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钢铁价格再次迎来一波下跌。纵观全年,中国钢价整体已跌至20年前的水准,前11个月每吨钢的利润只有4.2元。“一吨钢的盈利买不到一斤鸡蛋”的尴尬,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钢铁行业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及转型的担忧。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近日公开透露,今年前11个月,如果单看主营业务,中国钢厂的利润只有58亿元,相当于每吨钢的盈利只有4.2元,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的经营状态中。 前几年,在政府巨大投资的带动下,每吨钢铁的利润一度高达1000多元,不少地区都兴建了大量的钢铁企业,中国的钢铁产能也从2004年的4.2亿吨迅速升到2012年底的9.7亿吨。 然而,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中国政府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减弱,使钢铁产能出现严重过剩,钢价不断下跌。至今年上半年,钢价跌至谷底,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大约是一枚鸡蛋的价格。 今年下半年,中国钢价有一波小幅反弹,但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在中国东部重要的钢铁生产城市山东莱芜,钢铁生产的环比增速也明显结束了反弹。“四季度以来,钢铁生产用电量环比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国家电网[微博]莱芜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刘宾说,用电量的下降,是生产量下降的直接体现。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吨钢利润从可买一部手机,到一斤猪肉,再到一瓶矿泉水,甚至最低至只有一只鸡蛋,中国的钢铁行业已进入最残酷的寒冬。在这背后,产能过剩是主要原因之一。 资讯机构金银岛分析师倪颖说:“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80%。虽然中国近年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但一些新项目不断上马,产能越减越多。”据估计,中国粗钢产量2013年产能过剩量超过2亿吨。 今年10月份,中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指导意见》,钢铁行业是重点整治领域之一。《意见》提出,将通过整合分散钢铁产能、推动城市钢厂搬迁等措施,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 为控制产能,中国政府部门还将通过严格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中国提出,2015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这些措施也被认为有助于缓解中国目前面临的严重雾霾天气困扰,但这会对一些环保投入不足的企业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每吨钢的治污成本已经达到100元左右。”卓创资讯钢铁行业分析师毕红兵说,环保投入已远远超过中国钢铁企业的主业利润,再提高环保标准,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经营压力。 除了淘汰落后产能,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政府现在更迫切是需要控制新增产能。山东钢铁集团董事长任浩认为,控制新增产能的难度比淘汰落后产能要小,而且更适合中国实际。 业内分析师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背景下,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价格的低迷,将使中国的钢铁企业面临长期的寒冬,能否生存下去将是不少钢企业面临的最直接问题。 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企业总资产负债率已接近70%,重点钢企中,不少企业负债率在90%以上。有业内人士担忧,资金链断裂有可能成为压垮中国钢铁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钢铁企业生存困难,但国际铁矿石价格却仍处高位,挤压着中国钢企生存空间。卓创资讯分析师刘辉介绍,铁矿石2009年底PB粉外盘报价约为106美元/吨,目前约132美元/吨,而2009年和2013年螺纹钢价相差不大。目前,钢铁生产还处于高成本阶段。 为求生存,中国钢铁企业加大了对成本的控制,以维持利润。近年一直持续的中国企业海外购矿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提高矿石自给率,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目前,武钢、山钢、宝钢都在海外拥有规模较大的权益矿。中钢协预计,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权益矿产量2015年将达到1.5亿吨。 部分钢铁企业则开始从资源利用的精细化程度上做文章。在山东钢铁莱钢集团,污水循环、余热利用等5个节能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额达到5亿元。余热、废水等不起眼的“废物”变成资源后,每年可以节约10万吨标准煤和340万吨水,并减少35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 多元化经营也成为一些钢铁企业的突围途径。去年年初,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武汉钢铁集团投390亿元用于养猪、国际贸易等非钢产业,山钢、宝钢等国内主要钢铁企业也都有非钢项目在运营。目前,这种多元化经营已经初步取得了效果。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产能在2000万吨以上的7家钢企非钢产业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3%。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