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大豆棉花收储政策走向终结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01-21 09:04:35 来源:每经网
实行多年的大豆棉花收储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有农产品分析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实大豆棉花收储政策调整早已开始,“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不过是进一步明确了这点,取消棉花大豆的收储后,将改为对农民“直补”。新疆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及价格改革机制。

黑龙江孙吴大豆协会负责人刘民认为,目前农民观望情绪严重,在大豆与玉米收益比差价较大的情况下,取消大豆收储政策,预计其种植面积会下降一半。

收储政策变多头补贴

中国实施粮食最低收购政策是在2004年,实施粮食临时收储政策是在2008年。对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收储政策主要是为保护农民的利益,但这些托市收购政策,近年来因其扭曲“市场价格”及执行中的乱象饱受诟病。

以棉花为例,因收储棉花价格高于外棉价格,致使国内棉花市场与国际棉花市场严重脱节,出现价格倒挂现象。由于进口棉花配额有限,部分企业甚至倒买倒卖配额指标获利。纺织企业也经常将亏损的原因指向收储政策。

大豆收储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豆农利益。但近年来,这一政策引发了多重问题和矛盾,不仅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没有保住,而且连续四年出现萎缩,压榨企业也称这一政策影响其生产。

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孙光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豆农的增收没有得到明显体现,相对收储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植成本上涨得更快,豆农种植意愿下降。随着粮食价格逐年提高,深加工企业成本也居高不下。

事实上,近几年,国家发改委等方面每年都会派出调研组对收储政策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各地粮食托市收储情况。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就指出,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重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严重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尽快探索实行对粮食市场扭曲较小的差价补贴、稳定价格措施等,逐步替代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

金石期货研究所副所长高艳滨认为,收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农户收入和稳定种植面积,一项政策要达到的目标太多,但最终收储政策没有达到理想的稳定种植面积,保证农户受益的目的,这些年各部委每次都会提交改革方案。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 “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相关专家表示,未来的政策将是多头补贴,既补贴农民又补贴消费者,同时实行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逐渐实行市场化机制

对于纺织企业而言,收储政策的调整对他们是利好。有棉纺人士表示,行政色彩浓厚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结束,由市场决定棉价,这将给纺企更大的自主权。

一名黑龙江压榨企业负责人此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收储政策造成了市场和行政的双轨制,造成企业不公,部分民企收不到大豆。

高艳滨认为,实行市场化后,这会增加企业的收购积极性。2013年启动的收储政策目前仍在进行中,预计结束时间在4月30日,孙光梅说,“11月后就不会再收大豆了,具体措施没有定。”

未来的收购市场如何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收购主体不再是中储粮一家,越来越多的收储主体将会入市。

此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 《关于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临时收储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合理确定执行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的收储库点(中储粮直属企业和非中储粮直属企业),进一步明确多元化的收购主体。”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东北大豆收储市场,不乏外资收购主体。孙光梅说,政策调整后,原本进行收储的数量将会全部进入市场流通,短期内国产大豆流通量会增加,进入各类型厂家的数量相应上升。

对于将执行的价格补贴,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棉花、大豆临时收储将改为目标价政策,将逐渐实行市场化机制。

所谓目标价格,即有关部门根据当年的物价水平、粮食生产利润、农民收入增长等因素,确定目标价格。收获后,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农民就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将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直接补贴给农民。

不过,刘民表达了担忧,目前种植大豆本来就赔钱,由于玉米与大豆的收益比差距较大,2013年很多农民改种玉米,2014年随着国家收储政策的取消,更多农民会放弃大豆种植,预计大豆种植面积会减少一半。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