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此番冲击,全球资源性产品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不小变化,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明显。但是,发达经济体现在复苏情况好转,新兴经济体尽管面临调整压力,但是只要保持发展态势,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仍将是长期的。而中国经济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其基数巨大,需求总量依然惊人。在此情况下,未来资源性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应该是明晰的,大宗商品价格趋势也应该是不难判断的吧? ——亚夫 ■中国城镇化的极大发展,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的巨大差距,以及后发优势所推动的经济快速增长,势必成为中国资源产品需求的动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也将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潜力巨大。这些因素都会使全球资源产品需求长盛不衰。 ■美联储退出“QE”,向常规货币政策回归,或引发“热钱”大量流出中国。而“热钱”流出有利于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甚至适度贬值,其结果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出口竞争能力,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而提高中国资源产品需求。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消费将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特别是服务业占据经济比重会有显著上升,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源产品中国需求因素减弱,甚至据此得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近尾声的结论。 ■从全球范围与长远看,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不是缺乏需求,而是重要资源产品供应的瓶颈约束。必须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未雨绸缪,及早应对。要继续进行境外资源产品投资,进行兼并重组,即便遭遇一些挫折,也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完善,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中国城镇化的极大发展,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的巨大差距,以及后发优势所推动的经济快速增长,势必成为中国资源产品需求的动力来源;与此同时,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亦将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并由于新兴经济体国家迸发巨大发展潜力。所有这些,都会使得全球资源产品需求增加。中国必须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未雨绸缪多方面谋划资源战略。 中国资源产品进口持续增加 进入本世纪以来,在持续性旺盛需求推动下,中国资源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据有关资料,2001-2011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6.2%,比上世纪90年代高出了10个百分点,也比同期全部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高出6个百分点。 重要资源产品中,原油、煤炭、铁矿石、大豆四大品种进口增势尤为强劲。其中铁矿石进口量从2002年突破1亿吨后,相继越过2亿吨、4亿吨、6亿吨、8亿吨台阶,以倍加速度跳跃式增长。截至2013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经达到8.2亿吨,比较2001年的9239万吨增长近8倍,年均增幅超过25%。中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石油进口量一直持续增长,到2013年其进口量已经达到28195 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3.7倍。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还是一个大豆净出口国,出口量曾经超过百万吨,到2013年全国大豆进口量为6338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3.6倍,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70%,成为进口最多的粮食产品。在重要资源产品中,煤炭进口最为显著,2011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进口煤炭32708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130倍。在此期间,其他资源产品进口量,,如有色金属、橡胶、煤炭、玉米等,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新年伊始,中国资源产品进口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据海关统计,1月份全国进口铁矿砂、铜、铝、大豆等进口增幅均超过20%,有的高达5成以上。其中铁矿石进口量8683.5万吨,同比增长33%;煤炭进口量3590.9万吨,增长17.5%;原油进口量2815.5万吨,增长11.9%;大豆进口量 591.4万吨,增长23.7%。 中国资源产品需求增加,以及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看好,推高了海洋货运指数,2013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价格指数1500高点。有观点认为,因为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干散船货增长7年来首度超越新增运能,2014年航运市场将出现回升。 据巴克莱集团发布的全球航运产业报告预计,2014年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将达到43.7亿吨,同比增长5.8%;全球商船总载重吨位将达到7.53亿吨,同比增长5.3%;预计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今年整体将介于1400点至1600点之间,同比上升约50%。海洋货运指数大幅扬升,预示着全球资源产品需求增长。 预计今后10年内,中国资源产品需求量还会有很大幅度增长。譬如今后中国粗钢年度需求峰值将会达到12亿吨,相对应的铁矿石进口量也会上升至12亿吨,比较2013年的8亿吨规模,至少还有50%增长空间;消费峰值时,全国能源消费量将达到70亿吨标准煤;10种有色金属有可能达到1亿吨规模,也是目前消费量的1倍多。其他如天然气、橡胶、粮食等资源产品消耗也会大大高出目前水平。受其影响,今后中国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保持较高水平,石油、铁矿石、铜、镍、大豆、天然橡胶等重要产品进口占比将在5成以上。 在推动中国资源产品进口规模继续扩大的诸多因素中,未来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尤为重要。总体来看,中国城镇化才拉开序幕,2012年城镇化率不过52.6%,未来10至20年内,城镇化率将向75%迈进,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据测算,2001年到2011年,全国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分别拉动投资、消费增长3.7和1.8个百分点。到2020年我国消费规模将接近50万亿元。今后10年,全国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人左右,如果按农民工市民化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能够增加40万亿元投资需求。如此之多的居民消费与建设投资,很大部分要转化为资源产品购买力。 中国城镇化的极大发展,将会显著增加未来中国经济的资源产品消费强度。