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公布的2014年度第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在之前神华、中煤两大集团下调动力煤价格的带动下,不出意料地“大幅跳水”,下跌了21元/吨。 该指数从去年10月中旬以来,连涨11周后达到631元/吨,逼近去年首期价格指数的633/吨之后,在今年初就掉头向下,大跌21元/吨至610元/吨。 汾渭能源煤炭市场分析师王旭峰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从神华、中煤今年下调1月份动力煤价格开始,煤炭市场就再一次步入下跌通道;后期港口煤炭市场仍将继续弱势,价格会继续稳步下跌。 同时,汾渭能源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5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为560.66万吨,较上周同期增加72.16万吨,增幅达14.77%。 王旭峰表示,近期秦港库存稳步回升,锚地船和预到船数量屡创新低,海运费跌至10月份上涨前水平,贸易商和下游电厂客户基本无接货意愿。 进口煤大量到港 内贸商压低煤价 王旭峰分析,由于前期订购的进口煤开始大量到港,加上内贸煤价格开始跳水,广州港内贸经销商开始大幅下调煤价。 1月2日,广州珠电燃料各煤种广州港库提价格大幅下降,幅度在20元-40元/吨不等,其中5500大卡电煤由720元/吨下调至690元/吨。 据了解,不止珠电燃料,广州港其他贸易商也下调了对核心客户的报价。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报价广州港库提700元/吨,5000大卡640元/吨。 然而,尽管内贸煤已经开始大幅压价,但进口煤仍有60元/吨左右的价格优势,进口煤的集中到港对内贸煤的冲击仍不容小觑。 王旭峰分析,截至1月6日,秦皇岛港到广州港海运费44.3元/吨,到广州港5500大卡内贸煤到岸价659.3元/吨;5500大卡澳洲进口煤不含税到岸价格为83.6美元/吨,折合人民币到岸含税价格为598.6元/吨,双方的价差空间仍有60.7元/吨。 另有分析认为,去年12月中旬以来伴随进口煤的陆续到港,北方港口拉煤需求迅速转冷。而受订货周期影响,预计进口煤在1月仍将集中到港,其对南部沿海市场的冲击或仍将延续。 海运运费连续下滑 港口煤炭库存大增 公开资料显示,神华销售集团公司公布2014年1月份各热值煤种的指导价格,规定发热值为5500大卡的神混1号长协月度价格和现货挂牌价均为614元/吨,较上一期下调17元/吨;神混5000的价格则为575元/吨,下调40元/吨,而下调幅度最大的则是发热值为4500大卡的神混4号,达到70元/吨。与此同时,另一家大型煤企中煤集团同样宣布下调动力煤出厂价格。 这成为新一轮煤价下跌的导火索。 同时,王旭峰分析,一向被认为是港口煤炭市场先行指标的海运费持续回落,1月3日,秦皇岛港至广州港海海运费为44.3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6元/吨,跌幅11.9%。该指数自10月23日秦皇岛港到广州港海运费达到高点67元/吨之后,便持续回落,至今已经跌了10周以上。 而44元/吨左右的秦皇岛港到广州港海运费,已经跌回至2013年10月初煤价上涨之前,船东开始着急四处寻找租船业务。 数据显示,1月3日,秦皇岛港吞吐量为53.3万吨,较上周同期减少15.2万吨,降幅达28.5%。 从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1月5日,港口煤炭库存量由上周的1392.9万吨增加至1559.6万吨,与此前一周库存量相比,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环比增加166.7万吨,增幅达11.96%。 随着港口船舶数量逐步回落,贸易商和电厂观望情绪较浓,秦皇岛港口库存稳步回升,截至1月9日,秦皇岛港总煤炭库存量已经上涨至572.5万吨。 进口煤限制“新政”已在酝酿 煤炭价格再次步入下跌通道已是既成事实,煤炭业界以“环保”名义限制低卡高硫的劣质进口煤的呼声一直不断,这种呼吁似乎又见到了曙光。 坊间传闻称,国家发改委去年12月中旬下发《煤炭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拟针对劣质煤尤其是劣质进口煤进行严格控制。 该《意见稿》要求进口褐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16.50MJ/kg(约为3946大卡),其他煤种收到基低位发热量≥18MJ/kg(约为4300大卡),并相应对国内及进口煤灰分、硫分指标进行了规定。 有分析人士称,这个办法如果能够最终出台实施,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影响会很大,起码会影响8000万吨至1.1亿吨的进口煤。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1月-11月中国累计进口煤炭(含褐煤)2.92亿吨,累计同比增长15.1%;其中褐煤进口5234万吨,同比增长8.8%。2012年中国进口煤炭2.89亿吨,其中褐煤5369万吨;从印尼进口煤炭1.18亿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41%。 与去年5月份的《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比,上述《意见稿》删减了关于进口煤贸易商资质的规定,并放宽了进口煤煤种指标要求。 而去年5月份的征求意见稿因五大电力集团的联名反对未能出台,最终不了了之。 如果新的管理办法得以实施,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从印尼进口的褐煤,这对于国内动力煤市场无疑将是一大利好。但这一利好最终能否出现,何时出现,目前还是未知。上述分析人士称。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