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沪铜从37000点反弹,多头表现“凶悍”连续6天收阳,最高冲到41050,短期上涨幅度超过11%。经过近几日的大幅下挫,短期风险得到一定的释放,但并未调整到位。笔者认为,宏观经济面并未全面走好,国内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投机资金的炒作不能持续影响期价的走势,沪铜还需向基本面看齐。 宏观数据不甚乐观,复苏预期可能落空 世界银行6月22日在首尔发表的《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由-1.1%调低至-2.9%,报告认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2%,远低于去年的5.9%和2007年的8.1%。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在里面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支出,民营资本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仍然陷于衰退之中。有数据显示,上半年信贷资金大幅增加,上半年可能达到7万亿,一方面市场普通担心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依旧融资困难,难以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举步维艰。仅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只有群体消费投资需求上升才能算是真正的复苏。 供需过剩局面难以改变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称,预期2009年铜供应过剩至少345000吨,2010年过剩将达到大约400000吨。以下就铜的供应面和需求面作简单介绍: 从供给来看:6月22日中国海关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1-5月我国精铜进口140万吨,同比增长129%,去年同期为61万吨。其中4月精炼铜进口量为317947吨,5月份进口达创记录的337230吨,同比增长258%。同时,国内精炼铜产量保持稳定,中国5月精炼铜产量达33.18万吨,同比增长1.4%。大量的进口和稳定的产量,使得国内铜供应充足。 从需求来看:美国铜消费依然疲软,5月铜条发货量比前月下降8%至91000吨,较去年同期下滑25%。加工企业持有的阴极铜及铜杆库存分别为21000吨和34000吨,为最近1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短期内难以消化现有库存。在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因素占据了全球铜需求的38%,其中一方面由于财政支出促进电网改造,用铜量大增;另一方面由于一季度国内外铜价差过大,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导致铜进口量迅速增加。随着内外盘价差逐步收窄,套利空间消失,国储局和国内企业备库也已完成,下半年需求量将不乐观。 流动性过剩助推商品市场泡沫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4.58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规模。此后两个月,放贷规模有所收敛,其中4月份和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5918亿元和6645亿元。据预计,6月份银行新增贷款有望达到1.2万亿,由此,上半年的贷款将超过7万亿。实体经济的萎缩导致资金的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流入资本市场,引发股市、期市、楼市“小牛”行情。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由于我国的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国外经济不振影响国内出口型企业,从而造成大量的加工制造型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失业,就会削减开支,减少消费,进而影响国内其他行业。为了扭转不振的经济,政府推出四万亿“救市”政策,加大公共投资,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尚未走好,投资实体经济风险巨大,充裕的资金投资无门,于是纷纷涌入股市、期市,助推了商品市场的泡沫。今年上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还处于继续衰退的情况下,炒作题材从“中国因素”、“复苏”再到“通胀”,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同时,伦铜自年前低点启动最高上涨超过90%,沪铜自2月低点以来最高上涨也超过90%,如此大的涨幅与其归因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不如说成是投机资金的推动。第二季度以后,随着银行放贷的步伐将有所放缓,随着IPO的重启,陆续的大小非解禁,对资金面都将形成考验。 总结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80年一遇的大危机不会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复苏,随着越来越多宏观数据的公布,过分乐观的情绪将被浇“冷水”,结合宏观经济来看,期铜的价格已经被高估,做多的投资者应注意风险。笔者预计第三季度沪铜将下探至34000一带,第四季度随着经济的停止衰退和下游消费的跟进,铜价将重返上升通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