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大豆油菜籽期货品种齐全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02-07 07:40:24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小麦 玉米稻谷期货短板待补

大商所正在围绕玉米产业链上中下游,积极研究开发玉米淀粉等新品种;证监会已批准郑商所开展晚籼稻期货交易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

目前,在国内已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中,只有大豆、油菜籽期货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品种体系,而小麦、玉米、稻谷等期货品种体系尚待完善。

业内人士表示,更多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逐渐完善,将提升现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利用现货企业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进而实现了稳健经营。

大豆、油菜籽期货品种体系


相对齐全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已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中,只有大豆、油菜籽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品种体系。

黄大豆1号以及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分别于2002年、2004年挂牌上市,豆粕期货、豆油期货也分别于2000年和2006年成功挂牌上市,目前豆粕期货已经成为大商所最为活跃的品种。

作为国内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大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是一种营养平衡的食物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消费量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且进口量的快速增加令国内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骤增。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消费大豆7118万吨,其中进口大豆5838万吨,国内大豆消费对进口的依存度已达82%。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40万吨,令中国进口大豆规模进入“6”时代,截至2013年年底,进口大豆已占国内供给总量80%以上,进口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尽管如此,大多数的业内人士还是预计,2014年大豆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至6500万吨左右。

伴随大豆进口数量的屡创新高,国内大豆尤其是黑龙江大豆备受冲击,随之而来的国内关于大豆产业的各种争论不绝于耳。在国际化竞争背景下,大豆已经不仅仅是大宗国际贸易农产品之一,更是涉及就业、粮食安全、产业竞争甚至政治谈判等多方面关系的利器。

资料显示,大豆产业是一个集中度和垄断性比较强的行业。其产业链条长,涉及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工业和加工业、食品工业等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此外,大豆产业链关联范围广,尤其是其主要加工品豆油、豆粕直接关系到人类营养需求以及为畜牧业提供植物蛋白饲料。因此,无论从满足人们营养需要,还是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原料角度考虑,大豆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除了大豆之外,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上油菜籽品种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品种体系。其中菜油期货于2007年上市,2012年12月28日,油菜籽、菜籽粕期货也成功上市。油菜籽、菜籽粕的上市和之前上市的菜籽油形成了有益补充。

2014年1月19日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执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使得菜油期货成为上涨领头羊。此外,据海关数据,2013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菜籽量达315万吨,同比增加16%。并且11月创单月最高水平56万吨。12月菜籽进口量也达到50万吨的较高水平,同比增加131%。全年进口菜籽366万吨,同比增加24.9%。预计2014年1、2月进口量均达40万吨,全年进口量预估448万吨。

此外,中央颁布的一号文件指出,2014年油菜籽将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小麦、玉米、稻谷等期货品种


体系尚待完善

而小麦、玉米、稻谷等期货品种体系尚待完善,阻碍了相关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充分利用。

河南省漯河市某制粉企业负责人杨庆生曾表示,目前虽然公司的原料采购价格风险可以利用郑商所小麦期货规避,但产成品仍缺乏价格避险工具和可供参考的价格“风向标”。如果未来面粉期货能够推出,将会和小麦期货一起形成较为完整的品种链条,从而让产业链上的更多企业体会到利用期货市场的好处。

与此同时,近年来,玉米期货市场在服务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玉米期货价格灵敏有效,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农民和产业企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玉米期货已成为产业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目前,开展东北玉米南运业务的主要贸易商绝大多数参与了玉米期货交易,许多玉米贸易和饲料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提高了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大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正在围绕玉米产业链上中下游,积极研究开发玉米淀粉等新品种,为玉米产业链各类投资者提供新型风险管理工具。

此外,粳稻期货合约已于2013年11月18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该品种将与2009年上市的早籼稻期货初步组成稻谷期货品种体系。另据记者了解,证监会已批准郑商所开展晚籼稻期货交易。在履行完有关程序后,证监会将正式批复上市晚籼稻期货合约。择机上市晚籼稻期货后,将形成更加完善的稻谷期货产品线。在此基础上,还将促进我国农产品定价机制与体系更加完善科学合理。

