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颁布的新“国九条”为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促使各类市场主体立足自身优势,分享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盛筵。 近日,北京期货商会会长、宏源期货总经理王化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期货公司未来的转型发展要立足本源,始终坚持以期货、期权及衍生品业务为主营业务,其他业务作为配套业务的战略定位,围绕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展开创新,真正实现为投资者提供以期货、期权及衍生品为手段的风险管理服务和财富管理服务,逐步构建“通道+专业+资本”的期货公司商业模式。 证券日报:您怎么理解衍生品新时代的跨界与融合? 王化栋:我国的期货、期权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的确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从今年年初证券期货监管会议提出的监管转型,到刚刚颁布的新“国九条”提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在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监管层监管政策方面,给予了衍生品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 对期货经营机构而言,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内容,如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业务。放宽业务准入,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的业务牌照管理制度,拓展了期货公司的经营范围,也为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了参与衍生品市场的途径。对投资者而言,未来将有更多的品种和工具可以投资,有更多的衍生品产品和服务可以选择。这意味着,我国期货、期权及衍生品市场的新时代,各类市场主体都将面临着新的机遇挑战。 我认为“跨界与融合”是对衍生品市场各类经营主体而言的。各类经营主体够可以在衍生品市场业务的发展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如银行在资金和渠道方面的优势、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在资产管理、产品设计方面的优势,期货公司在衍生品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贸易企业在现货贸易方面的优势、互联网企业在IT技术上的优势等等。跨界与融合是方式,共赢才是目的。 证券日报:作为一名见证了中国期货行业发展20年的从业者,您觉得期货公司未来面临着哪些挑战? 王化栋:期货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大市场、小机构”的现象,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期货公司的资本实力,但期货公司现阶段还普遍存在着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业务刚刚推出,期货公司还没有形成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短期内,期货公司将经历创新转型的阵痛期。 未来,将有更多类型的机构参与期货市场竞争,期货公司未来面对的竞争对手、竞争内容和竞争方式将更加复杂。未来几年将是期货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洗牌、重塑格局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明确市场定位、抢占市场先机的期货公司将迅速崛起,但对部分期货公司而言,将不得不面临生存困境甚至被兼并重组的境况。转型源于市场环境的转变,创新发展的需要迫使期货公司要重新定位,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明晰转型方向和目标。 我认为,期货公司应抓住行业本质,明确作为期货、期权及衍生品专业服务商的基本定位。未来的转型发展要立足本源,始终坚持以期货、期权及衍生品业务为主营业务,其他业务作为配套业务的战略定位,围绕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展开创新,真正实现为投资者提供以期货、期权及衍生品为手段的风险管理服务和财富管理服务,逐步构建“通道+专业+资本”的期货公司商业模式。 证券日报:面对衍生品市场和行业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宏源期货做了哪些准备? 王化栋:宏源期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市场和行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宏源期货率先取得了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宏源恒利(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取得了各项创新业务牌照,为公司的创新转型提供了基础。 宏源期货在新业务的开展上已经有所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大资管时代,公司资产管理的优势重点是如何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设计获取绝对收益的产品和对冲类的保本型产品。公司提出要做资产管理平台、资源对接平台和产品开发平台。公司以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为平台,期初以商品期货与现货贸易相结合的仓单服务业务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子公司将结合场内产品和工具,设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逐步探索OTC业务模式。公司新业务的商业模式正在不断探索,也希望与银行、基金、现货企业、互联网企业学习交流,互通有无。公司愿与衍生品市场的各类机构开展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分享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