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三大产业单位产值的资源产品消耗量趋向提高,一段时期内甚至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因为,基于城镇化的推动,今后会有数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由此产生数百亿平米砖木结构(土坯茅屋)农村住房,向钢筋水泥结构城市住房转换(包括城市棚户区与危、旧房改造)。 随着城镇化发展,势必产生规模巨大的物流与客流需求,出现更大规模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立体道路(架空、地面、地下)等快速通道建设,很大程度上取代以往的普通道路;城镇化的发展,还会引发农业耕作方式的巨大改变,农林牧土地的大规模集约化经营,一定派生出规模巨大的农林牧业机械需求。 正是上述居民住房结构、交通道路结构与农业耕作方式三个方面的巨大改变,显著增强了未来中国资源产品消费强度。譬如单位建筑面积中,城市钢筋水泥结构住房所消耗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消耗量,比较农村砖木住房,会有十数倍、数十倍增加;城市地铁比较普通道路也是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都会提高中国单位GDP的资源产品含量,使得今后中国矿石、能源、农林产品等进口量持续增加。 不仅如此,由于目前国内许多资源产品质量先天不足,其生产能耗与水资源消耗太高,环境破坏严重,从节能减排角度出发,国内不宜过多生产;与此同时,中国每年累积大量外汇,亦需要通过大量进口资源产品获得释放,以此寻求国际贸易平衡,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考虑到上述更为重要的全局性因素,预计今后中国资源产品进口系数趋向提高,其进口量与使用量都会更多,增长空间更大。 推动中国资源产品需求继续大幅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均收入与消费差距。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但其人均收入还只相当于人家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水平,许多资源产品人均消费(实际终端消费,而非加工消费)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还需要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这些差距就是巨大需求增长空间,意味着未来10年、20年、30年中国资源产品需求的深厚增长潜力。 正是这些巨大需求空间的填补,推动了一段时期以来资源产品需求的跳跃式增长。据有关资料,中国第一次能源需求翻番用了18年,第二次用了8年,有预测称下一次能源需求翻番可能只需要5年。过去30年来,全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增加了1倍,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增长了2倍,而肉、奶类消费快速增长的背后,则是更大规模的谷物类产品消费的增长。 中国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推动短板行业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以及发挥“后发优势”,作为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巨大动力来源,势必会将这种需求潜力极大释放出来,转化为巨大的现实需求。 “热钱”出境利多中国资源产品需求 目前全球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就是美联储退出“QE”,逐步向常规货币政策回归。有人担忧可能因此引发中国经济减速,致使资源产品中国因素风光不再,这是不对的。其实“热钱”出境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而提高中国资源产品需求。 这是因为“热钱”大量出境,我们正好可以借此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甚至适度贬值,其结果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出口竞争能力,更多承接世界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好处,增添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其次,可以减少人民币外汇占款,减轻过多货币供应对于中国物价上涨推力,由此扩展宏观调控空间,能够采取更多刺激措施,推动中国经济更快增长;再次是乘机降低“存准”,促进中国货币政策也尽快向合理水平回归,此举将会释放大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最后是因此推高美元汇率,压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从而降低中国经济建设成本。由此可见,如果中国经济因为“热钱”回撤美国本土而提速,当然利多中国资源产品需求,而非相反。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美联储退出量宽,全球大量美元资金向美国本土回归,但中国可能会是一个例外。2013年四季度及今年1月份,中国资本项目依然较多顺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亦保持升值态势,显示“热钱”并未从中国大规模撤离。从当前及今后发展情况来看,继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中国仍然为“世界工厂”与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等,对于全球资金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 由此可见,2014年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不是“热钱”出境,而是其继续涌入,逼迫人民币过快升值。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采取对应措施,刺激“热钱”离境,至少是减弱“热钱”涌入规模。而在众多前瞻引导措施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金融机构人民币适度降息,逐步与发达国家低利率水平接近,消除“热钱”涌入的内外利差诱惑,并且降低国内企业资金使用成本,釜底抽薪物价水平。此外,还要加快汇改步伐,扩大汇率浮动幅度,最终实现供求关系决定汇率波动。 在一些可能影响中国需求的负面因素中,地方债务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当然要高度关注,积极稳妥化解,但中国地方债问题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凶险,甚至耸人听闻,引发中国金融危机,最终导致经济崩溃。这不仅因为中国地方债务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有着相应资产与未来收益作为后盾;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债务基本上是人民币国内债务,理论上中国能够无限量供应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因此一般不会发生政府债务违约,更不会引起国际债务违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资源产品需求亦不会受到很大冲击,今年1月份的资源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已经显示了这种迹象。 结构调整不改资源产品需求旺局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确实,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消费将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特别是服务业占据经济比重会有显著上升,但却不能够因此认为资源产品中国需求因素减弱,甚至据此得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近尾声的结论。 实际上,调整经济结构,势必要求增强国民经济“短板”,比如更为关注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医疗、养老、棚户区改造、安居房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保障等,都需要大量施工建设与日常维护,由此只会产生更多的资源产品消耗。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来自国内消费,包括服务业的更快增长等,但所有这些,不会改变中国收入水平提高、吃穿住行等方面水平提高,所必然产生的资源产品消耗量增加的基本趋势。 