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服务菜籽产业链系列(四) 近几年,由于油菜籽压榨能力大幅增加,菜油产能严重过剩,主产区加工企业开工率一直维持较低水平。据了解,大中型企业每年开工率只有3—5个月,小型企业开工率则更低。但在东南沿海记者看到,很多油脂企业都在满负荷生产,越来越多的油脂加工企业正在扩大生产规模,进口油菜籽的货船正频繁穿梭于加拿大等油菜籽主产国与我国东南沿海港口之间。进口油菜籽在沿海地区被油脂企业加工成菜油和菜粕后,又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内陆,甚至连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也成了这些进口油菜籽加工品的主要销售地。 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限制检测发现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进口油菜籽进入我国油菜主产区,但可输往油菜非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辽宁、天津海运口岸,并在港口附近经考核符合检疫防疫要求的加工厂定点监管加工。“该公告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止油菜茎基溃疡病等有害生物传入我国,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但却客观上扭转了我国油菜产业格局,奠定了东部港口地区加工进口油菜籽的主导地位,催生了一大批以进口油菜籽为原料的油脂压榨企业。”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2008年之前,我国进口油菜籽贸易主要集中于江苏、上海和浙江等地,长江中上游地区油脂加工企业通过沿海地区中转贸易进口部分油菜籽,沿海非主产区进口油菜籽较少。2009年,沿海非主产区中的山东、广东和辽宁开始进口油菜籽。在国家限制主产区进口油菜籽后,最近两年沿海非主产区开始大量建设油菜籽加工企业。 资料显示,我国油菜种植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常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以种植秋冬种油菜为主,约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油菜籽产量的92%—93%。秋冬种油菜籽主产省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四川、河南、江西、贵州等。从过去10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受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和油菜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影响,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油菜籽产量并没有跟随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加之进口油菜籽和菜油的冲击,我国油菜主产区主导国内油菜籽和菜油、菜粕市场运行趋势的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国内油菜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变。 根据海关等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1—10月我国油菜籽累计进口量约为259.7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26.93万吨约增长14.44%;1—10月我国菜油累计进口数量约为134.4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5.98万吨约增长40.06%。“进口油菜籽和菜油数量之所以出现较快增长,与国内压榨需求强烈和国内外市场存在较大价差密切相关。”长期在沿海地区从事油脂进口的贸易商孙召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油菜籽、菜油庞大的进口量给国内市场造成了巨大的供应压力,导致菜油价格不断走低。与此同时,其对我国油菜主产区的冲击力度仍在加大,用进口油菜籽加工的菜油和菜粕已经不满足于蜗居东南沿海一隅,当前其凭借价格优势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内地扩张,并在一年中的数月时间主导着国内油菜籽、菜油、菜粕价格的涨跌,如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这段时间,菜油与菜粕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沿海地区油脂企业手中。 “目前,国内外油菜籽、菜油市场价差依然较大,随着沿海地区压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油菜籽、菜油进口量将有增无减,这不仅会严重冲击国内油菜籽、菜油、菜粕市场,也将对国内油菜籽加工业造成不利影响。”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今后数年国内油菜产业将进入重组整合期,中小型油菜籽加工企业除了考虑与大型企业重组外,还应注意向生产经营多元化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