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上半年的我国期货市场,在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现货子公司等创新业务的导向下,延续了2012年步入“创新发展年”后的蓬勃发展势头,但期货公司的盈利能力、客户结构及两极分化等方面仍然堪忧 ] 刚过去的2013年上半年,在成交规模上又迎来跨越式发展的中国期货业似乎交出了一份光鲜亮丽的半年度成绩单。 中国期货业协会(下称“中期协”)公布的全国期货市场成交情况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总量10亿手(按单边计,下同),累计成交总额128万亿元,相比处于恢复性增长的2012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03%、88%。 而2010年上半年成交规模创下此前历史新高时,其成交量也仅为6.8亿手。 2013年上半年的我国期货市场,在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现货子公司等创新业务的导向下,延续了2012年步入“创新发展年”后的蓬勃发展势头,但期货公司的盈利能力、客户结构及两极分化等方面仍然堪忧。 “小试身手”的创新业务 中期协在对今年一季度160家期货公司经营情况分析的内部报告中称,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两项创新业务已在今年“小试身手”。 今年一季度,投资咨询收入总计14.96万元,资产管理收入总计为604.26万元,而同期传统的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为27.48亿元。 从2011年8月证监会核准首批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至今,已有约80家期货公司先后获批这一率先开放的创新业务牌照。而从2012年11月起,也已有27家期货公司获批“内涵丰富”的资产管理业务牌照。 且自今年3月起经中期协备案准许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现货子公司业务试点的期货公司,也已有19家之多。 尽管不断有媒体报道,某某期货公司又联合信托及私募基金发行了多少规模的“一对一”期货资管产品,且期货公司的研究中心、研究所相继升级为研究院,但中期协上述内部报告披露的前两项创新业务的收入数据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白菜价”的经纪业务 中期协的上述报告还披露,今年一季度整体手续费率再次大幅下滑至万分之0.228,创历史新低。 而2011年至2012年,该费率曾维持着万分之0.35左右的水平。以国内商品期货每手合约价值3万至5万元的平均水平计,期货公司的经纪业务通道代理成交每手合约的手续费收入也不过1元钱,早已不及每斤白菜的市场零售价。 况且,上述白菜价的经纪业务收入中一直包含着不菲的交易所手续费减收或返还。 中期协的上述报告分析,今年创新低的手续费率,一方面是随着去年期货交易所两次降低手续费,同时交易所返还也有大幅减少,导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交易额进一步扩大,已占近六成,相对较低的股指期货手续费率也进一步拉低了整体情况。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期货交易所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减少或返还仍达3.33亿元,但相比去年一季度最高峰时的13.28亿元已减少了10亿元。 有意思的是,如剔除交易所减收或返还因素,今年一季度的期货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因成交规模的翻番增长,相比去年同期还是有两成的增幅。 客户结构以散户为主 中期协的上述报告还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期货公司客户权益达1932亿元。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国内期货市场保证金已连续多月维持在1800亿至2000亿元区间。而在今年4月,成交活跃且持仓水平达最高纪录时,该数据曾逼近2300亿元。 不过,中期协的统计数据还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期货公司代理客户量202万户,其中法人客户9.73万户,占比已近5%,且100万元以下客户数占比为99%,权益额占比则为21%;1000万元以上客户数仅占0.13%,但权益额占比却达50%。 显然,随着机构投资者主动介入股指期货保值交易的程度加深,以及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国内期货市场的客户结构已有了不少改观。但相比国外成熟市场,国内仍是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这一结构也不利于实体经济仅次于美国的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争取到应有的定价话语权。 两极分化 上述中期协的内部报告还显示,国内期货公司的合规抗风险能力自去年底以来又有了大幅增长。 2013年一季度末期货公司的净资本合计342亿元,同比增长27%,净资产负债率则已下降至11%,同时一季度末“期货风险准备金”总额也已达27亿元。 且就在不久前,因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总额已达到额定的8亿元,业内已有暂停收取该项保障基金的诉求。 但中期协亦承认,从公司个体来看,受交易所手续费返还政策及创新业务的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两极分化逐步显现。 事实上,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客户权益前20名的期货公司合计总额为977.62亿元,占比为51%,前60名的公司合计为1574.71亿元,占比为82%。 正怀揣“中国梦”的中国期货业,要超越梦想还有一段很长距离。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