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大豆市场走势展望 2009年上半年国内外大豆市场都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但在具体走势上略有不同,这半年来连豆与美豆尽管大方向上基本一致,但连豆渐渐摆脱美豆甚至影响美豆走势的苗头已初步显现出来,这给投资者操作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给中国在盈利全球豆类定价权方面带来一线曙光。鉴于豆类的价格越来越难以预测,资金面的宽松使其价格也越来越难以被主力操纵,笔者认为通过对上半年来大豆价格的走势进行分析,或许可以发现市场下一步的运行轨迹。 一、上半年大豆市场行情回顾 2009年上半年美豆指数是先抑后扬,K线图是一根上下影线几乎等长且相当于实体长度两倍的小阳线。而连豆一指数开盘于3360,最高上冲至3815,最低下探到3296,收于3638(按6月24日的收盘价),K线图是一根带小上下影线的中阳线。从K线图上就明显看出,美盘大豆的振幅远远大于大连大豆,这与前几年一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今年究竟有哪些主要因素在影响着大豆的涨跌呢? 二、影响豆价涨跌的主要因素 由于影响豆价的涨跌因素很多,下面把最主要的几种因素加以罗列,从利多利空两方面加以剖析: 第一,国储收豆是把双刃剑。 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东北大豆受进口大豆的冲击纷纷跌破成本价,致使国家连续出台收储国产大豆,收储目标是725万吨,收储计划将在6月底结束,目前大约已收储600万吨。现在看来,国储收豆政策的积极意义已经体现,如防止豆价过分下跌,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广大豆农利益;有利于稳定大豆生产,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拓宽农民售粮渠道,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现象等。但国储收豆是把双刃剑,首先由于人为力挺豆价,对内使豆类相关产品尤其是豆油大幅上涨,使投机者对通胀的预期增加从而恶意炒高大豆价格;对外来说,被国际炒家利用,肆无忌惮地拉抬美豆,使进口大豆成本大幅增加,这从进口大豆由去年底的每吨不到3000元涨到每吨4200元以上能够得到佐证。我国有2/3以上的大豆需要进口,力挺豆价是否有得不偿失之嫌呢?从进口大豆的数据来看,2009年1—4月我国共进口大豆超过1385.8万吨,同比增加了36%。同时商务部预计5月到港大豆为429万吨,为历史新高;6月预计为411万吨。可见,国外生产者趁高价售豆的心态表露无遗。 另外,已收储600万吨国产豆成了大豆市场的堰塞湖,进入6月初以来,一有抛储的消息流传,大豆市场多头就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以至于使美豆市场的多头主力也发生了恐慌,完全被连豆市场所左右。不过,如果高价收储而意外得到了世界大豆市场的定价权,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第二,南美大豆减产利多豆市。 美国农业部在5月份供需报告中将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下调至1.3亿蒲式耳,原因是美国大豆出口销售强劲,尤其对华的销售。南美大豆歉收,令中国的部分需求转移到美国。而阿根廷大豆产量数据从3900万吨下调到了3400万吨,而上年为4620万吨。这样来看,仅阿根廷一国就比去年减产了1220万吨。减产的消息直接刺激CBOT市场豆价暴涨,美豆指数从4月底一直马不停蹄涨到6月11日,时间仅仅用了一个半月,最高涨幅高达23.8%。连豆市场也与此情况相仿,出现了大幅上涨行情。 第三,资金源源不断进入豆市。 从CBOT大豆总持仓来看,2009年1月2日为27.3万手,到2009年6月22日,其持仓已高达43.5万手,是年初持仓的1.594倍。投机基金的净多单也从1月6日的29017手猛增到6月2日的125410手。而6月2日的总持仓为42.6万手,净多比例已到达29.5%的高位水准,净多持仓比例甚至超过了2008年上半年的水平。从近20多年大豆净多持仓比例规律看,投机基金持仓比例超过25%就是非常高的水平了,所以,尽管资金的聚集容易将豆价推高,但投机基金的净多持仓比例过高也容易使期价在高位变盘,这一点要引起投资者注意。 第四,中国超常规进口力挺豆价。 我国从世界超常规进口大豆也是世界大豆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关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进口大豆371万吨,2008/2009年度前7个月(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累计进口大豆2,260万吨,同比增加330万吨。按照商务部预计,5月份到港大豆为429万吨,为历史新高;6月份预计为411万吨。如果5、6月份预计到港的进口大豆能够如期到港,2008/2009年度前9个月(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中国进口大豆累计到港量将达到3100万吨,而2007/2008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才3743.6万吨,所以,2008/2009年度后3个月中国只要月均进口214.5万吨大豆,就会超过2007/2008年度大豆进口总量,显然,2008/2009年度中国大豆进口总量将继续创新高。其实,进口是一个跷跷板效应,在抬高美豆价格的同时,由于国内大豆供给大幅增加,也给我国的豆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也是豆类“外强内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第五,连豆持仓过于集中凸显风险隐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