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一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推动管辖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开始,如何推出新业务一时间成为期货行业人士最关心的话题,创新不仅仅关系行业的活力与实际收入,更影响着期货行业的未来发展。 “业务创新是未来期货公司的核心增长点,将给整个行业指出前进的路,但这条路肯定是需要探索的,将来的市场随时会有很多的变化和机遇,这是管理者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首创期货总经理马华轩这样说道。 深耕咨询 收益薄 经过数年的严格整顿治理之后,2007年到2010年期货行业开始出现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也就在此之后,期货行业创新被列入日程。 首先让期货业内人士为之一振的是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获得批准。在此之前,为投资者开户并进行交易服务几乎是期货公司唯一的经营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的获批一度给期货公司带来较大想象空间。 一德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吕新明告诉新金融记者,从公司过去服务客户的经验来看,经常可以在交易指导服务过程中为客户带去收益,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家期货公司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基本免费,无法从投资指导中得到回报,这也限制了期货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热情。 “过去即便是客户主动要求给予回报,我们也不敢收,监管层在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吕新明笑谈道。 在监管部门批准期货公司开展投资咨询业务之后,行业内掀起了一轮组织和鼓励员工考取投资咨询资格的热潮。在第一次资格考试前夕,甚至有期货公司开出了“考过奖励一万元”的重奖,可见当时期货公司对该项业务的重视。 然而,目前距离期货公司开展投资咨询业务已近两年,但业内一度憧憬的“经营收入大幅增长”并没有如期出现,收益的乏力让期货公司在投资咨询业务上的创新热情渐渐降温。 一位券商系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公司直接从投资咨询上获得的收益还不及公司总收入的0.5%,“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据了解,投资咨询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投资者,也包括企业客户,而后者正是期货公司的重点开发对象。 内蒙古一家农产品贸易企业的负责人赵先生告诉新金融记者,虽然他们公司也参与期货交易,有套期保值的需要,但目前并没有计划付费来获取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服务。赵先生表示:“现在国内期货公司的竞争非常激烈,别说收费,即便是提供免费的投资咨询服务,我还要货比三家,选择空间确实很大。投资咨询资格确实迈出了期货创新的重要一步,前景是美好的,但目前真正让期货公司在创新上有实际收益还需时日。” 资管落地 热情高 相比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的推出对于期货公司的发展更加具有促进作用。 令行业较为兴奋的是,监管层力主创新的决心远远超过了行业预期。投资咨询业务落地一年后,作为“郭氏新政”的重要组成,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在2012年11月成功获批,首批18家期货公司获得资格。 这意味着期货公司可以向基金和券商一样对客户的资金开展市场化运作,丰厚的回报将远远超出行业目前赖以生存的佣金和保证金利息收入。 北京一家期货公司负责对新政策和新品种进行跟踪研究的王峰告诉新金融记者:“过去监管层对期货市场的主要看法是谨慎求稳,别说资产管理业务,就是上市一些新品种都要考虑再三,反复论证,生怕有一点点闪失,比如股指期货,从准备上市到最终批准经历了四个年头,而投资咨询业务的创新效率高得多。” 尽管投资咨询业务创新效果让行业略有失望,但资产管理业务获批之后,取得资格的期货公司依旧积极准备,招兵买马,研究数量模型,产品推广如火如荼。 究其原因,“资产管理业务更容易给期货公司带来实际收益,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期货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更重视。”王峰认为,资产管理业务更像是真刀真枪地上战场,投资咨询有点儿像在指挥部出谋划策,中间隔着一个执行环节,对业绩的刺激效率大相径庭。 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目前行业内采取的运营模式基本由期货公司负责对客户资产进行直接操作交易管理,本金为客户所有,交易成本由客户承担,而产生的收益则由期货公司和客户按比例分成。 “这样一来,期货公司不仅有交易佣金上的收入,还会享有资金运作上的收益,而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能不能获利、能获多少利,明明白白,一目了然,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管理模式相对来说还是认可的。” 资产管理业务给期货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一些没有获得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正在想尽办法跨进这道门槛。 据悉,近期多家期货公司都发布增资计划,并将此举与资产管理业务的推广直接挂钩。北京一家券商系期货公司的马俊就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公司已计划增加资本金到5亿元,借此来提高公司评级进而获得资产管理业务的资格。 对于期货公司对资管“蛋糕”投来的热忱目光,王峰表示,“资产管理最终拼的还是专业实力,只有能保证资产增值,资产管理才能给期货公司带来实际收益,而这个结果还要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资产管理业务给期货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一些没有获得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正在想尽办法跨进这道门槛。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