比如,今后人均肉、蛋、奶等产品消耗量将继续增加,不会因为服务业占据GDP比重提高而减少,因此生产上述食品所必需的资源产品也不会下降,只不过以前用于出口的很大部分商品要转向国内销售,更大比重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而已。 必须指出的是,过去出口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中,许多资源产品并非由中国国民自己消费,而是进口到中国进行加工,再转手出口,最终被国外居民所消费。比如2013年,中国直接与间接出口粗钢差不多有1.5亿吨,需要消耗高品位铁矿石2亿吨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当年所进口的8亿吨铁矿石,至少有四分之一实际上是被境外居民所消费了。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国内消费比重提高,出口占比下降,今后将会有更多资源产品被中国国民所消费,而不是减少。 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有可能下降,不太容易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率,但由于中国经对比济基数的持续提高,已经是日本经济总量的1倍,因此即使经济增长率出现回落,但因此增加的资源产品绝对量,也比以前大了许多,这怎么会导致资源产品中国需求减弱呢?所以说,尽管中国经济面临重大变化,但资源产品长期需求前景依然正面。 全球资源产品需求增加新动力 审视资源产品供求关系,不能局限于中国国内,还要有全球视角。放眼今后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新因素会推动全球资源产品需求的巨大增长。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所推动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产生巨大资源产品需求。 近期以来,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经合组织新近公布的去年12月份综合领先指数(CLI)显示,其成员国与欧元区的整体水平均高于100,分别为100.9和101.1;英国中央银行发布最新报告,预计英国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3.4%,比此前预计的2.8%有大幅上调。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将会推动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发达国家进行的电力设施、水利设施、高速公路修复与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产生资源产品需求巨大。麦肯锡发布报告认为,到2030年全球需要投入57万亿美元,进行道路、电力以及水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来维持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于资源产品需求开始有所显现。今年1月份,中国出口(按美元计算)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增长10%,其中钢材出口量达到677万吨,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38%,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强劲拉动,以后这一力度还会增强。 二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巨大发展潜力。 人口增长是资源产品需求增加的最重要因素。美国人口普查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2025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关口,2050年则达到94亿。只要人口总量还在增加,资源产品需求就会持续增长。还必须看到,印度、巴西、印尼、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与我们中国有很多相似地方:都是人口众多,人均收入和消费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也都具有利用“后发优势”的可能。如果上述人口大国今后一起进入经济较快发展阶段,而且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增加的资源产品需求总量会是很惊人的。 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印度最有可能颠覆未来全球资源产品供求关系。现在印度在矿石、金属、石油等资源产品的人均消费方面,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比美国差距则更大。随着印度经济增长提速,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未来印度一定会凭借世界最多人口国家地位,崛起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源产品消费大国,与中、美两国并驾齐驱。比如在铁矿石市场方面,相信未来10年之内,随着印度经济发展,其钢铁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印度将会由以前的全球最大现货铁矿石出口国家,转变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铁矿石净进口大国,由此引发铁矿石全球供求关系的剧烈变化。 未雨绸缪多方面筹谋资源战略 由此可见,从全球范围与长远战略眼光来看,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不是缺乏需求,而是重要资源产品供应的瓶颈约束。必须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多方位筹谋中国资源产品战略,一是要继续进行境外资源产品投资,进行兼并重组,即便遭遇一些挫折,也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完善,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二是要在国内进行重要资源产品储备。目前国际投行普遍预测资源产品价格会出现下跌。其中高盛预测未来12个月贵金属、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都将下跌。我们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逢低买进石油、矿石、有色金属、橡胶、粮食等重要资源产品,建立我们的资源战略库存储备。这种库存储备应当数量规模巨大,除了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的必要需求之外,还要能够影响国际市场供求关系与行情波动,真正体现中国的价格影响力。比如铁矿石库存储备要达到或超过10亿吨规模,足够我们钢铁企业1年的进口矿使用量,这种情况下下才能凸显中国因素影响。 三是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种资源产品市场,包括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同时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四是要适度调整国内建筑结构,在大城市商厦和公用设施建设中,要鼓励甚至强制推行钢结构建筑,以增加未来国内废旧金属产出量,逐步减少对于进口矿石依赖。钢结构建筑,虽然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但考虑到环境保护与资源保障,算长远大账还是划得来的。 五是加大国内金属、塑料、橡胶等废旧物资回收力度,大力开拓“城市矿山”资源,尤其是要研发提高各类电子产品回收技术,但不可以在回收过程中导致二次污染。国家要在税收、贷款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 多方面筹谋资源产品全球战略,还必须考虑地缘政治影响。目前全球石油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大的改变,主要是美国对于境外进口依赖,尤其是对中东石油需求下降,其外交政策不再被国际油价“绑架”;而中国则相反方向变化。2013年中国进口原油2.8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6成。 在此格局之下,中国能源发展和安全或将面临严峻挑战,对于价格上涨更为敏感。不仅是石油如此,中国在矿石、有色金属、谷物等其他资源产品方面也面临同样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也需要加大资源产品的战略储备与商业储备,作为中国外汇储备适度实物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应对国际行情波动与供求关系变化的杀手锏。 (作者系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