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及其相关风险的探讨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目前监管层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关注度及相应监管措施也在逐步加强。在2011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就已经将影子银行风险列为银行业三大主要风险之一,并在2011年年报中强调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测监管;2012年将影子银行列为与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理财业务并列的四大重点风险源;2013年银监会提出银行业重点要严防信用违约风险、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严管外部风险传染三大风险源,并下发8号文加强理财产品的监管。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发展及运行机制 影子银行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影子银行广义地界定为由(部分或完全)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业务活动所构成的信用中介。2010年IMF和世界银行首次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以部门来界定影子银行,包括非正式部门金融(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私募股权和以理财产品为主的部分银行表外业务等。中国所谓影子银行体系由此可以分为三方面:第一,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第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等;第三,民间金融。根据这一界定大致估算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在21万亿元左右,约占GDP比重的40%左右。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的背后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贷款额度及存贷比上限约束了银行直接扩大信贷规模的空间,使银行将贷款证券化或者将其转移到表外;第二,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将资产移至表外;第三,政府收紧银行信贷额度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企业投资增长导致信贷需求保持旺盛;第四,低存款利率推动高收益率产品需求,如银行销售的理财、信托产品等。 与发达国家类似,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也存在规避监管的动机。具体来看,影子银行体系是在2009年以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2009年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而信贷的激增却导致了通胀以及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在这种背景下,监管层不得不逐步收紧信贷政策,通过银行信贷额度管理宏观经济环境。然而地方政府、企业的投资仍然维持高增速,这些投资项目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在信贷需求保持旺盛、银行融资受限的情况下,非银行信贷融资规模,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公司债券,出现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为了规避信贷额度的监管,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以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把表内的贷款业务移到表外,也就出现了理财资产的快速增长。 根据央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按照融资方式,大致可以将国内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分为四类(见上图)。 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特征及风险防范 总体来看,中国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如银行表外理财、信托等,大多受到银监会的监管,监管层对此类业务的关注度也在日益提高,相应监管措施也在加强。目前通常被视作影子银行的产品和机构大多都不具备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特征。同时,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仍然较小,占GDP比重45%左右,尚在可控范围之内,而G20国家影子银行规模平均占GDP的比重约111%。当然,影子银行体系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但系统性冲击有限。 影子银行的风险存在于其本身的基本特征:期限错配、高杠杆、流动性转换以及信用转换。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结构和收益率都需报备;信托公司所做的被视作影子银行的产品,都要受到净资本的约束,不具备杠杆经营的条件。不仅如此,就当前理财资金的投向资产期限错配程度来看,90%的资产投资期限都在五年之内,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基本相当,产品整体的期限分布呈现短期化的特点。另外,与美国主要由资产证券化所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的是,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高度依附于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分享了商业银行所享受的隐性存款担保,因而被挤兑的风险不高。尽管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转换和信用转换这两种特征,但总体上受到监管,并且严格意义上不符合FSA的“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复杂、高风险产品差异较大。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金融创新过程中主要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及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品风险认识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现阶段国内实体经济融资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依赖越来越强,而影子银行体系资金和信用的核心实质上都是银行。一旦发生流动性困难或信用危机,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这就需要监管层重点关注流动性风险、杠杆率以及资产收益对利息覆盖程度,并且平衡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近年来,由于银行理财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对有关产品风险的广泛关注。从理财产品投资对象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投资于货币市场,如央行票据、企业短期融资券,流动性较强;第二,地方政府的基建项目、房地产公司及一些资金相对缺乏的主体,投资项目相对期限较长,但提供的回报率较高。其中,资金池理财产品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用新增短期理财来还旧,主要风险在于保证资金链的连续性,即经济下行带来现金流紧张的压力,风险相对较高。 从信托、部分银行表外理财资金投向来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领域。根据一些机构测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万亿元,而房地产开发商债务总额达到4万亿元。融资过快增长,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引发对相关违约风险的担忧。房地产投资资金有相当部分来自信托以及理财等银行表外业务,但整体信用风险不高。由于销售的增长,目前房地产行业资金面好转,融资条件也有所改善,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会为未来住宅市场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领域积累的风险在加大。 2012年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地方政府融资也因此转向影子银行体系。同时,地方新增财政收入放缓可能进一步引发地方政府通过特殊融资工具增加借贷,也会加重债务负担。短期内,如果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与整顿影子银行同步推进,地方基建项目融资条件将面临收紧。实质上,防范此类风险的关键在于保持整体经济的稳健增长,因为经济向好的预期将会有利于目前流动性尚不稳定的影子银行体系得以平稳运行。同时,决策层需要增强宏观政策与防范金融风险政策之间的协调,在降低整体金融风险的同时支持经济增长,关注监管措施可能导致信贷、流动性的过度收紧而引发的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等风险相对较高领域的资金紧张及融资成本的上升。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