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下年度国际糖市值得期待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7-30 10:54:41 来源:期货日报

在昨日郑商所举办的白糖视频会上,邦基伦敦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席大同就2008/2009上半年度国际与国内糖市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2009/2010年度糖市的运行情况作了展望。他认为,本年度国内糖市供需基本平衡,下年度国内食糖产量将与本年度持平或略有增加,鉴于国际原糖价格高企,国产糖直接出口变成可能。

席大同首先就本年度以来国际糖价大幅上涨的原因作了分析。他认为,印度白糖大幅减产是造成本年度国际糖价飙升的一个主要原因,下年度该国白糖产量依然不容乐观也支持国际糖价维持在高位。而基金在季度末重新调整持有商品的多头头寸,增加了对食糖的投入比例也是重要原因。另外,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大幅下跌,原油大幅上涨,也是促使食糖价格上涨的因素。

在谈到近两年国际市场的供求形势时,他引用了一组数据:2008/2009年度,国际食糖市场首次出现供小于求,结束了过去三年供大于求的格局。供求从2007/2008年度过剩800万吨,转到本年度缺口800万吨,其中生产从1.68亿吨下降到1.55亿吨,消费从1.60亿吨增加到1.63亿吨。

针对目前纽约原糖10月合约18.5美分附近的价位,席大同认为是偏高的。他认为,一般而言,纽约原糖期货在10—12美分便为中高区域,在12—16美分为高价区域,超过16美分的年景不多。在过去的35年中,仅仅在1973/1974年度石油禁运期间到达过60美分,因当时的食糖消费是刚性的,没有更多的替代品。在1980/1981年度的南美金融危机和中东石油危机时,出现40美分,当时的食糖消费也是刚性的,他认为这种机会未来很难出现。2005/2006年度,纽约原糖期货达到19.74美分,目前正逼近这一价位。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大幅贬值、土地与制糖成本提高、石油价格的高企及乙醇燃料的应用,席大同认为今后市场回到9美分以下的机会越来越少,他预计后市纽约原糖10月合约会在16—19美分振荡,挑战2005/2006年的高点。

针对国内糖市,席大同认为,本年度减产241万吨是广西糖价从年初的2850元/吨上涨到前期高点3850元/吨的主要原因,由于绝对涨幅过大,近期市场出现了调整。针对目前市场比较敏感的产销数字,席大同认为,以今年6月底全国工业库存总计为333万吨分析,按照6月销售水平112.5万吨来算,预计7、8月份会与6月持平,这样工业库存仅剩108万吨,只够9月的消费,10月就会出现断层。但是,6月的数字公布后市场并没有出现大涨,市场估计销售包括了期货盘面和批发市场的保值数量,另外商家也有商业库存。他结合本年度可供量与消费量推测,年度内在不考虑抛储的情况下供需大体平衡。

席大同针对2009/2010年度食糖生产进行了预测:在全国甜菜和甘蔗种植面积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希望广西甘蔗单产能从本年度的3.87吨恢复到4.6吨,如果实现,广西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食糖产量有望从今年的763万吨提高到833万吨,增加70万吨。他同时预计云南减产5万吨,广东减产10万吨,海南减产5万吨,这样总体来看,甘蔗糖产量为1200万吨,比2008/2009年度的1152万吨有所提高。预计甜菜糖产量从2008/2009年度的90万吨减少到60万吨。他预计2009/2010年度,全国食糖产量为1260万吨,比2008/2009年度的1243万吨增加17万吨,但如果广西单产提高幅度不大,或使全国食糖产量仍维持在1243万吨的水平。

关于食糖的进出口问题,席大同估算,按照2010年销区价格4500元/吨计算,折合原糖到岸价为$427(纽约原糖期货17美分),目前纽约10月期货价格为18.50美分,明年3月期货价格为19.50美分。由于原糖价格飙升,白糖与原糖差价缩小, 同时使原糖损耗的成本提高,致使进口原糖加工出口白糖难度增加,但是国产糖直接出口则变成可能。

他另外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由于明年进口难度增加,国内大幅增产难度较大,所以糖商对糖源的垄断性增加。另一大糖源则是国家食糖储备,而国家需要保持一定的战略储备,目前的储备也不是太多。

他同时认为,糖源的垄断可能会引发信息和价格的垄断,进而对食糖价格产生支持。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要保持市场相对稳定,保证农民的收入。但如要保证农民收入,就必须保证工业的利润,必须保护食糖市场在成本之上运行,除非市场价格离谱,否则便没有必要打压市场价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