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需求压制通胀预期 消费方面的疲弱市场有目共睹,尽管进入第二季度,由政府财政性支持的大量在建项目订单陆续开工,使得从消费量到用电量上都显示出了一定的恢复,但由于同期从年初至今国内的冶炼企业并没有减产,而多数是在满负荷的生产,另有大量的电铜冶炼企业依赖进口进行生产,前2个月合理的进口比价使得国内滞留了大量的电铜,这里面还包括由于内外套利盘流入中国市场的部分,这部分并没有对应实质性的消费,而仅仅为投机需求。 供大于求的局面在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明显,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在什么时候能够消耗掉这部分库存?全球除了韩国和台湾外的地区铜的月消费量的环比增幅有限,而韩国和台湾又过多的应用了未来行情的作用,也就是全年的订单大多集中在上半年。同期我们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全年消费结构是否在下半年仍有跟进的订单需求。 由于国际铜精矿市场上个月大宗交易明显减少,且主要消费市场中国的消费量下降,以及印度近期撤离铜精矿市场的消息刺激下,导致铜精矿加工费用出现上扬,中国加工费已经上扬至$40/4.0,但这一加工费仅上涨至中国买家的下线,库存充裕的买家仍静待加工费的进一步上扬。铜市场年中谈判在即,这也是加工企业保持观望的原因之一。 三、硫酸威胁铜厂生产 铜价企稳于4000$/吨以上意味着大多数矿山盈利,而下游的冶炼厂和精炼厂却存在较多的顾虑问题。硫酸的生产过剩极可能再度导致铜冶炼厂减产。由于日本对中国销售硫酸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中国铜冶炼厂向政府申请征收进口硫酸的反倾销税,这也将直接影响日本利益,今年的前4个月日本人向中国倾销超过100W吨硫酸,同期中国的出口量几乎为零。而未来一段时间硫酸的消费将进入淡季趋于减少。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铜厂大量硫酸的库存将导致冶炼企业最终减产,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由于4月、5月出现的套利机会使得LME市场累计了大量的未来一段时间离库的现货铜,同期伴随铜库存的减少,注销仓单比例出现持续的下降,这一趋势在6月下旬出现止跌企稳的态势,相信由于比价问题7月中国的进口量的大幅减少会使得LME的库存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 截止日前最新统计的CFTC基金持仓显示总的持仓尽管一直保持净空头寸,但近期多空双方的持仓都有所放大,这与市场预期通胀因素引致资金入市避险不无关系,而处于避险考虑的资金在商品市场中对铜的追逐无疑将成为主要阵地之一,相信基金持仓的下降会预示通胀忧虑的逐渐消退。 进入6月份我们可以看到基本内外盘的套利机会消失,铜精矿的进口方面也由于跨市套利的消失而衰弱,这也更增加了国内铜精矿的供应紧张程度,因此造成了国内价格的持续低迷。 九、原油、波罗散货、CRB指数冲高回落 美原油本月出现了冲高回落,美油指数冲高至73美元附近,较历史高点147美反弹至50%,从技术分析上看,美油在80美元一线具有较强压力,但70美元一线基本符合OPEC成员国的心理价位,一旦原油转向,商品的下跌将加速,近期来看,美油在70美元一线的动能并没有完全释放,不排除原油二次探顶的可能性,但继续维持单边市场的可能性很小,尤其在7月份原油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挫,在65-75美元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波罗散货在6月基本受到长期均线的压制处于横盘整理,基本与原油价格的走稳相呼应,波罗散货的价格一方面依赖于原油价格上涨的成本支撑,另一方面与全球贸易相当紧密,我们仍然维持上期观点仅仅依靠原油价格上涨的波罗的海指数并不意味着全球贸易的复苏。贸易的萧条很有可能引发指数的先导性下跌,应密切关注7月的全球贸易状况,复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会抑制国际贸易的开展,对于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中国无疑雪上加霜。波罗散货也会成品全球资产价格的先导性指标。 同期全球商品价格CRB指数在本月出现了回落,与大宗产品的近期高点不同的是,CRB指数是先于铜的高点,6月初CRB指数即已触近期高点,而铜和原油的时间在6月中旬,在原油和铜同期大幅回落中造就了CRB指数单周较大的跌幅。在本月的回落中,CRB仍然保持其先导性,CRB指数在400一线具有均线及整数关口的双重支撑,但从技术上看CRB指数的多头形态仍没有破坏,7月应展开在400一线的反弹调整行情。 国内铜价较国外的震荡区间收窄,也就是高价较国外低,而低价较国外高,国内的价格更为明显的限制在波幅5000的区间内。从高点42000到60日线37000的支撑,对应国际盘4700美元一线,这一价位也伴随部分点价进口,中国毕竟是铜资源匮乏的国家,大量的加工企业需要进口铜精矿。之后铜价展开了连续的上涨,在4W一线仍有较强的现货压力。6月份国内沪铜的持仓变化,多头由10月移仓至11月,距离7月15日仍有2周交易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通过资金的推动市场仍将处于宽幅振荡期。据悉6月份沪铜库存保持持续增加的态势,现货的抛压仍然较大,不排除价格在4W上再度遭受现货大举抛售,再度下行的区间将对比60日线有所下移,一旦跌破年初以来的长期支撑线,价格将跌向35000元/吨(主力合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