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农民放弃大豆改种玉米的趋势短期不会改变,产区加工压榨企业经营困难 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减少,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加工压榨企业“等米下锅”,开工率普遍不足,生存困难。虽然从2008年开始,我国出台了大豆收储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我国大豆产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市场关注。尤其是在今年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量有可能突破6000万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量预计在1200万吨左右的背景下,大豆产业问题已引起了各方的讨论和反思。 地租易涨难跌种植成本提高 .据了解,黑龙江今年春涝较为严重,春播期间省内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因土地潮湿而无法正常播种的情况。农民原本想种植玉米的却不能如期播种,被迫转为种大豆的情况较为普遍。与去年相比,尽管今年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受单产下降影响,今年大豆的产量有望与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入汛以来,黑龙江经历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考验,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三江水位同步上涨。洪灾导致局部地区大豆减产严重,未受洪灾影响的大豆品质属于正常,水分也好于去年收获期,但蛋白含量下降到39.5%左右。 目前产区大豆收购价在2.25—2.27元/斤,仅芽豆上市量较大,商品豆未大量上市,豆农、贸易商均在等待国储价格公布。“目前国家大豆临时收储价格还没出来,我们只能先卖一部分大豆还租地的贷款,剩下的大豆等价格明朗了再卖。”嫩江的一位农民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洪灾对大豆的影响大于种植面积增加带来的影响,加上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仍在下降,预计明年东北大豆还将回归种植面积缩减的态势,国产大豆价格具备小幅上升的空间。”南华期货分析师何琳表示。 通过走访并与农户交流,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东北地区农民在自有土地上种植大豆的成本为4500元/垧,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农民反映成本上涨主要是地租上涨,不同区域不同地块上涨10%—30%不等,化肥、农药价格出现2%—5%的小幅上涨。 “如果前一年收成较好,就会导致第二年的地租上升,遇到灾年减产亏损,第二年地租下降幅度却很小,地租易涨难跌导致农民种植成本不断提高。”齐齐哈尔粮食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受种地成本上涨带动,国产大豆价格预计会振荡走高。今年国产大豆价格整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远低于农民心理预期价位,农民惜售心理较强,对价格形成支撑。”讷河贸易商刘小军表示。 效益差异明显种豆意愿锐降 .“一斤大豆能卖出三斤玉米的价(湿玉米收购价0.75—0.82元/斤),我就种大豆。种豆不划算,种豆收入比种玉米和水稻差老远了,现在谁还种大豆。”黑龙江省集贤县一位农民告诉记者。 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近几年受种植效益较低的影响,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明显。相关机构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玉米平均种植效益为290元/亩,大豆种植效益为121.95元/亩;2012年全国玉米平均种植效益为280元/亩,大豆种植效益为120元/亩。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789万公顷下滑到了2012年的675万公顷。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幅度更大,当地很多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改种了水稻和玉米。 期货日报记者的调查显示,辽宁、吉林、内蒙古地区的农民很少种植大豆,绝大部分农民种植玉米和水稻。在黑龙江省,今年大豆种植面积稍多一些,但相当一部分农民种植大豆是“被迫”的,农民无法适时种植玉米,只能补种大豆。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主要分布在海伦、拜泉、嫩江、密山、集贤等地。在实地调查中,无论是采访田间正在秋收的农民,还是路边大豆、玉米收购点的小商贩以及农场业务负责人,他们普遍认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还会继续下降,将来只有积温偏低、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才会有农民愿意种植大豆。 “遇到洪涝灾害,部分贷款租地种植大豆的农民甚至无法还贷。今年农民的预期心理价位较去年有所提高,农民手中的大豆卖到2.8元/斤,才能与种玉米收益持平。”齐齐哈尔粮食局的相关负责人认为,种植效益的明显差异,一直是农民弃种大豆改种玉米、水稻的主要原因之一,预计明年大豆将重新面临种植面积缩减的局面。 