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高价收储扭曲链条:棉花期货市场已死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06-05 08:56:18 来源:一财网 作者:刘宝强
[ 国储棉政策,国家投入巨大,社会资源浪费。按已入库800万吨计算,国家已投入收储资金1600亿元左右,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100亿元,仓储费用10多亿元 ]

开始自2011年的国储棉收购政策,目前已经导致中国国内棉花价格高出国际市场4500元/吨。目前国内收储价格20400元/吨,截至5月13日,国际CotlookA指数折人民币1%关税价格14889元/吨,内外棉无税价差约为4500元/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显示,继去年第三、四季度棉花收储企业交储难,棉农亦难从中得到实惠(参见本报2012年11月28日报道《暗战储备棉:“托市收购”的秘密》),如今,处于中游国内的棉纺织行业也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链式反应”。

据本报记者调查,国储棉收购政策之下,在国储棉自身亏损、棉农难受益同时,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原本即薄利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不仅整个产业正受到集体打压,而且中国棉纺织业产业链条生态也随之改变,以至于部分企业不得不外迁至海外寻找利润。

而在竭力维持高价格的国储棉,其高达900万吨的库存水平已经高出年度中国棉花消耗量,国储棉现在面临的库存减值和直接亏损,给财政造成的压力已成重负。

此外,价格的扭曲还在导致进口配额腐败、棉花期货市场失去定价功能并萎缩等一系列后果。

本报记者调查显示,棉花收储政策,正在引发整个链条的扭曲,高价收储这种模式已经穷途末路。对棉农的保护和补贴方式、对种植棉花的保护都亟须重新思考。

高达4500元/吨的价差

国储棉的收储政策源自2010年。由于之前的棉花市场不景气,2010年国际棉花价格暴涨,高达32000元/吨,这导致当时有不多库存的国储棉大赚。早前1万元/吨收储的棉花,涨幅高达2倍。

“问题在于,国储棉以为这种涨价将成为常态,以为收得越多就赚得越多,因此敞开收购,但没想到2011年之后棉花价格大幅下降。”一位资深棉花市场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实际上,像2010年棉花价格超过1美元/磅的情形历史上只发生了两次,不能以此为常态。

高出国际市场的价格收购国内棉花,另外一个理由是保护棉农利益,稳定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生产,保障国内的棉花供给。

据前述资深人士称,在2011年有关棉花工作会议上,国储棉有关官员即讲道,“中国是纺织服装业大国,有一定的棉花自给率,才放心发展纺织服装业,棉花自给需要一定的量,不然会受到海外的牵制。”

但目前的情形是,国内的棉花高价格,正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原因之外,大幅提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原材料成本,整体压低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

即便是按照目前的收购价格,据本报记者去年11月中旬在产棉大省山东对棉农的调查,棉农利润也没有比较优势,棉农种棉积极性并不够。对棉花进口的配额管制反而滋生腐败,导致棉花进口配额被买卖,并加剧棉花走私。

由于国储棉和进口棉存在巨大的价格差,进口棉额度自然成为有些人牟利的工具,一吨进口棉的资格,卖到三四千元。

李文(化名)是浙江的一家民营棉纺企业负责人,有自己的纱厂和织布厂,公司产品80%依靠出口。他向本报记者抱怨,纺纱现在就是不赚钱的买卖,自从实施国储棉收购政策后,已经基本不赚钱。

“我们一吨棉花,比国外同行要贵4000多,我们进口的棉纱,价格甚至比我用的棉花价格还低,我们怎么竞争?”李文说,“目前只有在苦苦地维持当中,相当的辛苦。公司到现在能够维持,保持一定的出口,主要是我们的工人技术熟练,比较勤快。”

李文表示,假设他公司需要100吨进口棉,他就向市发改委申请100吨进口棉资格,但是申请的第一年一般不会批给他,一般在第二年会批给他,不过一般只有一半的量,也就是仅仅50吨,但是等省里审批完后,拿到手的,往往可能只有30吨,至于其他20吨,往往是给有关系的人了。

