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国内外各大宗商品走出阶段性大反弹行情,主要得益于投资者对世界经济衰退的减缓预期有所加强,而国内经济数据更是比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的预期好些,因此国内商品领先国际商品出现反弹。而国内外食糖市场由于08/09年度出现较大的供不应求局面,导致白糖价格产生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上涨后的糖价能否再起波澜?这将有待下半年白糖供求缺口的变化来指引。 一、2009年上半年行情走势回顾 2009年上半年郑糖期货行情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产量大幅减少预期带来的大幅反弹炒作 2009年年初由于广西地区出现低温天气炒作行情,郑州自09年元旦节后拉开大幅反弹行情。而国内白糖产量在接下来几个月的实际数据中逐渐明了——出现较大幅度减产!这刺激了糖价的进一步上涨。08/09年度我国白糖最终产量数据为 1243万吨左右,较上一年度的1484万吨减少了241万吨,减产幅度月16%!这是三年来我国食糖市场首度出现减产,使得我国食糖产量可能开始转入减产周期中。因此2009年1月——4月上旬,郑糖期价出现大幅反弹炒作,909合约期价从2008年的收盘价2942元/吨上涨至4月13日的最高3904元/吨,涨幅达960元/吨。 这一阶段,国内白糖现货价格也跟随期价上扬,但幅度较小。价格从2900元/吨上涨至3700元/吨,涨幅为800元/吨。 2、产量浮出水面后等待消费变化指引的多空平衡僵持阶段 在4月份之后国内白糖产量逐渐浮出水面,而价格也产生了相应的上涨,因此多空暂时步入平衡,期货行情陷入震荡整理阶段。此阶段白糖期货主力合约转为1001合约,期价主要维持于4050——4250元/吨的区间内波动。这阶段消费未能较明显出现增长使得多头无力再度拉高期价。 这一阶段国内白糖现货价格出现小幅震荡上扬态势,但南宁区现货价格无法有效突破3800元/吨,仅仅是几天报价高于3800元/吨。最主要的还是消费平淡的原因。 二、基本面影响因素分析 1、Licht:08/09制糖年全球或将仅能产糖1.493亿吨 德国统计分析机构F.O.Licht本周四表示,该机构已经将08-09制糖年全球的食糖产量从今年2月份预期的1.563亿吨下调至1.493亿吨(原糖值),且较07-08制糖年的产量下降了12%。 该机构分析,08-09制糖年全球食糖产量的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印度、欧洲以及亚洲几个国家减产所累,而此次产量调低则主要是基于08-09制糖年印度、中国、墨西哥、泰国以及巴基斯坦等国的减产预期而作出的。 全球食糖供求关系的转变使得国际糖价从2009年年初的12美分/磅左右上涨到6月份的17美分/磅左右。国际糖价距离2006年上半年的高位已近在“眉睫”。 2、国内食糖产销简析 (1)截止5月末我国食糖产销情况 截止2009年5月末,本制糖期全国已累计产糖1242.89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糖1481.28万吨),其中,产甘蔗糖1152.76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甘蔗糖1365.17万吨);产甜菜糖90.13万吨(上制糖期同期产甜菜糖116.11万吨)。、 截止2009年5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797.62万吨(上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882.57万吨),累计销糖率64.17%(上制糖期同期59.58%),其中,销售甘蔗糖738.51万吨(上制糖期同期800.81万吨),销糖率64.06%(上制糖期同期为58.66%),销售甜菜糖59.11万吨(上制糖期同期81.76万吨),销糖率65.58%(上制糖期同期为70.42%) 。 而从我国食糖产销进度情况来看,2009年5月末的产销率明显高于2008年的59.58%,说明了产销情况有所改善。而广西地区的产销率也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在以前几个年度是所没有过的。 值得一提的是,08/09年度所剩余月份的月均可供应量变化情况。 (2)消费变化能否引起供求缺口上的微妙转变 若从后期(2009年6月份——9月份)的可供应量上考虑消费,则是值得激励的。07/08年度的白糖(4237,22.00,0.52%)产量为1484万吨,消费量为1330万吨左右。截止2008年5月末的产销率为59.58%(销售食糖882.57万吨)。而08/09年度白糖产量约1243万吨,至5月末产销率为64.17%,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今年的食糖消费量预计和去年同期比不会出现明显变动,预计为1300万吨左右。 07/08年度而言,6——9月份这4个月时间月均可供消费的产量是149.68万吨([1481.28-882.57]/4),实际月均消费111.75万吨。而08/09年度剩余可分配于消费的产量为111.32万吨左右([1242.89-797.62]/4),实际消费量预计为125万吨([1300-797.62]/4)。因此从以上数据看来,未来几个月存在供应上的偏紧可能,而月消费量则可能突然出现较明显增长。当然今年的国储库存280万比去年高了些,但若糖价没有涨得特别离谱(或未来某月份出现供应上的紧缺)则国家不会抛储来刻意打压市场。这将刺激期价产生新一波上涨行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