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天胶结束了长达3个月的区间振荡行情向上突破,截止到7月20日收盘,文华沪胶指数收于16948,5个交易日上涨约1500点,涨幅近10%。值得注意的是,在价格上涨的同时,成交量和持仓量也在大幅增加,7月17日沪胶总持仓几近26万手,创下了“天量”。这说明在价格快速拉高的同时,市场的分歧也越来越严重。 1.下游需求较充足 7月15日,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办法指出,在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期间,报废使用不到8年的老旧微型载货车、老旧中型出租载客车,使用不到12年的老旧中、轻型载货车、出租车以外的老旧中型载客车以及提前报废“黄标车”,并换购新车的,根据报废车型可享受3000—6000元不等的补贴。据预测,今年全国汽车报废量将达到270万辆,这对后期国内汽车销售继续维持强劲势头带来期望。 虽然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不佳,但国内汽车业得益于政策的强力支撑,销量不减反增。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上半年,汽车产销599.08万辆和609.88万辆,同比增长15.22%和17.69%。6月的销售数据尤其振奋人心,尽管市场预期在国内成品油连续上调的情况下可能销售下滑,但最终数据仍然出乎意料,6月汽车生产115.31万辆,环比增长4.18%,同比增长37.73%;销售114.21万辆,环比增长2.00%,同比增长36.48%。如此亮丽的数据彰显国内汽车业已经较其他行业首先走出了低谷,而且后期有“以旧换新”的新政支撑,预计既便有高油价带来的压力后期销售也不会大幅下滑,这对天胶市场无疑形成利好。 2.供应“旺季不旺” 很长一段时间来,东南亚产区都是降雨天气,造成割胶困难,产出量一直未能明显提升。据悉,泰国等地市场胶水供应偏紧,天成交量徘徊在300吨左右,当地很多贸易商存在惜售心理。另外,在进入7月份以后,台风始终成为一个多头炒作的重要题材,而今年很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则加重了这种炒作预期。 去年底,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一致同意2009年共同削减天胶产量91.5万吨以支撑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天胶价格。今年4月份,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曾预测,2009年因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削减天胶产量,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期下降2.2%至890万吨。该机构还预测,去年可割胶面积下降17.30万公顷,预计今年将进一步下降2万公顷。而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17日在月度统计报告中表示,全球天然橡胶产量正跌向历史低点,今年截止到6月主要产胶国产量减少4.5%,为1952年以来最低。 橡胶的短期涨幅如此巨大,此时追涨肯定会冒着相当的风险,但作为企业从套期保值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以中长期视角,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上考虑橡胶的走势。 近期7、14天国内银行间拆借利率走势 从沪胶价格和M1增速的关系来看,M1增速和橡胶价格在大部分时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当M1增速在历史底部区域时橡胶价格也处于阶段性底部,当M1增速逐步上扬时橡胶价格也会出现上涨。其原因可能是:(1)中国是橡胶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需求对橡胶价格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信贷的投放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3)信贷的增长和收缩直接影响工程、机械、汽车等橡胶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对橡胶价格产生影响;(4)信贷投放会直接影响流动性,造成市场投机的活跃。 从目前M2和M1的增速来看,M2增速仍大于M1,预计随着定期存款的活期化,M1增速未来2—3月仍会保持较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橡胶的强势可能至少会维持到10月上旬。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正回购和3月期央票的发行利率上行,央行在7月重启了1年期央票,操作的力度和速度超过市场参与者的普遍预期,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已经放缓,货币政策出现微调。从国内银行间拆借利率也可以看出,无论是7天还是14天甚至30天拆借利率自6月中旬之后都大幅上升,这验证了国内信贷资金的收缩。在前6个月贷款额度7.36亿的情况下,可以预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会更加注重适度。这是对过快信贷投放的反应,但我们仍将其定位为货币政策的微调,市场担心的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在欧美经济尚未见底的情况下下半年应当不会发生。 从历年平均月度新增贷款来看,7月都是相对低点,这将会对商品市场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年度铜和橡胶价格7、8月份都相对较弱和此有一定关系。不过,今年由于前期巨额信贷的惯性,加上主要产胶国控制装船量和中国政府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可能会削弱该影响,或者将资金利空的影响推移到8月份。 总而言之,当前天胶的上涨更多地是体现了技术面在多空长期对垒之后的突破走势,而此时国内的汽车消费热度和天胶供应面的偏紧给了多头充分的信心拉升。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国内资金面可能存在着“明松暗紧”的状况,随着8月供应旺季的真正来临,在经历了较为充分的上涨后,天胶价格将存在一定的压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