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跨国投行玩转仓储操纵商品价格路径解码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07-25 09:12:1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辉
本周二,美国参议院就大型银行进入商品现货市场的监管决定举行了听证会,高盛等投行涉嫌利用仓储业务操纵商品价格,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实际上,自2011年以来,金属消费者一直在抱怨银行和交易商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仓库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这些仓库拥有者制造瓶颈和人为抬高如铜、铝和锌的价格。

这些银行如何抬高实物金属溢价,并且通过储存金属赚取高额利润呢?

10年前,美联储允许花旗的Phibro部门交易石油,这一决定的诞生正是大宗商品交易刚刚开始兴盛的时期。随后数家全球银行如德意志银行、富国银行等纷纷涌入了大宗商品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大部分商品市场形成了期货大幅升水(远期合约高于现货价格)的市场结构,这使得一些拥有商品业务的银行可以进入仓储业务获得丰厚利润。危机后的库存囤积,刺激了仓储企业的蓬勃发展,2010年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行进入了这个小众业务领域。

在期货溢价情况下,投资者存在可利用的套利机会,那就是购买相应的现货商品,将其存在仓库中,同时以溢价出售期货合约,接下来就坐等交割就行了。

假设仓储成本和融资成本不会蚕食套利交易的利润,或者只要期货升水形态持续,或者刚开始转为现货升水的形态,这笔交易的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

尽管任何人都可以采取这一策略坐等获利,但资产规模对于许多机构是个严重的限制。对于银行和一些交易商来说,它们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它们可以为这些机构提供融资,释放其资产负债表压力,获得部分期差利润。在量化宽松的环境中,许多一级交易商的流动性成本非常低。

而在需求萎靡的经济环境中,金属生产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现金流入,它们把产品折价出售给银行,这些金属一直被银行储存在仓库中,未来2-4年购回。

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近年大力拓展仓单抵押融资业务——生产企业将存放在LME交割库的金属,按照一定利率抵押给投资银行做融资。多数生产企业为了争取更低融资利率,会和投资银行签订结构性仓单抵押融资条款,后者有权按照约定价格向企业购买库存。结构性仓单抵押融资占到仓单抵押融资总量的50%以上,这使得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手握巨额金属库存,甚至足以改变LME的游戏规则。

如果银行等机构要想在期货贴水的市场结构(现货价格高于远期合约价格)中获益,原来的显性库存会从公众视线中消失,转为隐性库存。而这些银行早已建好头寸,从这一明显的去库存化中受益。如果机构想要从期货升水的市场结构中获利,随后那些隐性库存便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以交易所报告库存显示),表明市场供大于求。因此,拥有交割仓库便变得非常有吸引力了。

根据LME的清算制度,仓库不允许不断地囤积库存,要求仓库每天出货3000吨铝。然而,高盛旗下的仓储公司MITS通过每天在不同的仓库间转移金属来绕过这条规定,它将每天出货量的90%转移到了高盛控制的另外一家仓库。

此外,据《纽约时报》报道,自从高盛3年前买下MITS之后,该企业仓库外排队提货的平均时间增加了超过20倍。据统计,金属铝的买家要从底特律和荷兰弗利辛恩港口的嘉能可仓库提货,经常需要等待超过1年的时间。而美国客户今年需要支付创纪录的260美元/吨才能更快提货,尽管全球铝的供给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要超过需求。

显然,仓库外漫长的等待不是故事的全部。投资银行在LME市场的布局,贯穿期货与现货的整条贸易流通利益链——先斥资购买仓储公司借助仓单抵押融资业务囤积足够多现货,再利用LME规定的每日最低金属交付数量,人为压低LME现货交割量。此举除了赚取可观的仓储管理费用,LME出库速度大幅放缓,必然引起现货对应LME三个月期货基准价溢价大幅上升。投资银行通过仓单抵押融资得到的金属现货必然身价倍增。

仓库外漫长的等待时间导致现货金属与LME期货价格脱节,在仓储体系受阻后,终端需求方大多数情况只好从厂商采购,再一次推高价格。

过去几年内,不断有美国国内铝消费企业如可口可乐、波音等公司投诉高盛等投行以及一些大型交易商推高铝价。6月27日,美国4位国会议员致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并且询问了美联储立场。美国第二大啤酒公司MillerCoors在听证会上表示,LME仓库前排长队在去年导致铝成本增加30亿美元。消费企业的不堪忍受,使得这个存在很久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