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是中国政府近些年制定政策时常见的说法。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年年初说过,消费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为50%。与60%这一全球消费平均贡献率相比,中国如果要去杠杆减少负债,就需要鼓励中产阶级消费。可新近数据显示,近48%的中国人至今还是宁可存钱不愿增加消费,政府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还任重道远。 昨日中国央行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47.6%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较一季度上升3.4个百分点,倾向“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4%,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4%,环比下降4.2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发现,有意增加消费的居民人数几乎没有增多。当然这只是今年两个季度比较,回顾四年前反差更明显。中国央行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同类问卷调查报告显示,37.6%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17.3%的倾向于“更多消费”,倾向“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达到45.2%。 观察以上2010年第四季度调查报告的图表可以发现,金融危机前,愿意增加投资的居民比例一度逼近60%,愿意增加消费的居民占比大多超过30%。而今,倾向消费的居民占比不到20%,倾向投资的居民比例不足35%。 本周美国研究机构CBB International LLC公布的“中国褐皮书”称,今年第二季度调查显示,从运输、采矿到零售业,没有一个领域环比一季度表现更好,服务业“受创最重”。 这一全行业普遍增长疲弱的调查结果在中国央行上述今年第二季度报告也有趋势体现。该报告称,未来三个月居民购车意愿为15.9%,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购买家具、电器和高档商品等大件商品的意愿为24.8%,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旅游意愿倒是增加到30.3%,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 为什么中国消费者还是更喜欢储蓄,不愿积极消费?经济环境可能是一个原因。经济增长低迷会影响就业市场,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就是担心找好工作、换好工作难,不敢放开手脚消费。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4%,增速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也低于今年官方增长目标7.5%。上述CBB的“中国褐皮书”预计,二季度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因为资本支出疲弱,申请贷款的企业数量减少。 上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官方今年的新思路是,先考虑就业达到什么水平,然后再考虑经济增长,保就业就是下限。 李克强总理4月也说过: “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而中国央行上述二季度调查报告显示,认为二季度“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居民比例只有12.5%,43.8%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 除了经济环境,房地产发展也对就业有直接影响。华尔街见闻网站文章此前曾援引IMF去年的数据:房地产投资至少创造了14%的中国城镇就业岗位,同时房产投资贡献了12.4%的GDP。 该文章还提到独立宏观经济研究机构Capital Economics的估计数据:到2011年,半数以上的中国外来工工作都来自建筑业。 中国央行上述二季度调查报告称,未来3个月内准备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4%,环比降低0.6个百分点,而预计三季度房价会上涨的居民有21.2%,比一季度少了7个百分点。 消费者购房意愿下降,房产增值预期也降低,中国房产市场的萎靡可见一斑。房产价值缩水会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华尔街见闻今年4月文章提到“中产阶级是中国房产泡沫破灭最大受害者”的问题。当时,文章展示了财新网英文版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制作的以下图表: 上述华尔街见闻文章还提到,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14中国财富管理:展望与策略》报告显示,北京市民总资产的83.8%是房子,全中国平均是66%,而美国的房产占居民资产比例仅有35%。 由于国内股市风险较高,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中国家庭可选择的投资对象比美国家庭少得多。在缺少能带来收入的投资的情况下,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对房产价值缩水更为敏感。 从这个角度看,既然家庭财富缩水,城镇居民也不大可能更有购物欲。 回到扩大内需的老问题上来,上述华尔街见闻文章认为,收入差距影响了内需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今年3月也指出,在中国,贫富差距给内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于,富有家庭的消费与收入之比还不及普通家庭。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