纺织服装业困局

棉纺企业困难目前前所未有。

据本报记者了解,棉花成本占据棉纱厂成本约达到70%,由于国内棉花价格要比进口棉花价格大约高4500元,棉纺织行业正在艰难维持,但这个维持是建立在“我们的工人勤快”的基础上。

更甚的是,高成本压力之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正在被迫放弃一些订单,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减少。更多棉纺工业企业生产链则在向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国家转移。

高价格所危及到的,实际上是棉纺织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一家做布料印染的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他现在接到的单子越来越少,公司目前只能练习“龟息大法”,尽量减少营业,争取活下去,他甚至希望有朝一日,人民币大贬值,公司能获得第二春。

尽管李文自己的公司也能生产棉纱,由于国家当前没有禁止进口棉纱,李文选择进口部分棉纱,以降低成本,他表示:“我不能所有棉纱都进口,因为不能让纱厂的工人放假,现在只能继续维持生存,少量生产一部分棉纱。”

杭州一家棉纺织外贸公司的负责人则对本报记者表示,2012年是最难过的日子,今年出口多了三成,但是跟去年收入一样,而且今年人民币大幅升值,让公司生意雪上加霜。不过他认为已经找到发财的途径,就是尽管国家限制棉花进口,却没有限制棉纱进口,他打算进口棉纱获取利润。

尽管山东如意棉纺织集团总经理王强并不奢望取消国储棉政策,但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希望进口棉花额度再大一点,国储棉价格再低一点。

王强称,新进入纺织行业的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生产棉纱的机器设备大都是最新的设备,比国内的棉纱厂设备还要好,行业的国际竞争压力很大,目前国内的优势只是工人素质比他们高。

中国棉花进口管制政策的矛盾之处在于,管制棉花进口,但却不限制棉纱进口,这导致中国很多服装企业直接从海外进口棉纱,中国白白放掉了从棉花到棉纱这部分行业增加值,并大幅拉动了印度等国的相关产业。

南亚次大陆棉花消费上升

从2000年开始,中国逐渐建立了世界棉花消费中心的地位,世界棉花消费从2000年到2010年增加了2200万包 (483万吨),中国纺织厂的棉花消费增加了2250万包(489万吨)

但2010年以后,中国棉花消费下降了1400万包(304万吨)。与此同时,印度的棉花需求上升了300万包(65万吨)。从2009/2010年到2012/2013年,世界棉花消费下降了9%,而中国的消费下降了28%。

南亚次大陆的国家使用有竞争力的原料棉花,其纺织产能不断扩大,棉花需求前景非常可观。棉花行业人士认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正在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新的棉花消费中心。

从单个国家来说,2012年度,中国消费棉花784万吨,比2011年的827万吨减少5.27%。但与此同时,印度从430万吨增长到495万吨,增幅15.2%;巴基斯坦从218万吨到250万吨,增幅15%;孟加拉国从72万吨到81万吨,增幅12%。南亚次大陆三国总体消费从720万吨增长到826万吨,完成了对中国的赶超。此外,越南、泰国2012年的棉花消费增速则高达27%、25%。

硬币的另一面,印度主动制定棉花出口配额,限制棉花出口,以加强与中国的产业链竞争。棉纺织行业涉及我国1700万棉纺织工人。国家统计局多年前投入产出分析,纺织工业每年增加1.00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影响力系数为1.25,高出行业平均值的25%。

关停纱厂约占30%

尽管棉纺企业的工人素质高,但很多中小企业还是撑不住冲击,尤其是生产40支以下棉纱的公司,冲击非常大。

专门做棉花、化纤、棉纱进出口贸易的苏州润鑫华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银官对本报记者表示,棉纱没有实行配额管理,巨大的价差,刺激了巨量的进口,2012年1月~10月,进口棉纱130万吨,占到国内用纱的20%,他测算,去年进口棉纱,直接造成国内约1500万规模纱锭关停,20万以上的纺织工人失业。

正常年景,棉花年用量在1000万吨,在实施国储棉这两年,下降到780万吨左右。何银官介绍说,今年国家棉花产量740万吨,收储650万吨,1月~4月抛储131万吨,进口179万吨,合计310万吨,减去库存增加因素,每月用量70万吨左右,进口纱64万,同比增长51%,相当于国内棉花减少使用22万吨。