据了解,稻谷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之一,2012年我国粳稻产量约6444万吨,占我国稻谷产量的32%。

据业内人士介绍,早籼稻期货配合粳稻期货、晚籼稻期货,将形成稻谷“三驾马车”。“三驾马车”的推出,将提升现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利用现货企业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进而实现了稳健经营。

我国已成为全球头号大豆购买国,进口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多数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大豆进口量将增长至6500万吨左右

去年我国大豆进口6340万吨再创纪录 对外依存度超8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认,2014年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业内人士表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的实行意味着,近五年来的大豆收储政策将终结。大豆直补政策将大豆价格市场化,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将逐步缩小,而油厂和农户的利益将得到一定的保证。

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的持续增长,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豆产业的生存。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40万吨,同比增长10%,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头号大豆购买国。截至2013年年底,进口大豆已占国内供给总量80%以上,进口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尽管如此,多数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至6500万吨左右。

大豆直补政策落地

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放心保)试点。

《意见》指出,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的实行意味着,近五年来的大豆收储政策将终结。大豆直补政策将大豆价格市场化,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将逐步缩小,而油厂和农户的利益将得到一定的保证。

而此前的国储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户的利益,支撑国产大豆价格。2013年国储大豆收购价格为4600元/吨,国储政策未出台前,国内大豆收购价格为2.2元/斤左右,国储收购价出台之后,国内大豆价格基本处于2.3元/斤左右,价格略有上涨。

神凯投资高艳滨表示,大豆由收储改为直补,使新季大豆的价格与国际接轨,国内大豆价格将进入市场定价模式。之前的大豆收储政策,事实上是将大豆价格国家化,市场依然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价模式。

大豆对外依存度超80%

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0日,中国开始了第一批国产大豆收储工作,希望以此来保护国内农民利益。然而,收储政策抬高了大豆价格,使国内大豆价格大幅高于进口大豆。在增加利润的目的下,国内大部分的大豆压榨企业大量依赖进口大豆。

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40万吨,同比增长10%,大豆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头号大豆购买国。截至2013年年底,进口大豆已占国内供给总量的80%以上,进口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尽管如此,多数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至6500万吨左右。

数据显示,2013年12月进口大豆74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8.6%,为月度最高进口量,而2013年前11个月进口量还只有5600万吨。201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5263万吨,2012年为5750万吨,进口实现跨越式增长。在中央强调粮食安全自主的背景下,大豆进口量飙升直接冲击国内大豆产业,也导致粮食自给率的直线下滑。从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层面来看,进口规模连续多年激增,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豆产业的生存。

此外,受制于国产大豆成本较高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量逐渐下降,国内大豆产业已经丧失价格主导权,导致中国大豆产业直接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生意社大豆分析师李冰认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试行,将提振油厂收购国产大豆的热情,大豆市场购销或将好转。由于进口大豆价格较低,直补政策的实行或将使国产大豆价格跟盘下跌。

中央一号文聚焦农业安全问题

健全我国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 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

中央一号文已在春节前夕发布。文件中要求,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话语权。

中央一号文锁定八项议题

1月19日,《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锁定“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八项议题。

有业内机构将“一号文”总结为,核心是以现代化手段解决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问题,主要分三个层次:农产品供给安全(核心)、食品安全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即农业生产的“环境安全问题”。

具体来看:一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方面包括: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

二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方面包括: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三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方面包括: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

四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包括: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五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包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六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方面包括: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七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包括: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八是,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方面包括: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创新基层管理服务。

健全相关期货品种体系

中央一号文件中还要求,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

在“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方面,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农产品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是市场的需求,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并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在“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方面,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今年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有市场人士认为,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话语权。完整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产业链上的市场信息,从而使各类市场主体更好地把握市场运行趋势,减少受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