据了解,随着试种早熟玉米的成功,很多不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地把大豆田改为玉米田,部分地区的大型农场更是借助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有效降低了玉米、水稻的种植成本,大豆种植面积被挤压的情况更为明显。 东北农作物种植呈现出明显的“两增一减”格局,即玉米、水稻增,大豆减。如齐齐哈尔地区2012年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800万亩、380万亩和800万亩,今年当地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080万亩、420万亩和600万亩。 按照部分农民的测算,只有大豆价格在2.8元/斤以上时,种植大豆的收入才基本与种植玉米的收益持平。而当前东北地区新豆收购价格普遍在2.25—2.3元/斤,油豆和质量不好的大豆收购价仅在2.15元/斤左右。此外,不少地区政府也鼓励农民种植用途广、效益较好的玉米。 按照当前东北地区大豆、玉米、水稻的种植成本和收购价格,以及正常年景单产推算,大豆种植收益远不及玉米、水稻的市场格局很难改变。在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态势不改、早熟玉米品种普及的背景下,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缩减的趋势不会改变。在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区域正在不断向北扩张,黑龙江省第一和第二积温带已难觅大豆踪影,第三和第四积温带的大豆种植面积仍在快速萎缩,第五甚至第六积温带也可轻易见到成片的玉米田了。 大豆压榨企业举步维艰 .目前,东北地区仅有黑龙江省规定当地的油厂只能压榨非转基因大豆,同时企业可以精炼转基因的大豆毛油,也可以销售转基因大豆油。此项政策旨在保护一部分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大豆压榨企业。但从现实情况分析,因国产大豆短缺,很多非转基因大豆压榨企业已经到了即将“油枯灯灭”的境地。 吉庆豆业是黑龙江省仅次于九三油脂的第二大大豆压榨企业,但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开机率低于30%,主要原因是没有原料,企业的压榨利润也不理想。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过去企业经营红火时,大豆日加工能力可以达到1000吨,企业周围400公里内的农民排队来卖豆。不过,受近几年原料不足、油价与粕价持续低迷的影响,加之跨国资本进入东北油脂市场,吉庆豆业当前经营遇到了很多问题,员工流失也比较严重。 “黑龙江省很多原来很有名气的压榨企业现在却挣扎在亏损边缘,整个产业的现状很差。”在油脂行业有十多年经验的贸易商谢祁告诉记者,很多压榨企业生产规模不小,但设备陈旧,企业产品研发也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种类少。很多压榨企业甚至没有生产小包装油,仅靠把产品卖给竞争对手益海来生存。在外资企业的冲击下,估计大部分传统的压榨企业生存不下去。 油厂依赖国储拍卖大豆 目前黑龙江当地油厂原料货源主要依靠临储拍卖大豆,而不是消化当地大豆。“今年8月大豆竞价销售重启以来,已拍卖成交200万吨。拍卖大豆出库价格集中在4000—4150元/吨,运杂费约200元/吨,到厂成本为4200—4350元/吨,远低于当前的新粮价格。”海伦市成瑞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英健介绍说,竞拍的临储大豆为2010年产大豆,质量较好,含油率在17%—18%,蛋白含量较高,因此受到油厂青睐。 东北地区某油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今年8月份至今通过国储竞拍陆续购买了3万吨左右2010年产大豆,出库价在4150元/吨,算上运杂费,入厂价格在4350—4400元/吨。当前油厂豆粕销售价格在3950—3960元/吨,由于现货需求较好,油厂随产随销。豆油销售价格在7100元/吨,以自产小包装油和分销给贸易商为主。 “今年油脂销售价格不理想,去年同期豆油价格在9500元/左右,豆油销售情况不及豆粕。”该负责人介绍说,油厂全年开工一般7个月左右,最好的油厂也只能生产8—9个月。 期货日报记者在黑龙江省数家大豆压榨厂看到,当前新豆收购还没有开始,企业库存几乎没有,仅有的几家仍在生产的企业开机率也不高,原料大豆主要依靠参与国储豆竞价销售。 目前,参与国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成为东北地区很多压榨企业维持生产的唯一希望。由于直接收购大豆不上量,加上企业周边农民已经不再种植大豆,东北地区很多油厂依靠国储大豆来延续存在的时间。即便如此,这些企业还是遭到了外资企业的排挤,如在新豆上市时外资企业往往会抬价收购,在参与国储大豆竞价销售时外资企业也会大幅抬价抢购。 随着国内大豆种植面积的萎缩,东北油脂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国家收储价格每年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国产大豆价格水涨船高,国外进口豆价格相对低廉,豆油价格又受到国家调控。“在终端产品价格下降而原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打击之下,油厂利润空间明显收到挤压,油厂数量一降再降。”何琳表示,油厂开工率下降明显,后期仍将面临大豆货源紧张等因素的困扰。 对此,油企人士建议,希望通过政策减少中间贸易环节,使农民可以直接售粮给油厂,一方面保证农户直接收益,另一方面能够使油厂获得休养生息,摆脱目前难以为继的困境。 在结束调查离开哈尔滨的时候,记者特意到当地的超市了解了豆油的零售情况。当地超市里益海生产的香满园大豆油每5升39.8元,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油桶上的小字注明生产原料是转基因大豆。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