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伊始,从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传出消息,称目前国家正在寻求购买20万至30万吨铜,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市场上的多方关注。有分析人士指出,国家收储铜的行为一方面是一种价格下行趋势中的抄底行为,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由于各大铜企减产,所引发的铜金属供给不足的境况。 据了解,国内的铜行业在5月末集体迎来了一阵“减产风”,受到减产影响,铜价近日的确开始出现逐步回升。 铜行业刮起“减产风” 由于近一段时间来铜价持续疲软,铜库存依然居高不下,5月末,一轮铜企减产潮正在悄然形成。作为中国最大铜生产商江西铜业(20.14,-0.42,-2.04%)目前也开始减产,目前已经关停了两座设备,合计年产能约为46.7万吨。 据了解,和江西铜业一同减产的还包括由其控股的北方铜业、鹏晖铜业。其中鹏晖铜业4月产量同比减少约20%。 与此同时,中国第三大铜生产商金川集团高管5月24日表示,该公司已关闭年产能20万吨的冶炼设施。此举可能使该公司今年精炼铜产出减少逾16%。而在更早些时候,国内第四大铜生产商云南铜业(12.02,-0.21,-1.72%)宣布减产。 除了国内的铜企之外,不少海外的铜企也纷纷开始减产。力拓Bingham Canyon铜矿区因发生土石流减产约10万吨、同时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因隧道塌方事故出现人员伤亡而在5月关闭,而五矿资源Freeport印尼铜矿项目也宣布停产。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矿难频发、罢工以及铜价下跌导致废铜供应偏紧,国内外部分铜企的确迫于压力甚至关停了部分铜冶炼生产线。 不过卓创资讯铜分析师李雪告诉记者,此番国内铜减产的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用以废铜为原料来冶炼铜的企业,而以铜精矿为原料的企业却在加大开工力度。 据悉,中国去年精炼铜产量约为606万吨,有200万吨左右的精炼铜来自废铜加工,而中国废铜75%左右依赖进口,其价格受铜价影响明显。 而伴随日前铜价持续下滑,精炼铜和废铜之间的价格差开始逐渐收窄,使得海外供应商限制面向中国的废铜出口,而一些废铜供应商也开始持货待涨,使得废铜供应非常紧张,外加上海关近日开展的“绿篱”行动,更增加了铜进口的难度。 “现在能把生产原料改为铜精矿的企业都已经改了,不能改的只能减产。”李雪说。 “国储”效应 此轮铜企的减产直接导致了铜局部供给不足的局面。据了解,仅江西铜业一家企业,其精铜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现在企业减产,给整个铜市场产量带来巨大影响。 而江西铜业副总经理吴育能在日前召开的上期所衍生品论坛上也认为,同行产量都在下降,目前国内铜处于供应紧张的局面。 日前有消息指出,国家物资储备局开始寻求购买20万至30万吨铜,记者随后曾通过多种联系方式试图向国储局求证该消息,但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回复。 而根据分析人士预测,这将相当于下半年中国铜消费量的4.5%至6.8%。“这和当前铜供应紧张不无关系。” “一些国外仓库提高升水,吸引库存流入,而国内的一些库存被吸引到国外的仓库中,而流出又会受到诸多限制,等待时间很长,导致铜短期被锁在库存里面,再加上国内冶炼厂减产或停产,并有惜售的情绪,这就使得现货市场铜供应相对紧张。”富宝资讯铜分析师雷连华说。 事实上,最近一次国家收储铜是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时铜价徘徊在2.5万元/吨附近。中国政府在2008年12月提出将收储基本金属,而受此影响,国内铜价正式进入上升通道。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并不是收储铜最好的时机,因为铜价今年尽管出现了下跌,但是与2008年的低点相比,现在的价格依然高出了一倍多。 “目前沪铜价格是金融危机时收储价格的近1倍,远远高于真实的生产成本,尽管其价格有金融属性作为支撑,但在当前的价格进行收储并不怎么合适。如果国储局真的在此价位分批收储铜,此将给高企的中国铜库存现状带来极大的利好,且给沪铜从基本面上带来强力的支撑。”雷连华表示。 不过,市场上也有分析师指出,国储局收购铜能带来多大的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其收储的量究竟有多少,而这个收储量的数字至今也只有传闻,并没有明确的消息,但是按照当前铜价形势来看,国家收储的量将相当有限。 铜价长期难获支撑 从铜企自身的解释来看,此轮减产是为了对铜价进行支撑。据悉,由于一些铜冶炼企业当前的原料库存处于危险边缘,若不减产将面临较大的补库存需求,而在铜价持续下跌的行情下必然会影响这些铜企的经营业绩。 “此轮减产将有利于引导铜冶炼的原料供需市场重归均衡状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持续下跌的铜价形成支撑,最终改善企业毛利率。”雷连华说。 不过白银集团高管马先在上期所衍生品论坛上表示,铜价现货升水,这只是短期对铜价构成了支撑。 受到减产的影响,铜价在短时间内的确获得提振,现货升水一度达到600元,但是根据最新数据显示,6月7日,上期所沪铜当月合约收盘价为53680元/吨,现货升水在40元左右,下滑幅度明显。 事实上,从长期来看,铜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高企的库存仍然是困扰整个行业的顽疾,因此市场上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铜价长期还是难以获得支撑,价格仍将出现继续下跌的情况。 不过还有分析人士认为,此轮减产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消化日益高涨的融资铜风险。 据了解,伴随企业纷纷减产,铜行业过剩的现象将受到抑制,使得整个市场变得更加平衡,而一个稳定平衡的市场恰恰是融资铜所需要的。 安信期货铜业分析师佟玲日前对外表示,国内铜业生产商集体减产是为了“消化”融资铜风险而保价护航。“大量融资铜需要实体经济消化,涉及该业务的生产商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而这才是减产背后的深层逻辑。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