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严重被挤占,企业甚至叫嚣“不让广西糖过长江” 由于国内食糖行业存在着糖料收购政府定价,食糖销售价市场决定的现象,加上生产成本高企,国产糖在价格方面相比进口糖处于劣势。随着山东省进口糖数量的不断增大,再加上运费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糖的市场定价权在进一步削弱。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我国淀粉糖行业发展迅猛,产量与日俱增,当前淀粉糖的销售数量已与白糖平分秋色。 作为我国最大的白糖主产区,广西曾是国内糖价的绝对风向标,然而近几年来,广西产区似乎也变得“人微言轻”了。是谁瓜分了白糖主产区的定价权? 种植面积被蚕食 记者近段时间在广西主产区调查了解到,当前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在1600万亩左右,较上个榨季减少约40万亩。据当地农民介绍,甘蔗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近两年来糖价出现了较大跌幅,主产区甘蔗收购价也随之逐年下调,甘蔗种植收益走低,打击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甘蔗与其他农作物争地的优势。 在钦州市欧亚集团旗下的一家糖厂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该集团下属的甘蔗面积已经从2008年的42万亩下降到了当前的29万亩,降幅为31%,甘蔗产量也相应从193万吨减少到了121万吨。 该糖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甘蔗面积减少除了其他农作物扩张挤占蔗田外,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房地产建设用地的增加也是重要原因,部分地区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上限。 据当地的农民介绍,当前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为440元/吨,较去年下调35元/吨,加上人工和租地成本的上涨,农民种植甘蔗收益明显下滑。此外,不少地区砍蔗和装车成本合计已达到了140—170元/吨,如按440元/吨的甘蔗收购价计算,去掉购买蔗种、农药、化肥的费用和人工成本,农民种蔗利润仅在40元/吨左右。按照甘蔗平均亩产4吨来计算,农民种蔗每亩收益160元左右,这个数字显然较以往年份缩水不少。 在广西产区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提高农民种蔗积极性,保证糖料的稳定供应,很多糖厂通过给农民补贴来保证种植面积的稳定,但收效甚微。当前榨季,欧亚集团也对农民新植蔗给予了相应的补贴,同时还垫付化肥款60元/亩,并实施了科技推广等多项支持农民种蔗的措施,但甘蔗种植面积仍出现了下滑。由于原料不足,集团部分糖厂开榨负荷目前只达到了70%的水平。 进口糖夺去半壁江山 近两三年的时间内,在政府收储和制糖企业竭力维护垄断利润的背景下,国产糖价格居高不下,而国际糖由于供应过剩严重价格不断下滑,国内外价差一度超过了1500元/吨,这一方面使得配额外进口食糖有着非常不错的利润,另一方面也导致走私糖泛滥。 由于国内食糖行业存在着糖料收购政府定价,食糖销售价市场决定的现象,加上国产糖生产成本高,运往销区的距离远等因素制约,国产糖在价格方面相比进口糖处于劣势。目前,受进口糖冲击,国内制糖企业已经遇到了很多困难。此外,随着进口糖和走私糖的大量涌入,特别是随着山东、辽宁等地原糖加工能力的大幅提高,国产糖尤其是广西糖市场被挤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部分原糖加工企业负责人甚至叫嚣“不让广西糖过长江”。 近期,国内期现货糖价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并已经跌破了国产糖的生产成本价,部分糖厂的亏损程度不断加大,国产糖尤其是南方糖的市场份额迅速下滑。 从进口糖到港地区分布来看,山东、辽宁、天津等地是主要到货地。目前,以进口原糖为加工原料的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省。我国最大的国产糖产区广西近年来产糖量都在800万吨左右,占据了国内60%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山东省进口糖数量的不断加大,再加上运费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糖的市场定价权在进一步削弱。 淀粉糖与白糖已平分秋色 长期以来,国内制糖业对淀粉糖的发展趋势关注较少。据市场人士介绍,实际上,近几年我国淀粉糖行业发展迅猛,产量与日俱增,当前淀粉糖的销售数量已与白糖平分秋色。 2008年以来,国内软饮料制造业一直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即使在受到宏观经济不振影响增速有所放缓的2013年,这个增长速度仍然维持在了10%以上。而具体分析2011年以后软饮料和白糖需求增长的数据不难发现,白糖需求并没有出现同步增长。“主要原因正是淀粉糖产量和销量大幅增长取代了白糖。目前,淀粉糖在价格方面仍然比白糖有优势。”市场人士表示。 玉米淀粉糖是白糖的主要替代品种,同时也是食品行业、国家食品卫生部门等所倡导的健康替代品。新湖期货分析师詹啸告诉记者,在美国,淀粉糖的使用几乎与白糖达到1:1的比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巨头的多款产品甚至100%使用淀粉糖。在国际食品饮料巨头的带动下,国内很多食品饮料企业纷纷修改配方,更多地使用淀粉糖代替白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另据了解,淀粉糖中与白糖替代关系最为明显的是果葡糖浆。2010年国内淀粉糖总产能在900万吨左右,2013年总产能已扩大到1400万吨左右,其中增量最大的果葡糖浆2011年产量为236万吨,此后两年产量均维持在300万吨左右。 “当前,由于白糖价格大幅下滑,淀粉糖替代白糖的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淀粉糖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也十分严重,淀粉糖报价随之也出现了大幅回落。国内制糖业对淀粉糖行业的发展态势不能视而不见。”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