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资管网:吴才彬老师好,您之前在期货市场中是做什么品种呢? 吴才彬(金不落投资):你好,我之前进行过权证方面的投资。简单的说,权证是一种股票期权,在港交所叫“涡轮”,实际上是们对“权证”这个英文单词—warrant的音译。后来到了2011年的四月份,我开始转移投资方向,将我多年在权证投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发现的潜在规律,运用到了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中。事实证明,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错。 期货资管网:吴老师,我们从您在保证金监控中心的账号中观察到:您投资实盘期货的累计收益率达到了52.235%,持仓控制在35%以下。非常不错的交易业绩!请问您在交易中实行什么样的策略呢? 吴总:在交易策略上,我们实行的是程序化自动交易。通俗的说就是:将设计人员交易策略的逻辑与参数通过电脑程序运算后,将交易策略系统化。当趋势确立时,系统发出多空讯号锁定市场中的价量模式,并且有效掌握价格变化的趋势,让投资人不论在上涨或下跌的市场行情中,都能轻松抓住趋势波段,从而获利。在策略模型方面,最近在使用设计的三套模型:36号,4号和2号。具体来说就是,每个策略分配一手的持仓量,待行情看涨再持续加仓,直到每个策略达到3手的持仓量,保持不变。 期货资管网:您通常是做日内操作还是隔夜操作? 吴总:目前,我手中的这几套模型都是在做隔夜操作。我们的理念是:当预测趋势到来时,所有的策略进行同向单边交易;当市场出现震荡时,采取多空配合的策略。具体来说,市场下跌时,所有策略都“做空”;随后市场反转出现上升,这时采取“两多一空”的策略,锁定利润。如果市场多头持续,策略就会调整为全部“做多”。 期货资管网:您之前提到了在权证方面做过交易,那么采用的交易方式是人工操作还是程序化交易? 吴总:在投资权证方面,我们的交易方式是通过使用我们自己设计的软件来进行程序化交易的。应该说,我很早就开始进行程序化交易方面的实践了。后来,尝试过把股票投资与程序化交易相结合。再后来,逐步将程序化应用到股指期货上。 期货资管网:除了投资股指期货外,您尝试过投资商品期货吗? 吴总:尝试过。前年到现在,我们投资过的商品期货包括铜、橡胶和螺纹钢。我记得大约在2011年10月份,我用了两周时间,在铜上面的交易翻了一倍。但是,我也感觉到,投资商品期货在盈利方面的稳定性上比较低,不如股指稳定。这也许和我前面提到的交易策略有关:大多数人的投资理念不同,我通常认为隔夜操作要比日内操作的安全性高,因为隔夜操作不会破坏交易趋势的连续性。 期货资管网:您在实际的期货交易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 吴总:诚实的讲,我在实际交易中是没有固定交易策略的,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但是,我是通过利用权证的模式来投资期货的。因为权证和股指期货的市场性质是一致的,同时,两个市场中都有大量散户参与其中,因此,用在两者上的投资策略是相通的。比如,我通常会在凌晨2点50分买入股指,等到了第二天上午9点50分卖出。 我们回过头来用程序化交易来进行分析发现:这是利用“恐惧模型”和“贪婪模型”来获利的。 具体的原理是:由于市场中的投资者大多数是散户,为了减少第二天利空情况发生可能带来的风险,散户会将手里的仓单清掉。到了第二天,散户的精力又恢复了,肯定会随着趋势进入市场进而到达一个高点。我们在这个高点卖出,迎合了散户的需求,一定可以盈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隔夜操作事实上是最安全的。还有一点,中国期货市场性质决定的每个交易日涨跌停幅度,不适合投资者效仿国外市场进行日内操作。把以上这些原理和市场状况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我的投资策略。 期货资管网:对于刚才提到的隔夜操作,您如何应对下一个交易日开盘后可能出现的市场大幅异动的情况呢? 吴总:我觉得,现在整个市场受国家政策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小了。通过多年的观察和不断摸索,我发现了期货市场蕴藏的一些客观规律。我举个题外的例子来解释一下:日本的一位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会结晶,当人们向水传递一些正能量的时候,比如对水说“好听的话”之后,水结晶后的形状会很好看;相反,就会不是很好。 那么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其实,水的这种“喜和怒”的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只是通过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某些特征显现了出来。同理,期货市场,甚至任何市场所具有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运用规律并把市场中隐含的规律通过交易表现了出来。只要了解了市场的“喜怒哀乐”,人们对于未来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好应对。所以,对于市场可能发生的异动,我是有所准备的。这在我设计的模型中有所体现。 当然,任何模型也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永远盈利,就像人会生老病死一样。因此,我们要将市场规律与程序化交易联系起来,而不是为了实现程序化而进行程序化交易。否则,即使有些模型可以盈利,但是不可能持续太久。 期货资管网:在您的模型中,具体是如何体现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以及模型本身存在哪些不足和漏洞呢? 吴总: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