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期货投资者来说,每次过节又何尝不是“一劫”? 休市三天的端午节假期期间,老赵的期货账户损失了几十万元,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国内期货市场休市时蒙受损失。由于假期停盘时,国际市场对应品种的价格发生了较大变化,老赵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账户在上周四开盘瞬间即大幅亏损,而他仅仅是众多面临这样问题的期货交易者之一。 假日的风险 尽管国内的股票市场在端午节假期之后也出现了跳空大幅下跌,但多名国内券商系期货公司的高管表示,相比股票市场,节假日给期货市场带来的风险隐患要高得多。 2008年国庆节休市期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众多品种出现暴跌,2008年10月6日国内期货市场开盘后,上海、大连、郑州三家期货交易所的诸多期货合约随即跌停,并且连续数个交易日跌停都没有打开。 当时,一些期货公司甚至因为客户保证金不足以弥补亏损而出现“穿仓”事件,最终只得动用期货公司自有资金进行补偿,而这样的情况在国内股市与证券公司中几乎从未发生。 6月10日至12日端午节假期期间,国内期货市场再度暂停交易,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依然运行,并且黄金、白银、金属铜等期货合约都跳空低开。6月13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开盘后,黄金、白银、铜等期货合约价格纷纷跳空低开,白银和铜的跌幅都超过2%,一些手中持有多头头寸 的交易者损失惨重。 格林期货研究员韩静表示,国内的一些期货品种,诸如贵金属、有色金属等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价格只能跟着国际市场的价格走,当国内市场放假时,国际市场仍然在交易,一旦在此期间出现影响价格的消息或者事件,国内市场只能在开市时以更为激烈的形式进行反应,这也是造成国内期货市场巨大风险的制度源头之一。 可行性之辩 实际上,早在2012年国庆长假之前,监管层就曾对国内市场节假日连续交易进行过研究和评估。中国国际期货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在去年8月收到过交易所下发的有关修改节假日交易时间的调查文件,其中就在长假期间不休市进行意见征集。记者也了解到,相同或者类似的调查并没有在证券公司中进行。“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了长假对期货市场的不利影响。”中国国际期货公司人士这样表示。 尽管国内期货市场连续数日的休市安排对期货交易者以及期货公司的风险管控弊大于利,但记者了解到,期货公司对节假日不休市的提议却并不积极。 总部在北京的一家券商系期货公司总经理认为,长假期间继续进行交易,对一些长期持有仓位的投资者或者机构的确有利。一些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可实现对国际市场价格的持续跟踪,一旦外围市场发生波动,可及时调整企业套期保值的头寸来对冲风险。但从整个市场来看,由于长假期间参与短线交易的投资者大大减少,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相应变差,总交易量无疑大幅萎缩,这就意味着维持长假开市交易并不能给期货公司带来太多实际收益。而与此同时,期货公司还需要为此投入交易服务、风险控制等多部门的人力来保障假期交易正常开展。 端午长假期间,期货账户损失惨重的老赵认为,尽管从表面上看,长假休市对投资者和期货公司风险控制并不利,但期货公司乃至交易所已经把风险更多地“转移”到了投资者身上,所以一旦假期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受伤”的总是投资者。 据了解,自从2008年国庆假期结束后出现了整个期货市场的风险危机,此后每次放假之前,期货公司和交易所都会大幅提高保证金比例,增加客户的持仓成本,在节后开市时扩大交易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降低了客户持仓过节意愿,同时最大程度转移了期货公司承担的风险,而对那些切实有持仓需求的投资者来说,并未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另一种思考 国内假期有“化零为整”的特点,即尽量把零散的假期集中到一起。比如元旦在周二,管理部门就会将上一个周六的假期借到周一,形成周日、周一、周二连续三天的小假期。 对于大部分工作者来说,假期连在一起增加了出游的机会,但对期货市场投资者而言,假期连在一起时休市则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因为每在这个时候国内市场就会和国际市场“断档”,很多风险不可控制,节后复盘的一刻,持仓过节的投资者的心情无异于参与了一次“赌博”交易。 不仅是交易者面临国内市场放假休市的难题,实际上对国内几大交易所而言,长假休市的利弊也值得从更深层面进行重新考量。 国都期货研究所所长彭海兰告诉记者,经常“放长假”会使一个国家的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在她看来,国内期货市场和国际期货市场在休市安排时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放假的“长”、“短”上。国际市场也会放假,但以1天、2天的短假居多;国内市场则动辄连续放3天甚至3天以上的长假。 “如果那些有参与市场需求的投资者总是连续数日无法通过交易对经济数据、时事消息进行应对,那么这样的市场无疑比那些能让他们做出及时反应的地方缺少吸引力,长此以往,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对国际的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彭海兰说。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