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通,首批业务成功开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这一业务的实施短期可促进国际贸易回暖,长期来看更是推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促进全球经济摆脱对美元过度依赖的重要一步。 助推区域贸易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者高峰指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实质性一步,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对相关企业而言,人民币跨境结算将方便贸易活动,且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持续放松银根,在基准利率接近零水平后,进一步采取非常规的“定量宽松政策”。伴随这一“美元印钞机”的开动,再加上其他利空因素,5月份以来美元汇率出现明显下跌行情。作为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美元汇价的大幅波动令全球贸易受到影响,相关企业成本增加。而对于中国的外贸类企业而言,由于业务集中于加工贸易,利润微薄,汇率变化带来的冲击更大。 鉴于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主要针对区域贸易,首批试点地区为中国的香港、澳门以及东盟。由于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中国与东盟多年来形成的紧密贸易联系,人民币境外结算可谓“水到渠成”,对于相关区域贸易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一步 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标志着中国政府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前进了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宋玮告诉新华社记者,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通常分三个步骤: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可以使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促进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多元化。 当然,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初期,无论是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还是跨境业务结算量都有限。有鉴于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其初期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香港咨奔商务咨询公司分析师张浩川则认为,虽然短期内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有限,但其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对港澳和东盟贸易去年占中国对亚洲贸易的32%,按此计算潜在的贸易结算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他指出,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倡导日元结算,到90年代中期日元结算在贸易总额的占比达到40%。 制度安排还需跟进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境外结算要顺利推进,未来仍需要更多的制度安排和配套政策。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德龙说,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一项重要政策安排,但要让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对人民币“敢用、想用、用得放心”,还需要我国金融当局和核心金融企业与相关地区和国家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出台配套政策,推出相关衍生金融产品,理顺货币传导机制。 他说,相关配套措施应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中资银行有所作为,推出相关金融衍生品,开办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业务;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发放人民币贷款,以及允许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 此外,宋玮也指出,目前国内缺乏与人民币资产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这使内地以外的人民币持有者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另外,人民币跨境结算后,也会对中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策、维持币值稳定及防范热钱风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必须迅速适应新变化,在政策和服务上实现必要调整。 应该指出,一种稳健的国际货币必然需要货币发行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前景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跨境结算只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漫长。正如相关专家所言,人民币要成长为国际性货币,根本上要求中国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贸易伙伴需求,让人民币真正汇通天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