他测算,从用棉量减少和进口纱增加两个数据上推算,国内关停纱锭规模应在1800万~2000万锭,占总规模的20%左右。因为关停的大多数为无国家配额补贴的5万锭以下的中小企业,所以从数量上来看,关停纱厂的数量要占到总数的30%左右。

何银官表示,现在纱厂破产,不是有关专家或有关领导讲的要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他认为,破产的纱厂基本三种类型,一是没有国家进口配额补贴的中小企业,二是原有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三是这两年技术改造投入过大的企业。“企业最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赢利能力。”

从2012年上市棉纺企业看,基本是全线亏损。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2月我国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亏损企业亏损金额同比减少18%。

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实际情况看,行业亏损面有所收窄,但是大多数企业反映,目前企业订单仍然是走量为主,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尤其中小企业经营仍然较为困难。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3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167.21亿美元,同比缩减11.01%,减幅较去年同期扩大24.41个百分点。海关统计,4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5%。4月棉纺织品销售再度转淡,价格略有下降,企业之间分化明显,少数高端企业订单充足、利润较好,多数中小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开机率较一季度明显下滑。

有专家撰文表示,国内外棉价差过大的原因已经导致国内棉花使用量大幅下滑,直接造成棉花使用不足,大都入库的局面。纺织工业发展本来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目前则加剧了纺织行业的失业。

转移海外

在香港上市的天虹纺织股价,已经从2012年10月的2.45港元/股,涨到目前的超过11港元/股。如此巨大涨幅,缘于该公司“走出去”较早,在越南投资建厂的利润兑现。天虹纺织2006年决定在越南靠近胡志明市的同奈省投资建设纺织厂。

其2012年报显示,天虹纺织2012年的营业额为73.415亿元,年内利润则大幅增加7倍至4.863亿元,每股利润亦由2011年的0.07元跃升7倍至0.55元。公司的整体毛利率由2011年的8.1%增至去年的15.3%。其原因,即是天虹在越南有工厂,采购国际市场的棉花每吨要比国内便宜3000元~4000元。

相对比,鲁泰A是国内最大棉纺企业之一,2012年1月~9月营业总收入42.07亿元,同比下降5.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1亿元,同比下滑35.63%。

尝到甜头后,天虹纺织2012年7月在越南北部的新工厂已经开始建设,总投资约11亿元,新增约40万纱锭。另外,天虹纺织还计划投资4亿元在南美洲的乌拉圭建设纺织工厂。据估算,全部项目建成后,天虹纺织的加工产能将从目前的100万纱锭增加至约150万纱锭。

棉纺企业的用棉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国储棉政策,试图通过棉纺织企业来消化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棉花,结果可能是,中国把棉纺产业链向东南亚国家拱手相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曾表示,“从目前来看有出口订单的企业在东南亚建厂比较好。而这种被逼‘走出去’的趋势还会保持几年。”

如果国内棉纺织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的成本,如劳动力、能源、各种税费等等,远远低于国外市场,国内棉纺企业能够消化掉棉花的价格差异。但是我们的人工成本近年来上涨很快,而且人民币对外升值幅度很大,对棉纺织行业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越南不但人工成本比国内低接近一半,而且越南政府规定,外国投资公司从首个获利年度起,3~4年免缴所得税,其后给予7~9年的所得税减半征收(约为12.5%)。”王强对本报记者介绍,“天虹、百隆、华孚他们在越南都做得很好”。

相比之下,在国内生产的棉纺企业在艰难地度日如年,2012年棉纺类企业全线亏损。西南证券分析师徐永超认为,内外高棉价差劫持了国内整个棉纺行业,内棉纺企业产品外销占比较大,棉纺位于纺织服装业中游,市场完全竞争,棉纱、棉布价格取决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在国际棉纱市场难有定价权,所以国内棉纺企业高价棉花成本难以转嫁给国内外下游服装企业。

棉花期货市场已死

“我们的棉花期货曾经兴旺一时,超过美国,但是,曾经成交量位居全球第一的郑州棉花交易主力合约,现在沦落到每天成交量不足1万手,以前正常在100万手,高峰时300多万手。”何银官对本报记者表示。

由于国储棉对棉花收购的托市定价,期货市场已经完全丧失了价格机能。实际上,目前棉花市场存在多个价格,国储棉收储价是20400元/吨,但以19000元/吨拍卖,这俩价格还都比国际市场高,期货市场靠哪边儿呢?

