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刘其兵 国储铜事件”主角,出生于1968年,湖北省黄陂县人,武汉大学世界经济学系本科毕业。1997年7月被授权为国储在LME所开立交易账户的交易下达人,甚至在2003年3月后成为国储唯一有权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的交易员。喜欢国画和相扑,为人沉默寡言,深居简出。1999年12月至2005年10月先后任职国储进出口处副处长、处长。1999年12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刘其兵违反国家对国有单位进行期货交易的相关规定,将该中心资金用于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致使发改委下属的国储截至2007年4月30日越权头寸基本清理完毕时损失折合人民币9.2亿元。 【家境贫寒天资禀赋,国储重用】 刘其兵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滠口镇辖区内刘集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6岁丧父,母亲独立抚养两个儿子,家境贫寒。刘其兵聪明而又刻苦读书,17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的世界经济专业。大学期间各科成绩都较为优秀,1990年国储局在到武汉大学招聘时,他成为了唯一一个被聘用的人。 去过刘其兵办公室的人都知道,除了墙上挂着两幅显眼的水墨花鸟国画外,没有其他更多的摆设。“刘总这人太朴实了,没有什么特色,干大事就要这个样子,要稍微低调一些”,在上海的期货圈内,大家都管他叫刘总。 刘其兵平时不爱说话,据了解,即使和他接触几年的人,也记不清楚他到底说过哪些话。由于平时只是谈工作,不谈私事,所以在上海的期货圈内,大家都视他为神秘人物。 不过,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回忆起和刘其兵的首次接触,上海某期货公司老总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很牛,很傲,是一个能够在市场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1999年到2000年期间,刘曾经被国储派往伦敦进行培训,当年培训他的一位教员说:“那时候感觉他很谦虚,很有亲和力,是个既聪明能力又很强的人。”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掀起了国际铜市的一场大风波。 【最“出色”的交易员】 “他可以说是当年全球最出色的交易员,因为是刘其兵,首先发现并最终制造了期铜的这轮超级牛市”,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这样评价他。据悉,在2003年行情还没有启动前,刘其兵早就认识到这波大牛市了,他因此而成为期货界的一位神奇人物。业内人士指出,以他为首的中国资金在3000美元以上飞蛾扑火式的大肆放空,被对冲基金一路盯住而让铜价破天荒地突破了4000美元的天价,从而制造了这轮超级牛市,而以他为代表的这批资金一直都是巨额亏损的。 除此之外,刘可谓是国储十年来精心培养出的首位核心交易员。据透露,刘其兵在1995年获得了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为期半年的实习机会,刘其兵协助建立了连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国家物资储备局的电脑网络。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和众多中国投资者一样,在整轮大牛市中,刘其兵大多数时间是做空的。2003年上海铜价在18000元和2万元附近时,他就开始不停地做空了。那时候,有人经常到他办公室劝其放弃这样的操作,但他对此不置可否,只是“呵呵哈哈”笑而了之。在外人看来,刘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熟悉铜期货交易的人都清楚,国储每次大手笔的进出,一般都会造成上海期铜价格的剧烈波动。相比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刘其兵一直认为上海市场容量太小,交易很容易被发现。他曾经对周围的人透露这时候抛10万吨铜都很难。在当时,同样是20万手的总持仓量,上海的市场规模仅为伦敦的十分之一。接近刘其兵的人分析,这表明他那时已有一点赌性了。 而随后通过国内某大型境外期货套保资格企业,在LME成功帮助国储接下20万吨储备铜的事实,更让刘深信自己能够在境外交易中大显身手。由于刘其兵在伦敦的培训经历,通过某大型国企的介绍,他通过多家期货经纪商签署约定进行分仓,以降低交易风险。当时国储抛铜事件涉及到其中的8家期货公司,LME圈内会员Sempra是其中仓位最大的一家。 【独揽交易大权】 据了解,即便是通过伦敦的期货经纪商交易,刘其兵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上海和北京。LME圈内交易商指出,和他共事的另一位交易员被剥夺下单权利,可能为该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严格意义上讲,不能说刘其兵是国储的交易员,也不能说是操盘手。他只是国储委托办理物资交易的一名工作人员”,一位国企官员曾表示,“因为物资调节中心是一个事业法人单位,所以国储所说的刘其兵不属于国储局的人也没有错”。而当时有关部门“初步调查”的结果认为,该次事件的责任可能集中在刘其兵一个人身上。 据透露,物资调节中心此前有两人具有下单权利。“不知道为什么,另一名交易员在2004年上半年就被剥夺了下单的权利,我们当时都觉得很奇怪”,和刘其兵交往颇深的一位伦敦交易商告诉笔者,“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据悉,在国储原上海办公地点,就只有三位工作人员。 早在2005年初,LME圈内交易商中,因为刘其兵的原因,已经有人预感国储可能会出事情。“中国缺铜,还做这么大的空单,我当初就为国储捏了一把汗,其实他的仓位大家都清楚”,熟悉他的交易商表示。