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货市场呼唤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参与 1.从期货市场的最本质功能说起 期货市场最本质的功能无外乎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价格发现功能可以通过期现升贴水或者期货远月升贴水来实现;风险规避则是期货最本质的套期保值功能所实现的。期货市场服务于现货企业、贴近现货企业需求,这是期货公司持久发展的动力。结合目前现货企业所遭遇的困境,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期货公司必须完成的: 一是满足切合企业实际的专业套保策划方案的需求。在企业的持续经营过程中,产品销售、库存定盘以及原材料采购等受到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参与期货保值的策略也需进行相应动态调整。但期货市场是专家型市场,套期保值更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工程,企业在套期保值过程中一般会面临较大的瓶颈,即缺乏期货品种深度研究和套保实物运作的研发队伍,而按照现货模式培养的套保人员容易陷入将期货等同于现货操作的误区。此外,由于企业套保部门设置的组织形式通常较为简单,在风险控制和流程管理上缺乏相对规范的监测机制,套保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当套保头寸比例超过一定区间就转变为投机,尽管原本需对冲的风险敞口被覆盖,但却暴露出更大的单边净持仓风险。作为组织架构和风控机制完备、擅长市场研究和实盘操作的专业CTA机构,恰好可以弥补和对接企业在套保方面的缺失,并发挥类似外部评级机构对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估的职能,因此CTA对提升企业套保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必要。 二是当前商品价格的联动性越来越强,如金属板块、能源化工、农产品之间在融入市场大格局中的联动,各板块内细分品种之间的联动。比如汽车产业的兴衰涉及到轮胎橡胶、钢材、镀锌、成品油一系列产业,而现货产业往往只能深入其中一两个品种,期货公司完整的信息平台则可以从纵向涵盖产业的各个角度。期货公司专业的研发更多地关注全球宏观经济动向、美元汇率波动、细分商品定价链条的演变等更高层次的内容,省却了套保企业需要关注的诸多方面,因而在期货公司平台上成立的CTA在宏观经济和产品研究上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推动企业在持续经营上“眼界更高、视野更宽”。 能够做到以上两点要求期货公司具备以下能力:一是深度和高水平研发,二是专业套保策划方案和操作实力,三是对风险控制和绩效的量化评估。目前能做到以上几点的国内期货公司并不多,这也是监管层迟迟不敢试水CTA的最根本原因。毕竟,现货企业通常对现货信息和行业基本面非常了解,而CTA机构对期货市场的把握非常专业和深刻,只有两者协同合作才可以充分发挥出优势互补的效用,无论对市场行情的研判,还是套保效率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现货企业通过与CTA的对接,对于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有效合理运用对冲工具管理风险敞口、完善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以及相关产业规避行业系统性风险都将起到重大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2.“游泳教练”也有下水的义务 上世纪90年代初证券和期货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当今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规模却不可同日而语。当前沪深股市的流通市值达到7万亿,而期货市场的整体规模只有700亿的客户保证金。我们看到,证券市场在2001年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发行之后,证券市场基金的量变逐渐累积,到了2005年后市场成交量终于发生了质变。证券投资基金作为引领市场价值投资的主体,掀起了2005年后股权分置改革轰轰烈烈的行情。证券投资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对稳定证券市场、树立正确投资理念、改善投资者结构、提供有效投资手段、促进上市公司加强经营管理、安全吸引外资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通过对当前市场上存在的期货私募基金的调研我们发现,期货市场上并不缺乏活跃的专业投资机构。一批专业从事期货投资咨询的类CTA机构,其在组织架构、操作模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也非常完备和成熟。特别是优秀期货公司的研发实力正在不断增强,并成为各类专业人才不断聚积的平台。若能通过合理的方式予以引导,积极推动整合行业资源优势,完全有条件独立出一批兼具高水准研发和实盘操作的专业CTA机构。反过来说,CTA在为投资者提供新投资渠道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并聚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包括比较成熟的证券基金行业的优秀人才加盟,用人才的积聚效应来促成期货市场的质变。 本着服务产业客户、把优秀人才和广泛的信息平台整合成生产力的目标,在期货投资基金这个“游泳池”里,“游泳教练”也有下水的义务。 3.CTA的金融创新 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虽同属风险偏好型市场,但期货市场因杠杆和双向交易机制而更加具备操作难度和高风险特征,因此期货市场更需要专业投资机构的培育和发展,期货基金的产品设计也需要很大的创新性。 可以预见的是,分类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之门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打开,不同期货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开展不同的核心业务,期货市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