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头条

人民日报谈货币政策:我国经济不会重演花钱买速度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05-30 09:06: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罗兰
宏观政策保持稳健 避免形成货币依赖

经济不会重演“花钱买速度”

面对经济下行,市场呼吁放水货币刺激经济的声音又起,多家投行判断央行将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则表示,面对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主动有为,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关专家认为,中国高层一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往通过宽松货币“花钱买经济增速”的旧戏不会重新上演。

机构预测“降准”

经济增速减缓,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实体经济融资难,地方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外贸疲软……当前中国经济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民生证券的报告描述称,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已是必然。从供给端来看,人口红利衰退,储蓄率出现拐点,潜在增速下滑,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从需求端来看,内部人口结构拐点导致房地产引擎失速,外部全球化红利衰退,全球经济从失衡到再平衡,导致外需和外资引擎失速。

在很多人看来,经济乏力时,需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刺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大概率事件。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2014年将会出现两轮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各为50个基点,一次是在第三季度,另一次是在第四季度。

渣打银行报告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已经成熟,有必要较大范围放松政策以稳增长。

“央行降准是当前对付硬着陆最好的宏观政策”,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其微博上表示,李总理在赤峰市考察提到“经济下行压力不能掉以轻心,适时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早前国新办形势吹风会上,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认为适当降准也是一种办法。沈建光认为,“降准并非大规模刺激,只是货币政策从过紧转向中性的必然要求。”

稳健基调不会变

对于“降准”,也有专家和机构持谨慎态度。民生证券研究报告称:“不可否认,如果按照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模式来应对经济下行,央行确实应当此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总量宽松拉动总需求。但我们反复提示,在‘新常态’的框架之下,政府的宏观管理思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未来走老路、搞总量刺激政策的概率不高。”

高层一再强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业内人士分析,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一方面保持定力、维持总量稳定,另一方面定向微调、促进结构优化,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既不会放松也不会收紧。

“货币政策不能大幅宽松,因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不断下移,属结构性趋势,并非周期性产出缺口,盲目松银根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货币政策也不宜收紧,因为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传统行业存在下行压力,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大规模形成,政策要高度关注这个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避免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民生证券报告说。

降准并非灵丹妙药,央行有更多手段推动经济增长。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首席经济师欧思濂认为,如果只是采取数量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中国经济还会出现风险。中国政府更可能采取一揽子计划,而非单独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创新比“钱”更重要

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挖掘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当前更为重要。李克强总理表示,持续下好中国经济这盘棋,实现升级是方向,这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

民生证券报告指出,未来解决结构性问题必须更多地依靠“开渠引水”式供给管理,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寓改革于宏观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其核心不是通过简单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通过改善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制度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激活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的资本及人力投入,只有30%的经济增长基于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中国经济如果要长期发展,必须加大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表示。

黄亚生建议,当前,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变以政府主导的创新模式,鼓励民间的技术创新与创业。
责任编辑:李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