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国内豆粕近一个月的价格走势,再次成为市场中的明星,无论是什么样的投资者都对其侧目不已。天气炒作年复一年的成为市场的关注点,不论在什么样的趋势氛围中,天气行情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只不过有时浪花要大一些,甚至引起波涛汹涌,有时却只有几个浪花朵朵。作为农产品市场每一波牛市行情的动因,天气行情不得不令市场慎之又慎的进行评判、讨论。那么今年豆类市场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呢?尤其是在天气炒作已经引发市场波澜,并且运行至相对高点的阶段,市场将面临本年度较为重要的抉择时刻。 USDA每年的8、9、10三个月份其对美国大豆单产的月度预测都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年度美国大豆价格天气炒作的启动,也正是由于其在8月份对美国大豆单产的预估较大幅度低于趋势单产所致。每年天气炒作的触发点也基本是由天气持续干燥或USDA对单产的调整所引发,在1980年至今的天气炒作过程中,其中有10年美国大豆是在9-10月份见顶,按此情况换算成今年实际情况,USDA对美国大豆单产的预测每下调0.1蒲式耳/英亩,则对应美豆11月合约上涨9.3美分/蒲式耳;如果将历年的天气炒作情况全部统计进来,则USDA的美豆单产预测每下调0.1蒲式耳/英亩,对应美豆11月合约上涨约12.2美分/蒲式耳。 如表1所示,如果9月12日USDA对美国大豆的单产预测处于41.5-41.8蒲式耳/英亩的区间,按历年9-10月份见顶的情况核算,美豆11月合约价格阻力区间在1410-1450美分/蒲,而当前的价格运行趋势恰恰受此区间压制;如果USDA对美国大豆单产的预估处于41蒲/英亩附近,那么价格的阻力区间也相应提升至1480-1500美分/蒲。 从时间角度分析,美豆11月合约天气炒作在9-10月份见顶的10年中,其中有8年的顶部区间出现在9月15日之前(详见表2),而只有1995年和2003年的顶部区间分别出现在当年的9月21日和10月30日。另外还需要重点关注的是2000年,当年美豆11月合约虽然在9月5日达到最高点,但是一直处于高位震荡,至9月28日价格价格才出现明显的回落。 根据USDA美国大豆单产预估模型,7-8月份的降雨和温度对美国大豆的单产影响较大,2013年7月份美国中西部产区天气低温少雨,而8月份的天气,从目前的天气云图来看,属于高温少雨型的天气,这对美国大豆的单产早场较大的影响。7月份美国大豆七大主产州的降雨较正常情况下少23.5%,结合8月份的气象云图,初步估算美国大豆七大主产州的7-8月份降雨应交正常情况下少40%-45%,如果将温度初步定义为较正常高2℉左右,那么对应今年USDA9月份预估美国大豆单产约在41.1-41.6蒲式耳/英亩之间。 从1988年至今美国大豆单产受天气影响的实际情况分析,2013年不像去年或1988年那样的大灾年,同时今年8月份的温度要低于2003年同期,刨除这三年美国大豆单产调整的极端值,那么本年度作物受天气影响的程度与1999和2008年相似。如果按2008年美国大豆单产受天气影响的情况分析,9月份USDA的单产预估应该在41.9蒲/英亩附近,如果按1999年的影响程度预估,应该在40.7蒲/英亩附近,但今年的作物生长情况要略好于1999年同期。通过先前的推演,当前天气升水的炒作基本是将41.5蒲/英亩当成目标的,这也是为什么近几日行情出现反复,美豆价格的天气升水已经基本达到了41.5蒲/英亩的水平,市场开始出现分化。 另外还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早霜问题,虽然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炒作过这一题材了,但是今年播种期出现延误,如果爱荷华州和明尼苏达州延误较多的主产州出现早霜,那对这两个州大豆单产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之从目前的天气预报来看,虽然进入9月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的降雨略有所改善,但改善的迹象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当前美国产区的天气形势还是支持美豆维持在1300美分以上的价位,并且后期仍有再次炒作的题材,故今年美豆天气行情的演绎将可能不再是在9月初见顶,有可能是双顶结构,甚至是三顶结构。目前美豆11月合约已经出现双顶的形态,不能排除其已经见顶的可能性,但是如果USDA9月份对美国大豆单产的预估在41蒲/英亩附近,那么市场还是有再次冲高的可能,预计阻力区间有可能在1450-1480美分/蒲。再加之早霜的威胁,美豆11月合约由可能在9月20日之后才会出现全面性的回落。 即使今年美国大豆受灾如2003年,但也较难复制当年一直炒作到10月底的行情,因为当年中国进口大豆刚激增至2000万吨的水平,美国大豆的减产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对美国大豆的哄抢,我国在油脂和蛋白类消费属于快速增长期,而如今我国的油脂消费的增长已经进入到瓶颈期,蛋白类的消费增速也远不如当年,再加之南美大豆产量的快速增长,国际大豆的供需形势较之当年出现了结构性的转变,因此再难以复制当年一路上扬的行情。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