对于期货市场为何萎缩?一位棉花期货市场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棉花期货市场既无套保功能,又无投资、投机功能,“期货市场的功能是投机和套保,通过充分流通、交易发现价格,但实施国储棉政策后,棉花价格实际是国家决定,市场失去了作用。”

此外,由于连续两年的收储,尤其是2012/2013年度收储量超过600万吨,市场中仅剩余少量达不到交储条件的棉花,收储后现货市场严重缺乏流动性。

光大期货棉花行业研究员徐爱霞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现在一直抛储,但是这些棉花基本都直接进入终端,进入流通环节很少,难生成仓单是今年期棉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此外,现货市场有价无市,也使得期货缺乏了现货做指引和依托,导致期货成交持仓萎缩。

据中国纺织网数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1日,我国棉花收储累计成交约615万吨,约占本年度棉花产量740万吨的83%,本年度国储棉库存居于历史高位。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失效

“我们实行国储棉的出发点是好的。”王强认为,国储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棉农种棉的积极性。

据本报记者此前在山东调查,棉花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电力费、排管费、人工费以及其他生产费用。但是相比其他经济作物,尽管当前国家通过国储棉的政策,大幅提高市场棉花价格,但是实际上,对农民来说,种植棉花,依然不如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合算。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新疆地区除外,棉花大都采取一家一户的方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使得棉花品种杂乱,而且棉农在采摘、晾晒棉花时很容易混入异质纤维,降低棉花质量。也不利于推广新棉花新技术和生产手段,这种棉农分散的“小生产”与国内外的“大市场”的矛盾,大大影响了我们棉花竞争力的提升。

相形之下,仅是2000年,美国棉花的平均种植规模已至180公顷以上,澳洲平均规模则不低于1000公顷,我国最近几年,有些农户的种植面积扩大很多,但依然是生产毫无规模可言。

在美国和澳洲等棉花出口国,当地主要是大规模棉花种植,依靠机械操作,然后政府给农户补助,来刺激棉花种植。王强认为,中外棉花价格差别太大,主要是因为美国棉、澳洲棉等,机械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政府又提供高额的补贴。

《2013年度中国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显示,2013年度我国将继续敞开收储,不限量,临时收储价格较上年度维持不变,仍为20400元/吨,收储质量按新棉花标准执行。

但是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的调查数据,中国2013年的意向植棉减近一成,植棉意向减少呈扩大走向,按照同口径比较,预计植棉面积将减少650万亩至7000万亩以下。

与玉米等其他农作物相比,棉花容易生虫灾,需要喷洒农药、棉花田间管理、施肥等,工序繁多,而且在麦、玉米收购价格上涨后,棉花耗费更多人力,但是收入并不高。

何银官认为,国储棉政策,国家投入巨大。按已入库800万吨计算,国家已投入收储资金1600亿元左右,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100亿元,仓储费用十多亿元。

对交储企业而言,交储与正常市场销售相比,每吨增加成本200元以上,造成约16亿社会资源浪费。如果对比国际市场棉花价格,这部分巨额库存的价值还要大打折扣,另外库存棉花的质量还在持续下降。结果是促进了印度等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对手国家纺织企业的发展。

“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想保护棉农利益,但国家用于收储的投入并未全部落到棉农手中,共同分享的还有:交储企业、物流仓储企业,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出口棉纱到中国的纺织企业。而承担直接损失的除国家财政外,还有国内棉纺企业、国内棉纺厂职工。”何银官说。

王强说,我国新疆之外地区的棉花种植都是一家一户操作,无法实施大规模机械化。对棉农进行直接补贴是一条道路,但量太大,不容易实施,讨论好多年,一直做不到。

“但从目前国储棉收购情形来看,高价收购政策绑架了整个行业,国储棉自身也在亏损、艰难运营。”前述资深人士称。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