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市场的终极目标应当是最终清除国债,实现国家的零债务目标。即将上市的国债期货交易,应当帮助国家向逐步减轻,直至清偿国家债务的方向发展。 时隔18年,国债期货即将重现江湖,引起各路英豪一片纷争,当属正常,因为当面对国债期货这个令人仰慕又有点恐惧的陌生熟客时,心情惴惴不安,难以言表,是可以理解的。一位证券公司老总对笔者这样叙述他的心情:就像迎接已经离家多年的孩子归来一样,期待与担心同在。 稳定证券市场的镇静剂 1995年,对于在金融界打拼的各方人士而言,是个特殊传奇的年份:能活下来的一定是经过大浪淘沙般洗礼的金子,能够笑着看到国债期货重回市场的英雄。这一年,巴林银行的交易员尼克尔森在严格的监管眼皮之下,数年之间从事非法交易,造成巨额亏损,最终导致已有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倒闭。这个事件震惊整个金融界,第一次使正处于改革开放狂热中的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当头棒喝:金融衍生品可能是吃人的猛兽,要对其敬而远之。 而中国发生的“327”事件正好印证了这个担心:万国证券因为这个国债事件倾覆,从此把中国带入长达18年的国债期货交易冰冻期。在过去的18年中,人们对国债期货交易从谈虎色变,逐步变得淡定自信,市场上显示出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人们在摩拳擦掌,期盼跃跃一试。这一切都在说明:国债期货重回市场,是时候了。 特别是对于利率市场化进程而言,国债期货交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的金融改革,正面临一个绕不过去的瓶颈,就是利率的改革。世界银行和IMF的高管都曾对中国的利率改革提出加快进度的要求。六月中旬出现的银行间流动性紧缺事件就是一个警告,必须加快利率改革的步伐,否则中国银行间的拆借利率,将长期不能在阳光下进行,并且会成为破坏中国金融稳定的定时炸弹,随时引爆中国的金融危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先生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其“大金融”的报告中提出,中国应当力争在2017年前后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使中国的银行业能够更好地与世界金融市场接轨,增强规避风险,抗击打能力。现在,国债期货交易指日可待,提高了人们对利率改革加速的信心。有的专家认为,这种利率改革将需要10年时间才能完成。不管怎样,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个改革进程,并期待这个改革能够提速进行。 国债期货交易对债券市场具有市场定价和帮助其他金融衍生品避险的功效,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镇静剂。改革的红利,往往是通过证券市场让大多数公民分享的,可惜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得到股市的有力支撑。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国债期货这个杠杆,不能协助对股市风险加以控制或规避,使得金融机构的许多衍生品长期处于风险之中,当大风大浪来临之际,找不到一个有效的避风港,眼睁睁地看着理财产品被卷入风浪,却无回天之力。国债期货交易将向人们提供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使中国的金融理财产品得到更好的保护,中国的股市才能够健康发展。 两大风险不容忽视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债期货绝不是一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会是拯救股市的救心丸。据报道,这次解禁的国债期货实际可以在市场上用来交易的将到期的“存量”仅仅2300亿元,远远低于市场预期。但是,如何用好这笔存量,既可以观察市场的反应和成熟度,又可以用来培训市场交易员,更能够借此逐步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这次重新开放国债期货交易就将得到最好的回报。 我们不能忽视重启国债期货交易存在的一明一暗的风险,尽管它能够为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定价起到参考作用,但是它本身存在的自有风险却不能视而不见。由于“存量”有限,市场往往会推高关联产品的定价或利率,将收益最大化,使得“用好存量”成为空话,给市场造成新的紊乱。这是明处的风险。而当国债期货交易产生供需矛盾时,少数人的投机心理膨胀,甚至由投机变为冒险,不惜绑架国债期货交易,以便谋取暴利,这不仅会搅乱市场定价体系,而且会产生“探头盲区”下的交易,包括内幕交易等,这会给国债期货交易造成重大内伤,是必须防备的暗藏风险。我们的监管机构必须具备前瞻性,提前出台相关的防范措施,防患未然。 尽管许多专家认为,由于国债期货交易的特殊禀赋,主要的客户群将是银行和有实力的企业,大众普通客户难以问津染指该市场,而且市场的价差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并由此认为国债期货市场风险不大。这不利于当前国债期货市场的布局配置。我们应当审慎分析考察该市场的细微变化和动向。 国债市场的终极目标 是实现零债务 国债市场的终极目标应当是最终清除国债,实现国家的零债务目标。美国的第七任总统杰克逊入主白宫后的第一个财务动作就是开始清偿国家债务,因为在他看来,国债就是“国家的紧箍咒”,越早清除越好。经过数年对国债市场的清理,终于在1835年的1月1日实现零债务目标,使当时的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完全偿还公共债务的国家。因此,笔者认为,即将上市的国债期货交易,应当帮助国家向逐步减轻,直至清偿国家债务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国债期货市场前景远大,市场极为庞大,越来越多的国债即将到期,将迎来一个还款高峰期。所以,国债期货交易市场无论从深度,还是规模,均会给市场越来越多的机会。拥有一个完善,健康的国债期货市场,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变强变大至关重要,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我们应当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迎接国债期货交易的正式开锣,迎接中国金融改革新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