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不解决存在问题我国糖业将重蹈大豆老路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12-19 11:51:10 来源:云南糖网
2012/2013年榨季,是一个不平凡的榨季,全国制糖业全行业亏损31亿元,这是十几年来不遇的情况。与许多行业亏损原因不同的是,中国制糖业并没有出现产能严重过剩。数据显示,2012/2013年榨季全国食糖消费1390万吨,而生产量为1306.84万吨,生产量低于消费量,那制糖业为何仍在亏损?

作为全国食糖主产区,从2007年起,广西连续7年原料蔗产量和食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食糖的外销量占全国跨省贸易量80%以上。分析广西制糖业的亏损对于探寻全行业亏算原因具有标杆意义,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广西相关部门及制糖企业。

低价进口糖冲击

“制糖企业亏损的原因表面看是大量进口低价糖的冲击,根本原因是我国糖业种植这一块没有竞争力。”广西工信委副主任、广西糖业局局长邱东坦言。

据了解,广西全区31个糖业集团拥有糖厂104家,日榨能力67万吨,平均单厂日榨能力6400吨,为全国平均数的两倍;综合利用率41%,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广西制糖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就算跟国外比也是领先的,但是我国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格局,导致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挤压了制糖企业的利润空间。”邱东说。

据了解,国外食糖主产国甘蔗收购价大致是每吨220—230元,而我国甘蔗收购价要比其高一倍左右。2013/2014年榨季广西甘蔗政府指导价每吨440元,上一个榨季年达到每吨475元。

由于原料蔗占食糖成本大头,我国甘蔗收购价格高,自然决定了我国食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以广西为例,甘蔗收购价占到了总成本的73%。相比国外食糖大国,我国食糖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已明显处于下风。

据估算,国外食糖主产国吨糖成本大致在3000元以下,而我国食糖成本每吨已达5000多元,价格严重倒挂。由于我国食糖缺乏关税的有效保护,导致国外大量低价糖进口,冲击国内市场。据了解,今年1—10月,我国进口原料糖达366万吨,不少外贸企业进口国外原糖加工,倾销国内市场,局面越演越烈。据估算,沿海地区原糖加工能力将很快达到千万吨,这将对国内食糖企业形成巨大冲击。

与此同时,出于保护蔗农的利益和种蔗积极性,当地政府不大可能大幅度压低甘蔗收购指导价与市场接轨,导致国内制糖企业两头受压,一边国内甘蔗收购价高,一边进口糖价格低。“现在糖价低迷,国内制糖企业是硬撑,如果国家不采取有力措施,制糖企业将越发艰难。一旦我国制糖企业被冲垮,受损的不仅是广西2000多万蔗农。”邱东说。

缺乏相关保护政策

过去有种说法“糖业好三年,坏三年”,这句话反映了糖业波动性较大,不过这一说法现在需要修正。

邱东认为,虽然对糖业发展充满信心,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面临严峻挑战。这也得到了制糖企业的认同。南华集团一位高层认为,我国制糖业中长期不容乐观,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糖业甜蜜的日子将越来越短,苦涩的日子越来越长。

我国糖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归结于国内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甘蔗种植人力成本不断上涨,这对甘蔗种植构成直接挑战。我国人多地少,千家万户的种植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改观,这意味着甘蔗收购价要远远高于国外食糖主产国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而与此同时,入世后,糖业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高度对接,食糖一直未能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享受与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相类似的扶持政策,食糖关税政策难以对国内糖业形成有效保护。相关数据显示,多数国家对食糖进口实施配额管理,配额外关税比较高,例如美国、欧盟、日本配额外关税分别高达185%、218%、346%,我国加入WTO时,承诺配额内关税降为15%,配额外关税降为50%,配额数量为194.5万吨,占所有WTO成员配额总量的50%。由于多数国家都对食糖实施重点保护,贸易壁垒较高,主要出口国都将我国作为主要出口地。

据了解,广西糖业有关人士最近组织人员到东北考察我国大豆主产区,他们回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解决糖业上述面临的问题,我国糖业将重蹈我国大豆老路。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