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投资机构专家

陈克新:粗钢产能还有一定增长空间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10-25 09:07:09 来源:兰格经济研究中心
笔者预计,2013年中国粗钢消费量(含直接出口,下同)将达到或接近8亿吨,比上年增长5%以上,再上新台阶。这一判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依据。

一是粗钢新增资源量较大幅度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累计,全国粗钢产量为58738万吨,同比增长8%;同期进口钢材1048万吨,折算粗钢量为1100万吨。据此测算,今年1-9月份全国粗钢新增资源量接近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左右。其中9月份资源增幅超过10%,增长势头犹为强劲。如果年内剩余几个月不出现大的意外,预计全年全国粗钢新增资源量约为8亿吨,比上年增长5%以上。

二是社会库存增加不多。因为“买涨不买落”的市场行为,去年开始的全国钢铁去库存一直持续至今,许多企业库存已经低于合理水平。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8月,全国22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呈继续下降趋势。其中,8月份钢材社会库存环比下降7.76%。一些重点钢铁企业负责人表态企业销售顺畅,钢材库存并不很多。进入9、10月份以后,虽然全国钢材库存有所回升,但因为人们对后市行情趋向谨慎,所以库存不会增加很多。据此估算,到10月下旬,全国钢材折算的粗钢库存同比增加数量难以超出2000万吨。

一般而言,当年钢材新增资源量减去库存增加量后,就是这一年的钢材消费量。由于2013年全国粗钢新增资源量达到或者接近8亿吨,而同期粗钢社会库存(钢材折算,下同)并没有增加多少,那么全年粗钢消费量就将达到8亿吨,至少是十分接近8亿吨规模水平。

8亿吨左右的粗钢消费量,确实已是一个巨大规模,但依然不是中国钢铁需求峰值,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即便今后平均年度增幅回落到3%,数年内粗钢消费量也会越过9亿吨,向10亿吨靠拢。中国粗钢消费量及产能的更大规模扩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推动力量。

一是城市化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既需要大量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迁徙,到城市定居生活。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势必引发大规模基本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居民住宅建设等。规模巨大的城市化建设,由此激发的金属与矿产需求数量自然十分巨大,并且长期旺盛。

二是中产阶级崛起。中国80后、90后及其子女们,是世界史无前例、规模庞大的超级消费人口。有观点认为,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将达到7亿人规模,几乎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差不多。未来中国超大规模中产阶级人口涌现,意味着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能力,也意味着更多的钢铁及原料需求。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今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主要着力于节能环保、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更高的生活品质。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这些都需要巨大数量的钢铁产品支撑。

四是境外钢材需求恢复。有些机构在分析中国钢铁需求时,总是将出口剔除在外,即所谓的表观消费量指标。但从总量平衡角度分析,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中国钢铁需求是一个整体,包括国内外两个不可分割部分,否则就会引发供需失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钢铁生产能力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全球经济活动对于中国钢材需求随之增加,这个局面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近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开始提速,PMI等指标明显转强,贸易活动趋向活跃。受其影响,今后中国钢材出口需求将有增无减。今年前8个月累计,我国钢材出口4198万吨,同比增长17.4%;其中,8月钢材出口量达到614万吨,同比增幅超过4成,已经显示了这一动向。据此测算,2013年内中国粗钢(钢材折算)将会达到或者接近7000万吨,大大超出预期水平。如果考虑到汽车、船舶、家用电器等机电产品出口所带动的钢铁间接出口,中国钢铁出口量还会更多。预计今后年度直接与间接出口粗钢量过亿吨,可能会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