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金属新牛市铜企优于铝企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6-30 14:59:21 来源:投资者报

  2009年上半年,在“中国需求”的刺激下,金属价格强劲反弹。伴随着全球需求的回暖,以铜、铝为代表的金属价格仍有望维持升势。

  受价格上涨的利好推动,国内铜铝生产企业今年的盈利状况也将随之大为改善,总体上来说铜企表现将优于铝企。

  通过对公司规模、盈利及储量三个方面的考察,我们对A股市场8家铜业上市公司和10家铝业公司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铜业上市公司中,江西铜业(600362,股吧)依靠规模和储量优势,位居下半年投资价值排名第一;而在铝业上市公司中,中国铝业(601600,股吧)则拔得头筹。

  外部因素推动金属牛市

  回顾上半年基本金属市场的走势,“内强外弱”的格局显而易见。中国需求成为刺激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直接带动相关行业复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借全球金属价格处于低位之时在国际国内大规模收储,进一步推高了金属价格。此外,国内外价差的存在,令中国金属进口量不断攀升。

  受益于废铜供应紧张以及下游需求增长稳健,铜成为有色金属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上半年,LME及沪铜主力合约分别上涨了60%和69%,分别收于4920美元/吨和39500元/吨。

  由于收储和大规模减产行动,铝价同样触底回升。但是受制于前期积累的庞大产能和下游需求萎缩,铝价的表现相比之下逊色不少。截至5月底,国内的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虽已有回升,但仅为70%左右。由此引发的巨大复产压力抑制了铝价的上涨空间。

  总的来说,上半年金属价格的上涨更多的要归因于政策效力及流动性等外部因素,而非基本面的向好。但是,仅依靠这些因素驱动,金属价格再次大幅上涨的局面将难以为继。下半年铜、铝等基本金属价格走势将由国内外复苏的进程共同决定。

  经济转暖升势维持

  随着各国经济数据的公布,我们可以发现,欧美主要国家的经济表现虽仍有反复,但是已经有明显的企稳迹象。而中国经济则早已完成了筑底工作。

  6月18日,世行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7.2%。这一数字,比此前预期大幅提高0.7个百分点。因此,在全球经济转好的推动下,有色金属的价格还将维持升势。另外,美元大开印钞机后,由于避险需求下降,美元阶段性走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避险资金转战大宗商品市场也成事实。

  具体到铜价上来。中国49%左右的铜用于电力电缆。电力行业投资一贯由政府主导,根据2009年3月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构成来看,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占比37.5%。我们预计,政策拉动的效果在下半年仍将继续显现,因此中国铜的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

  与中国不同,发达国家的铜超过45%应用于建筑领域。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房价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见底,这将给铜价带来新的上涨动力。

  中国铝消费35%用于建筑行业。从最近公布的5月份房地产数据看,房屋销售已经明显出现好转。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连续第三个月上涨。综合近期的情况来看,我们预计房地产市场下半年将回暖。

  作为另一用铝大户,汽车业的表现更加鼓舞人心,5月全国汽车产销超过110万辆,已连续三个月超过100万辆,创历史纪录。如果两大行业持续反弹,对于铝价来说无疑是有力的支撑。

  但是,高度过剩的产能始终是悬在铝价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据统计,4月河南、山西、山东、四川已有约100万吨的产能复产,5、6月预计复产的产能又将达100万吨以上。

  铜铝企业有望扭亏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根据其重点追踪的企业经营状况看,铜企业已率先扭亏为盈。1~3月22家重点同企业盈亏相抵后,由1~2月亏损1.8亿元,转而盈利4.3亿元;电解铝行业也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减亏态势。

  对于仍处困境的铝企来说,“直购电”政策将给他们带来另一丝曙光。如若直购电政策未来能在全国范围内顺利铺开, 预计铝企获得的电价将低于正常电价0.03~0.06元/度,按照每吨电解铝耗电14300度算,每吨成本可降低450~900元。

  综合铜价走势和铜的供需基本面状况看,铜企今年很有可能一改2008年的颓势,顺利扭亏为盈。而铝企处境则相对艰难一些。在直购电等政策刺激下,预计铝企今年将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徘徊。但如果下游房地产、汽车需求全面转暖,2009年下半年仍有可能实现盈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