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转融通的陆续推出,使作为量化投资的重要手段对冲基金得以在国内扎根生长。据好买基金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4月末,国内在运行的对冲基金已超过130只,其中采用量化投资的不超过20只。那么量化投资和对冲基金各是什么?投资者如何通过这些先进的交易手段谋取利润,金融界基金频道很荣幸邀请到莞香资本行政总裁 江国栋(专栏) 做客金融界网站,向投资者讲述量化投资的故事。 江国栋在接受金融界网站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化投资是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并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投资,实现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的一个过程,而中国的量化投资处于萌芽阶段。 对于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前景,江国栋指出,“量化投资将打开大资管时代的大门,中国正处于起步与萌芽阶段。许多投资者对量化投资是知之甚少。在未来,量化必然是市场的投资热点,因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是其它投资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以下是对话实录: 金融界基金:国内随着交易工具的丰富,越来越多陌生的投资名词走进普通投资者,那么量化投资到底是什么呢? 江国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式由人为操作转向计算机操作,由主观经验判断发展成为科学统计分析进行投资取向判断。量化投资正是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并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投资,实现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的过程。 其计算机全自动操作,避免了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弱点,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然而相比起量化海外金融史30年的发展的历史,中国的量化投资处于萌芽阶段。 金融界基金:量化投资是如何获取利润的? 江国栋:量化投资包括,量化选股、量化择时、股指期货套利、商品期货套利、期权套利等。其策略建立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战交易来检测、修正及总结,而交易流动性、仓位资金配置、网络中断等问题上都需要人工介入,才能实现长期稳定收益。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只有及时调整交易模型才能实现产品长期稳定收益,此外,基金经理可根据对市场变化的判断调整交易策略的搭配,这种人为智能化操作可弥补量化交易无法及时对市场行情做出准确判断的不足。另外,不同交易策略之间可相互弥补,真正做到量化对冲。基金经理对交易策略搭配进行调整是实现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界基金:量化投资的工具有哪些? 江国栋:量化投资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之后,进行程序编写,形成一套完整的交易策略,在二级市场、商品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市场进行投资。一般应用的计算机软件有文华交易软件、交易开拓者等。 虽然实现了交易过程中不参与人为干预,但交易策略、研发人员的研发思维是形成一套交易程序的灵魂。 金融界基金:量化投资据了解在国内有很多投资理念,具体都有哪些呢?优劣各是什么? 江国栋:在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非成熟的市场,每个投资者对市场的理解与定义不一样便会产生不一样的投资理念,从而形成不同的交易策略。其中最受欢迎的投资理念有,高频交易、震荡交易、趋势交易、日内短线交易、隔夜交易等。每种交易模型都各有优劣,将震荡交易与趋势交易进行对比,前者优势在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捕捉到市场行情,实现高收益;劣势在于当大趋势行情到来时,震荡交易对其判断过早,容易会错失。后者则相反,趋势交易对大盘的涨跌判断较为滞后,在大趋势到来时能及时把握行情,然而在遇到震荡行情时反应较为迟缓。因此采用趋势交易的基金经理在制定交易策略时将尽量减少在震荡行情中交易。 投资理念决定了投资策略的制定,基金经理在制定策略时扬长避短是兵家常胜之武器。 金融界基金:量化投资在国内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江国栋:量化投资在中国属于萌芽阶段。首先,人才是限制了其发展的瓶颈,在中国市场上,中国富有阶层对于量化对冲的态度非常开放,很有热情,但国内真正具备对冲基金管理能力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却非常少,专业投资管理人才严重缺失。 其次,投资者结构的单一、投资理念的不成熟及营销渠道局限。最后,政策的局限性,税赋过高,国家对有限合伙等形式组建的基金投资的税负过高导致量化对冲的发展举步维艰; 此外,对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金融界基金:量化投资在国内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如何? 江国栋:量化投资将打开大资管时代的大门,中国正处于起步与萌芽阶段。许多投资者对量化投资是知之甚少。在未来,量化必然是市场的投资热点,因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是其它投资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金融界基金:对于如何完善量化投资市场有什么建议? 江国栋:量化投资市场未来必将成为投资主流,然而目前仍处于被动状态,投资市场的完善最重要是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应放宽私募基金公司的营销渠道,目前银行体系销售渠道并未对相关产品开放,政府在相关政策方面并未给予优惠,高昂的发行成本等都阻碍了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其次,加强投资者教育,目前投资者尚未真正了解量化投资,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然而投资者欲寻求新的投资方式却没有了解途径,因此拓宽投资者教育的渠道是发展量化投资的有效途径。最后,发展量化投资人才,在中国研发性创新人才是极其缺乏,只有人才资源库的健全,才能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