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外汇及掉期期货为市场带来推动力;银行退出大宗商品业务冲击商品期货交易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银行退出大宗商品业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普遍预测随着银行逐步退出大宗商品业务,商品期货的交易量可能会出现下降。因此,在2014这个转折年,商品期货的交易量很有可能出现下滑,并拖累全球衍生品交易。 2013年势头良好 2012年,全球市场普遍处于低利率环境,缓慢的经济增长以及欧元区的不稳定使得投资者的交易兴趣下降,再加上监管责任不明确等因素,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枯竭。2012年全球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出现了10年来最严重的下降,年度期货及期权交易量同比下降15.3%至212亿手。尽管商品期货表现强劲,但并不能抵消利率、股票和外汇等期货及期权产品的下跌幅度。如此巨大的跌幅使得全球衍生品市场陷入一片恐慌,因为即使在1988年全球股市崩溃的时候,全球期货及期权的交易量也仅有不到10%的萎缩。 步入2013年,年初全球衍生品市场出现底部回升态势,1月份全球73%的交易所交易量均较2012年同期出现上涨,实现“开门红”,其中亚太地区表现抢眼。接下来的2、3月份,全球衍生品市场的整体表现虽然并没有预想中那么乐观,但一些品种的良好表现带动了整个一季度的上升势头:外汇、利率以及电力产品等的交易量大幅上涨抵消了其他品种的下降幅度。一季度,全球期货及期权的交易量达到54.1亿手,同比增长0.5%,其中期货合约的交易量上涨21.2%至30.6亿手。 而进入二、三季度,全球衍生品市场也一直保持较为良好的势头。宏观面的利好信息带动了利率、股票指数和能源相关合约的交易量上涨;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缩减购债计划的预期等因素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强劲推动了利率产品的交易量;股票市场日趋活跃也推动了股票指数期货产品的交易量;中东地区叙利亚冲突等因素则推动了能源产品的交易活动。在以上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许多交易者开始重返市场,推动了交易量的强劲上涨。从8月份的交易量来看,除了欧洲市场差强人意之外,美国及亚太地区多家交易所都表现强势。而到了9月份,CME集团继续领导美国市场,ICE的交易量虽出现小幅下降但不影响全局,新交所以及日本交易所继续保持良好涨势,连一向“拖后腿”的欧洲地区交易量也出现了小幅上涨。 目前,2013年即将结束,明年全球衍生品市场的表现会怎样呢? 热门品种带来推动力 股息、外汇及掉期期货的出现为衍生品市场注入了新的元素,满足了投资者的投资需要。其中,股息期货自2008年以来已经越来越受投资者的关注。在欧洲,Eurex、Liffe以及Borsa Italian均可交易股息期货;在亚洲,也有几家交易所可以交易。有分析师认为股息期货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产品。目前股息期货在Eurex的持仓超过350万手。不过,美国目前还没有股息期货。外汇期货未来的交易量也一直被看好,因为场外和场内交易平台将进行合并。CME集团的全球外汇负责人认为,场内与场外交易平台的合并是一件好事,因为合并会使透明度、价格竞争更为清晰。外汇期货在全球的日均成交量巨大,此前投资者主要通过银行渠道进行投资,但目前通过非银行渠道比如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因此,R5的CEO认为,未来会有很多的外汇期货合约在不同的交易所上市。同样的,利率期货在近期表现抢眼,也被认为是2014年的热门品种。 银行退出大宗商品业务的冲击 2003年,美联储在花旗银行的推动下,首次允许银行进入大宗商品市场,但在今年早些时候,美联储表示,正在重新审视当时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并表示有可能在2014年做出一些调整。过去10年中,来自监管方面的压力已迫使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公开考虑退出大宗商品业务。退出大宗商品业务迫使银行重新调整资本调配,开始专注于其他市场。德银成为第一家退出大宗商品业务的银行,其已表示将大幅缩减大宗商品业务,并将退出能源、农业、基本金属和干散货交易业务。而摩根大通则已在2013年夏天表示有意退出现货大宗商品业务,因为其在该业务上的利润一直在下降。 近年来的监管变化也迫使银行重新评估其战略方针。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银行退出大宗商品业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市场普遍预测随着银行逐步退出大宗商品业务,2014年商品期货的交易量可能会出现下降。实际上大宗商品交易逐渐冷却的趋势已经初见端倪,CME集团旗下的CBOT是美国本土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最为活跃的交易平台,截至目前,该交易所在2013年的交易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根据数据分析公司Coalition的统计,大宗商品投资额度排名前十的银行在2011年的投资额度为80亿美元,而在2012年下降到了60亿美元,截至2013年9月份,该数据已下降至10亿美元。不过也有人认为随着银行的退出,其他投资者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填补这个空白。但在这一转变期间,大宗商品交易量将会出现下滑,因此,在2014这个转折年,商品期货的交易量很有可能出现下滑,并拖累全球衍生品交易。
责任编辑: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