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南华徐正平:大类资产配置 浅谈宏观经济理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11-27 16:07:23 来源:南华期货
Brinson,Hood和Beebower在1986年论文指出资产配置而非选股(择时)贡献了一个基金大部分的业绩。之后各种各样的学术文章指出同样的结论。耶鲁大学基金会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2004年美林证券提出“投资时钟理论”,即商品,股票,债券,货币四大类资产的轮动理论。

大类资产可以分为货币,债券,股票,商品,房地产等各类形式资产。一般当前市场流动性较好的是利率类资产,汇率类资产,股票类资产,商品类资产,纯信用类资产。纯信用类资产目前国内虽已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但还没形成一个类似国外的具有流动性的信用市场。由于全球化仍然在进程中,各个地区各类资产表现不同,大类资产配置也可分为全球性大类资产配置和某一国家内的大类资产配置。

宏观对冲基金曾经是对冲基金的主流,伴随着分析和决策细化,量化宏观对冲基金也早走上舞台。这些基金和特别是握有大资本的养老金,学校基金会等各种机构是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实践的主体。

国内由于政策和监管等原因,直到近年才开始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实践。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论国内亦有学者建立自己的框架,比如原宏源证券的房四海自己搭建的宏观博弈均衡体系,同时根据各种指标的市场变化进行反馈式校准。

大类资产配置的主导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以及上面提到的来自于实践界总结的美林时钟理论。

对于经济市场来说,由于这是博弈性的市场,博弈即为互斥,所以不存在一个形式化的逻辑理论体现来刻画经济市场的所有真实情况,所以要刻画必然是个具有辩证逻辑的理论体系。这就麻烦了,辩证式逻辑难以形成理论体系,辩证逻辑是同时容纳两种互斥性的情况存在的,然而形式逻辑是追求逻辑自洽性而排斥互斥性的理论体系。

大家会看到经济学里经常出现从不同博弈互斥的视角去分析经济现象而给出经济建议的,比如供给学派,需求学派。以及理性和非理性的争论。

那么,经济学为什么还有理论?理论只不过是我们对经济生活的抽象性总结,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经济现象。博弈性的市场虽然无法用一个逻辑自洽性的市场理论体系去刻画,但是某一个阶段总有一方占据着胜利的位置或处于双方力量平衡期,比如供与需这对矛盾演化,

就服从这样的规律。对于每种矛盾占主导的情况,我们都可以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理论体系从而演绎出去作为参考。

虽然不存在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形式化逻辑体系,但是我们仍然总结经济现象去建立范式理论体系或者框架式分析方法。既然经济学不可能用形式化理论体系去建立,我们就难以用对或者错来评价理论了,而是为了让我们有个参考对照和启发。至于框架式分析方法,是方法论体系,任何一个学科都会存在,是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去总结我从事的工作和研究而自上而下的框架式线路图,一般不视为逻辑理论体系,当然把观察视角也视为逻辑体系的话,也并无不可。

宏观经济理论还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很多经济数据是总体市场的平均或者刻化,但是学过统计学的都知道,用类似平均值来刻画市场特征是有很多要求的。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总体数据,理论者和决策者都应该减少用平均值,目标值等数据来作推理和决策。经济学理论最典型的是有效市场理论,这个理论只能说是市场平均值给大家参考,金融市场的博弈是极其残酷的完成七亏二平一盈的呈现幂律分布的过程,用平均这个统计术语来刻画这个市场存在重大信息缺失的。

最典型的莫过当今世界经济现象,作为宏观研究,我们用CPI,GDP,M2,失业率等指标来观察经济现象的话,这已经远远不够了。当然我们可以依据这些指标根据政策制定者的逻辑体系推测他们作出什么样的大概率决策,从而为自己的服务者作出更好的应对建议。但是作为经济分析这是不够的,由微观企业到中观行业再到所谓的宏观综合数据,上层数据只不过是下层数据的表象,当上层逻辑出现问题应该立马观察下层现实,重新制定上层的逻辑和应对体系。更何况对于经济这种博弈性的根本不存在总体形式逻辑的现象。

作为资产配置的交易者,这个市场的应对者之一,除了关注政策制定这个应对者,更应该从大历史大趋势的角度去作出决策,目前的大历史大趋势就一个,由信息革命而推动的全球同一化进程的行业机遇和财富重新分配。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