他占10%。 房地产行业在房屋建设、装修各个环节大范围使用平板玻璃,使用量呈逐年增加态势,一是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增长,二是房地产单位面积消耗的玻璃数量持续增加。 从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和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速看,汽车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基本同步。当房地产消费上行时,玻璃行业需求将面临双重利好。 2.玻璃供给:生产连续性 浮法玻璃是在浮法槽中制造,整个生产线长度约500米,每天生产650到700吨玻璃,相当于3米宽、3毫米厚、长度25千米的玻璃带子。一旦开始生产,每天24小时不停。因此,浮法玻璃的生产工艺具有极强的连续性。一般而言,玻璃窑炉点火投产后有5—10年的生产周期。期间企业除非遇到巨大亏损、冷修周期来临或者出现严重生产故障导致放水停产外,玻璃都将连续不断生产出来。一旦停产,企业将面临数千万甚至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需要4—6个月才能恢复生产。 玻璃行业的周期性和价格领先指标研究 供给的粘性会增加行业盈利的波动:供不应求时,因为供给短期无法增加,价格加速上涨;供过于求时,因为供给短期无法减少,价格加速下降。从玻璃价格和玻璃生产线停产比例的关系看,2008年以前,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停产比例平均为4%。自2009年起,两者相关性达到-0.89,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玻璃行业进入行业饱和期,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对价格变动更加敏感。 3.玻璃库存:加大价格波动 玻璃由于保存时间长,基本都是通过经销商销售,有明显的库存周期。随着行业经历衰退、复苏、繁荣及滞胀期,玻璃库存也呈现出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库存的过度反应会加大价格的波动。从历史数据来看,玻璃行业每3—4年经历一个库存周期。按照过去的周期看,2013年下半年将是玻璃行业的繁荣期,产量增速上升、库存下降、消费持续好转,支持价格上涨。 玻璃行业的周期性和价格领先指标研究 玻璃领先指标 从2003年开始到目前,玻璃价格一共经历了3个大的底部,分别为2007年8月、2009年4月、2012年7月。前2个周期价格在底部分别停留了9个月和3个月,第三次底部从2012年7月至今,已在底部停留了10个月。自2012年9月以来,房地产投资、施工增速逐月好转,新开工依然偏弱,同比负增长,商品房销售自2013年以来明显好转。PMI等各项宏观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处在缓慢但是持续的复苏中,房地产行业有望转暖,玻璃行业走出底部的可能性较大。 玻璃行业的周期性和价格领先指标研究 1.复苏取决于房地产,商品房销售是先行指标 玻璃需求70%来自房地产,10%来自汽车,而汽车周期和房地产周期基本一致,因此房地产是玻璃行业复苏、价格上涨的主导驱动因素。 房地产行业有四个主要指标: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从历史看,房地产投资、施工、新开工趋势基本一致,商品房销售领先与其他指标,大概领先6个月,所以商品房销售数据可以作为观测玻璃行业景气度的领先指标。 2.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4个月 从历史看,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一般领先玻璃价格4个月,且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持续低于10%时,玻璃价格才会大幅下跌。2013年2月和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分别为49%、37%,高于10%。若后期数据继续好转,玻璃价格有望在6月达到底部,开始上涨。 玻璃行业的周期性和价格领先指标研究 以下是玻璃价格历次波动的具体情况: 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从43%逐步下滑至14%,玻璃价格从2004年5月至2005年7月小幅振荡。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3个月。 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在10%上方振荡,玻璃价格从2005年9月至2006年11月高位振荡。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3个月。 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低于10%,玻璃价格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大幅下跌16%。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4个月。 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从12%持续上升至25%,玻璃价格从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大幅上涨20%。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3个月。 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低于10%,玻璃价格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大幅下跌8%。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7个月。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从-18%持续上升至53%,玻璃价格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大幅上涨20%。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4个月。 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大幅下滑,但是增速保持在10%以上,随后在10%附近振荡,玻璃价格从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大幅上涨10%。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4个月。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从14%持续下滑至-14%,玻璃价格从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下跌24%。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1—3个月。 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从-14%持续上升至2%,玻璃价格从2012年5月至今小幅振荡。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领先玻璃价格3个月。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