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詹志红:糖价缓慢攀升慢牛特征显现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7-15 16:07:51 来源:招商期货 作者:詹志红

  (2)单产

  2008/2009榨季在甘蔗种植面积和糖分出现增长的情况下,食糖产量大幅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单产的大幅减少。去年11月份,我们曾在广西甘蔗地里进行过实地调研,发现甘蔗生长有以下几个特点:宿根蔗出苗率低,苗数不足,造成每亩地甘蔗株数明显减少;甘蔗偏瘦;高度偏低,低了大约20公分左右。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2008年年初的冰冻灾害影响;二是在甘蔗生长期农资涨价比较厉害,农民投入不够;三是由于冰冻灾害的原因,宿根蔗出苗期推迟,造成甘蔗生长期推迟约20天左右,影响后期甘蔗生长;四是2008年雨水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本来就投入不够的肥料进一步流失,同时降雨时间过多,造成甘蔗日照时间缩短,影响甘蔗生长。

  下榨季基本不存在类似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单产出现恢复性增长的可能性很大,有望回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单产有望恢复性增长10%以上的水平,这么算来,单产增加能够完全抵消种植面积的减少,总体认为产量波动的幅度不会很大。

  2.下榨季供求依然偏紧,加大国储抛糖可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糖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基本被单产的增加所抵消,具体幅度目前难以预测,但是产量基数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下榨季的白糖产量可能仍然在1250—1300万吨徘徊,消费量维持在1300万吨以上,所以下榨季的供求关系依然偏紧。但值得注意的是2008、2009年国家和地方储备共收储了近230万吨白糖,再加上每年40万吨直接进国库的古巴糖,目前国家储备糖源充足,需要提防国储和地方储备糖投放市场对市场价格造成的冲击。

  国储和地方储备糖的成本偏低,一旦后期现货价格持续上升,一定会加大国储抛糖的可能性。在目前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下,抛储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国储糖是悬在糖价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现货价格形成了压制。但按照我们的判断,4000附近国储糖出来的可能性不大,可是一旦现货价格疯涨,国储抛糖平抑市场价格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3.激增的进口难以持续,不足以影响未来市场供给

  今年1-4月份我国的食糖进口量激增,主要是因为本榨季我国食糖供给紧张促使进口商在国际糖价处于相对低点之际提前在泰国等地订购中期交货的原糖,这种增长难以持续。按照目前原糖15.53美分的价格计算,从巴西进口折算成国内白糖价格为4218元/吨,泰国进口折算成4260元/吨,而目前湛江糖价为3900元/吨,天津港现货糖价为3960-4000元/吨,青岛港价格为3950元/吨,进口糖均不存在着任何优势。

  综上所述,预计今年食糖总体净进口较去年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幅度有限,对未来市场的供给不存在很大影响。

  三、远近月份合约价差过大,制约远月合约上涨空间

  按照前面我们的判断,白糖现货3800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撑位,后市难以有效跌破3800一线。同时由于糖价上行空间的提前透支,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下半年白糖现货价格中轴预计在4000左右,波动幅度有限,而目前1001和909合约的价差达到了340元/吨左右的水平,在909合约缺乏上涨空间的情况下,过大的价差同样压制了1001合约上涨的空间。总体来讲,后市存在着以下两种演绎路径:一是窄幅振荡盘升,由于上下空间不大,难以吸引大资金参与,市场交投清淡,成交量大幅萎缩。二是借助某一利空,在目前价位展开强力洗盘,往下打压,1001和909合约的价差持续缩小,打开1001合约获利的空间,吸引大资金的有效参与。

  四、操作建议

  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的演绎路径,投资者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操作策略。对应第一种情况,建议投资者中长线多单继续持有,短线机会很少,短线操作者当逢低买入;对应第二种情况,建议暂时观望,待市场回调后在4100附近逢低买入并持有,1001合约年内的目标位为4500。

  具体月份的走势上,由于7、8月份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在本榨季销区库存不足的情况下,销售的启动有望带动现货持续走强。而9月份后榨季结束,可能会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基本上7、8、9三个月走势稍强,10、11月新榨季初步入传统淡季,市场消息面比较平淡,对新榨季产量的炒作缺乏依据,难以吸引资金眼球,回调的可能性比较大。12月份后,市场又将进入题材炒作的时间,对产量和天气的炒作将会反复,预计市场波动剧烈。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