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07-09 14:54:50 来源:大商所研究中心
要加强和推进玉米生产力布局,确定玉米重点产区、基本种植面积以及粮食生产结构

今年我国玉米春播及市场情况

春播提前且播面小幅增加

今年我国玉米春播已经基本完成,播种期较去年普遍提前7—15天。由于天气原因,去年大部分玉米是在立夏(5月5日)前后播种。而今年4月下旬以来,天气回暖较快,多数农民及时抢种玉米,除个别低洼地及盐碱地还未播种外,5月中旬已经基本播种完毕。5月初,东北地区经历了大范围降水,气温随之降低,玉米出苗有所延迟,但对苗期生长的影响不大。

据笔者调研了解,由于玉米种植效益好,吉林、辽宁多地出现了玉米替代高粱、花生、春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情形。还有一些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保持不变,如内蒙古通辽等地基本全部种植玉米。总体来看,今年玉米竞争性作物的播种面积有所减少,而玉米的播种面积有所增加。

玉米生产成本持平略减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玉米生产成本快速增加,2012年每50公斤玉米的总成本是2004年的2.14倍,年均增长8.8%,其中化肥成本接近玉米总成本的1/5,2004—2012年化肥成本年均增幅7.5%。然而,2013年以来化肥价格走低,其中2013年3月底至今尿素价格跌幅30%,进口2013年第三季度至今钾肥跌幅40%。

据了解,今年化肥价格继续走低,复合肥价格比去年普遍下降6%—25%,每袋化肥价格从160—170元下降到130—150元不等,每袋化肥价格下降10—40元。而其他生产成本,如种子、农机具租赁、人工等方面的费用基本持平。

另外,吉林、辽宁、内蒙古土地成本涨跌有所差异,吉林东南部、辽宁北部地区因花生收益下降,导致土地成本有所下降。而其他地区土地成本最低在200—300元/亩,越往东土地成本越高,最高在500—650元/亩,土地成本上涨50—100元/亩不等,涨幅15%—25%。总之今年玉米生产成本持平略减。

市场流通粮源少于去年同期

农村市场流通主体除中储粮总公司外,还包括农民、贸易商、加工企业等。今年玉米上市后,农户卖粮积极性高,多在春节前以每斤0.86—0.92元不等的价格将粮食卖出,目前农户手中余粮仅剩一成,部分农户甚至已经没有余粮了,而往年这个时候余粮还剩两三成。

由于国家临储收购价格高且数量大,贸易商参与当地收购的数量非常有限,部分贸易商玉米收购量仅为去年的一半。据吉林农安县一家粮食贸易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玉米收购量为30万吨,仅为去年同期的40%,目前已经没有库存了。

另外,由于市场流通粮源少,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难以采购到生产原料,不得不限产或停产。笔者在吉林某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获知,4月23日,企业已经停止了厂门收购,因为2180元/吨的收购价根本收不到粮食。相比之下,企业2013年的厂门收购一直持续到6月22日,当时收购价格为2080元/吨且收购量较多,后期为了启动供应商供货才停止厂门收购。

目前,随着当地农民手中余粮见底,贸易商普遍惜售,市场上出现了断粮现象。吉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涨至2240元/吨,较春节前上涨了7%。加之玉米临时收储结束和国储拍卖启动,玉米价格有所回落。

农村市场实践新的售粮模式

近年来,吉林省榆树市某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实践协议售粮的销售模式。据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粮食贸易商在收获季节来到田间地头收购粮食,并将粮食马上运往粮库烘干储存。同时,贸易商给合作社开具交割单,并由合作社选定日期进行结算,结算价格采用当日市场价格。这种方式可让农民或合作社卖粮更便利,而且还能获得更多实惠。

由于受存储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户在收获初期已将玉米以潮粮卖出。如果协议售粮的方式能够得以普及,农民或合作社则可将粮食尽早卖出,以节约仓储费用和防止霉变等问题。因春节过后玉米价格涨至1.1元/斤左右,则可选择春节后进行结算,这既可以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也可以稳定市场流通,保证玉米均匀上市。