他说,“正常情况应该有两个交易员才对,所以这可能是一个团队犯下的错误。”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有关规定,国储局无权进行交易,它是将交易指令发给调剂中心来交易现货铜和期铜。若经纪商持有的文件是由刘其兵个人签署,国储局即对这些仓位免责,因为签署这些合约的不会是国储局。 【期市“明星”巨亏经过】 作为当年操作期铜外盘交易的中国交易员中迅速崛起的一颗明星,刘其兵曾有过炫目的辉煌。 1997年7月,国储局同意刘其兵所任职的国储调节中心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刘其兵被授权为国储调节中心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立交易账户的交易下达人。刘其兵在1999年就开始积极做多,1999年初的每吨1000多美元上涨至2004年初的每吨3000美元期间,看多的刘其兵一路春风得意,收益颇丰。 而刘其兵更擅长的是在上海期交所与LME之间做反向套利。尽管上海期铜一直是跟随LME走,被称为“影子市场”,但两个市场之间每吨有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价差,因此这种套利行为较为普遍。由于国储局强大的现货背景,刘其兵的一举一动更使跟风者众,因此,据称一度“国储调节中心在国内市场获利超过7亿元人民币”,其境内外期铜反向套利交易技术在国储铜事件最终处理完毕后,还为国储在国内期货账户保留下1.89亿元盈利。 在2004年初LME铜价突破每吨3000美元后,反手做空的刘其兵开始噩梦连连。当年10月LME铜价一天暴跌10%后,决定豪赌以求翻身的刘其兵在其结构性期权组合中越权大量卖出看涨期权。2005年国庆后,LME铜价突破每吨4000美元。面临年底即将到期被执行的大量看涨期权,心理崩溃的刘其兵于2005年10月再次选择了逃遁,且传言还留有遗书。此时,他在伦敦的铜期货及期权上共持有20万吨的未平仓空头头寸。而按照法庭认定的数据,当时账面亏损已达6.06亿美元。 2008年3月底,刘其兵被一审判处7年徒刑,由于有关方面采取了平仓、展期及实物交割等多种方式止损,被法庭认定的最终亏损额仍高达9.2亿元人民币。 【“红”与“黑”】 刘其兵的故事,与我们已经熟知的中外交易丑闻相比并没有多少离奇之处,手法上也不存在多少“创新”,损失金额虽近10亿,若是与中投入股黑石的浮动亏损相较,恐怕也令当事人多少有些心潮难平。 但如果我们把这一事件放在中国不可阻挡的消费需求和大国崛起背景下,放在国人参与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和国内相关市场起步较晚、时间较短上来考察,就会清醒明白许多。中国人做生意看的是世故人情,比的是谁后台硬,商业原则和契约精神远未深入人心,而潜规则无处不在,身边每天那些热热闹闹的招投标会背后,谁知内幕几许? 偏偏期货市场被称为贸易的最高形式,交易规则相当透明,盈亏每天都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就单一账户而言,能够自欺,却无法欺人。 国储局作为国家行政部门,理应起到物资紧张时供应市场放储平抑价格,物资充足时收购入库以备今后不时之需。 当伦敦铜折算进口价小于上海期货市场铜价时,买伦铜卖沪铜,再加上国内现货市场是最终需求方,国储局的套利行为当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套利最终无利可图,也能在国内现货市场迅速卖出。 而自2004年起, 这一天平倾斜了,伦敦铜折算进口价明显高于沪铜,国储局最终丧失了应有的立场,开始从事所谓的反向套利———卖伦铜买沪铜,这相当于把国内的铜卖到国外,而中国由于电力行业的急剧扩张正张着大口需求精铜! 我们至今不清楚这一关键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从刘其兵的顶头上司吕嘉范同案获刑来推断,至少不是他一人拍的脑袋,这很可能是让刘其兵最终觉得委屈之处。 乡下孩子刘其兵的成长经历,有着现代中国从草根到庙堂的典型奋斗缩影,考入名牌大学进而获取一官半职是他们曾经悬梁刺骨、曾经饱受基层官僚欺压后对权力的莫名崇拜和渴望,而一旦真的获得上司赏识出任要职时又十分害怕失去。 笔者之所以在本文标题“明星交易员”五个字上打引号,是窃以为刘其兵既非“明星”,也非传统意义上的“交易员”,他充其量是位顶着“红帽子”的颤颤兢兢的政府官员,“听话” 是他呆在那个位置上的前提,即便他在求学期间被老师认定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最后就职的环境却未必给他独立思考和果断决策的条件。 躬逢其盛时,当然也有呼风唤雨的派头;而当事情败露后,他也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国储局曾经否认他是属下工作人员,并因此而获得与国外经纪公司磋商时的主动,从而让后者平分了相应的损失。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这是值得庆幸的,但若将“手法”拔高到所谓东方智慧的话,那么很可能在弹冠相庆之际又一次错过了检讨自己的机会。 政府究竟应该在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制度设立后为什么形同虚设?在交易市场中,越是大的机构,越容不得半点差池,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一步走错,满盘皆墨,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刘其兵与另一位有类似境遇的陈久霖将分别在中国和新加坡的铁窗下切身体会这一点;而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又将如何体味? 为了这篇文章,期货中国网笔者费尽心机地寻找刘其兵的照片,但在互联网时代,如此响亮的一个名字竟然找不出一张照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本文内容为七禾网期货中国根据网络资料整编) 责任编辑:章水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