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并不是唯一的“冲动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4月份金价大跌后,包括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央行也是“逢低购入”的投资者。 在目前的黄金市场上,散户消费者、央行似乎成为坚定购入的主力军,而ETF以及期货市场投资者则更多扮演了看空者的角色,贵金属市场多空对垒,黄金白银的投资何去何从? 机构多空对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多国央行继续增持黄金,其中俄罗斯央行4月份购进26.9万盎司,使俄罗斯的黄金储备量达到3180万盎司。与此同时,阿塞拜疆也连续购入黄金,短短四个月时间,阿塞拜疆的黄金储备量从零升至12.9万盎司。与前一个月相比,俄罗斯、阿塞拜疆以及哈萨克斯坦4月份购买的黄金总量增幅超过70%。 值得关注的是,在购金央行的名单上,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也显示出少量的增持,使4月份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尽管名义价值有所缩水,但持有总量增加了约98万盎司。 为此,花旗银行一位分析师在报告中甚至预计,到2016年,黄金价格很可能涨至每盎司3500美元,“从中长期来看依然看好黄金的前景,特别是债务上限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黄金的牛市仍有基本面的支撑。” 不过,与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散户抄底、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央行增持储备表现出的看好市场前景不同,黄金市场的空头势力也可谓强大。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黄金持仓量到24日降至3267万盎司,年初以来累计减持已超过1000万盎司,约合280余吨。 此外,作为期货市场的风向标,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纽约市场黄金期货净空的持仓再创下了新高,净多持仓规模则创下5年来最少,显示出期货市场投资者极度看空黄金。 贵金属投资价值仍存? 一边是持续的空头,一边则是坚定的“逢低买入”,黄金市场将何去何从? 实际上,包括ETF以及央行等机构都是黄金市场上的重量级“角色”。世界黄金协会投资部中国区负责人陈伟贤28日在上海衍生品论坛上就表示,按照统计数据,在黄金的主要需求中,包括ETF的投资占比约为36%,珠宝首饰需求的占比则超过40%。 “黄金市场的影响因素复杂。”汇丰银行贵金属首席分析师詹姆斯·斯蒂尔表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黄金实际上是信心的“晴雨表”,目前西方国家人口进一步老龄化,加上高负债,以及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主要经济体依然陷入债务的陷阱等,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詹姆斯认为,黄金市场下一步或取决于全球股市以及美元指数。近期黄金价格的变化建立在美元指数以及全球股市风险情绪变化的基础上,如果投资者果断转入“避险投资”,黄金价格将进一步走高,不过一旦美元持续走强,也可能打压市场涨势。 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金条、黄金饰品“抢购”的背后,更多折射出了当前市场投资主题的变化:从逐利转向避险。“2008年3月份,国际金价在突破1000美元后也曾出现大幅的下跌,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抢购,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者相信股市等其他资产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而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使投资者尤其是国内投资者难以乐观。”业内人士指出。 黄金暴跌:“大轮转”的牺牲品? 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黄金一直就是最受关注的资产,不仅市场回报跑赢多数商品,价格节节攀升也不断提升了黄金在普通投资者眼中的文化以及投资价值,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安全资产”。 随着宽松政策的持续以及经济形势复杂程度的加深,一些分析人士越来越相信:此前黄金市场的暴跌,一定程度上或是由于资产市场“大轮转”,导致黄金成了“牺牲品”。 “投资者将资金撤离黄金,进入股票市场,事实上一些经济体基本面变化不大,但股市却经历了大幅的上涨,这种情况显然是难以为继的。”纽约CPM集团总裁杰弗里·克里斯蒂安指出。 “黄金市场的短期前景尽管依然弱势,但是随着政府债务量的升高,中期市场前景或仍面临机遇。”一些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詹姆斯也认为,从黄金ETF的情况来看,黄金ETF的持有情况下降到了2007年危机前的水平,很多研究显示,ETF市场里很多高净值的个人投资者可能进一步持有黄金,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投资情绪主导的市场中,普通投资者的参与风险依然极高。“传统的投资观念是黄金能规避通胀的风险、货币发行过多会推高通胀。”业内人士认为,一些投资者以预期的通胀情况来进入市场,但实际上货币发行、通胀与黄金的投资在历史上并不具有必然关系。对于普通投资者,黄金更多还应视作家庭资产分散投资组合的一个类别。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