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工信部预警:钢铁水泥造船业产能过剩需调整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7-23 13:49:05 来源:中期网

“工业生产增速稳中见升,总体盈利状况有所改观。但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工业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在7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经济运行发布会上其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说。

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2.9%,降幅较1-2月缩小14.4个百分点;全国26个省份工业盈亏状况好于1-2月。但多位经济学家表示,工业利润仍未见底。

此外,产能过剩的问题正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注意。“我们说的产能过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而是指产能严重过剩。”朱宏任称。

盲目投资突出造船业产能过剩最突出

令人忧心的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盲目投资现象仍很突出,以钢铁、水泥和船舶制造业最为典型。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前5个月,一些钢铁新开工项目未批先建或违规建设;全国水泥投资同比增长78.6%,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多条,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我国造船工业能力过剩约1600万载重吨左右,约占总能力的四分之一,前5个月船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55.5%。

此外,船舶行业的产能过剩同样突出。“船舶现在一年正常情况下有效需求5000万吨左右,但是船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600万吨,也就是我们在这里说的船舶行业过剩产能在1600万吨左右。”

朱宏任还表示,这样的问题要和我们前面所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放在一起我们就会看得更清楚一些,因为国际经济现在还是在一个下行的通道之中,国际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了航运指数大幅度下降、航运大幅度萎缩。因此,发展船舶行业一定要提高质量。

“目前中国仍处在产能过剩状态,经济生活当中最大的难题是需求不足”,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有亦类似表述。

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室副主任刘戒骄赞同产能过剩的判断。他说,危机前国内就存在产能过剩,危机之后,需求下降,过剩显得更加明显,但随着经济恢复发展过剩会被消化。他还表示,政府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不助长产能过剩,而且还消化产能过剩。

企业增产不增收

工信部公布工业运行数据: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8.2%和6.6%,比一季度分别加快1.4和2.1个百分点。分月看,头两个月增速跌至3.8%,3、4、5、6四个月增速分别回升到8.3%、7.3%、8.9%和10.7%。

工信部资料显示,企业增产不增收,效益大幅下滑的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观。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8%,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下降17%,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14.3%,亏损面达23%。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最近撰文称,工业利润大幅下降,主因在出口大幅下降。

他还进一步分析,出口增长作为一个代用指标,反映了中国经济所遭受的冲击。当经济体系遭受巨大的冲击之时———这些冲击刚好都源自于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享有的外部需求的崩溃,企业盈利通常也会相应地大幅下降。

自从1997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利润有过三次深幅下滑,每一次都是在全球经济重大衰退的情况下发生的: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至2002年的IT泡沫破裂、以及目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此外,当外部需求减弱时,出口导向型的中国企业将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依靠内需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对于外向型行业而言,尤其如此。这加剧了国内市场上的供给过剩,削弱了外向型企业的定价能力和盈利能力。

王庆还预测,工业利润可能会在下半年见底。对此,国泰君太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短期利润的增长也表示悲观。他表示,利润增长主要看需求增长,关键还是靠制度改革。而结构调整是长期的,短期内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他建议大型国企退出某些行业,给民营企业让路,创造更有竞争力的环境。

李迅雷认为,中国经济基数太大,就单独的某个领域来说,不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经济恢复还是要靠整体的内部改革和外部环境转好。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