当前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玉米生产重效益、轻养地,单产提高压力大

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效益具有优势,以前农作物实施轮作种植的地区已经逐渐形成仅种植玉米的单一种植模式。但由于多年连续重茬种植使得病虫害日益严重,随着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土壤中的有害生物和有害物质数量迅速增加,不利于提高玉米单产。同时,为了追求玉米稳产、增产,农户在单位土地上施用更多的化肥,一些土地已经造成土壤板结。许多农户施用“一炮轰”等简单的施肥方法,因质量参差不齐,化肥配比不科学,病虫害不能及时防治,使得玉米甚至出现只长叶、不结实的情形。

除此之外,由于种植业效益比较低,农民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养地方面加大投入,耕地“重用轻养”的现象普遍。多数农户只是隔几年对自己的土地深翻(约50厘米)一次,以期培肥地力,这样做远远不够。例如,由于负载逐年加大,东北地区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100厘米退化到20—30厘米。这样的土壤及使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单产的提高。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相对较低(仅为美国的2/3),单产提高不仅受制于种业发展,也受制于种植环境和技术水平的优劣。因此,玉米产量的提高更多依靠扩大播种面积,这就出现了玉米替代其他竞争性作物,而使其面积萎缩的局面。

国家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托市,库存及销售压力大

国际谷物协会(IGC)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玉米近两年大幅增产,玉米价格指数2012年8月到2013年10月持续下跌了34%,CBOT玉米收盘价(活跃合约)自2012年8月到2014年1月持续下跌了50%。国内玉米价格也随之走低。

另外,为了稳产增收,2012年、2013年国家积极启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且连续两年将收购价每斤提高0.06元,提价幅度在5%以上。据中储粮总公司发布的数据,2013年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玉米累计临储3083万吨,2014年四省区累计完成玉米临储6919万吨。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有效稳定价格,促进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库存和销售压力。近两年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玉米库容均满负荷运转,共计1亿吨玉米存于库中,仅吉林省就有2000万吨玉米露天储存。虽然5月下旬临储玉米已经开始拍卖,但据测算,饲料及深加工企业吸纳玉米的规模也仅为4000万吨左右,临储玉米大半仍将滞留于库中。加之今年玉米春播面积有增无减,玉米再次丰收将为临储带来更大压力。

玉米的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进口压力大

2012年8月以来,国际玉米价格进入下行通道,而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受临时收储政策支撑跌幅有限,今年以来不降反增。随着2013年年底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走高,国内外价差有所缩小,但今年4月以来玉米国际价格下降,国内外价差再次增大。

截至7月8日,大商所2014年9月交割的黄玉米期货价格为2392元/吨,较年初上涨1.23%;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2014年9月交割的玉米期货价格为400.4美分/蒲式耳,较4月高点下降22.85%,折合成进口完税成本约为1728元/吨,较当前东北地区的国产玉米港口价格低约820元/吨。

即使考虑到进口玉米的质量问题,国际市场价格优势依然明显。受国内外价差驱动,今年1—2月玉米进口量达113万吨,后因MIR162转基因玉米退运事件遏制了玉米的进口势头,1—4月玉米进口量同比下降。但作为玉米深加工副产品的玉米酒糟(DDGS)进口量却在大幅增加,1—4月玉米酒糟(DDGS)进口量为139.1万吨,同比增加323.0%。

下游养殖、深加工企业负利经营,生存压力大

在玉米进口配额管理的情况下,国内饲料、深加工企业通过收购或者国储拍卖等途径获得粮源。以中粮为例,2013年的临时收储尚未启动,中粮生化在东北以2100元/吨(除杂比为1:1.2,国家收购的除杂比为1:1.6)的价格购入10多万吨玉米,相当于国家收购2250元/吨的价格,在市场粮价低于临储价格的情况下,仍以临储价格获得粮源。

然而,中小企业因难以承受临时收储价格而无力收购,以致今年市场流通粮源大都进入国储,中小企业面临无粮加工的境地,只能等待临储玉米拍卖。近两年,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已陷入历史最长的负利经营状态。以吉林长春大中型深加工企业为例,目前淀粉利润为-490元/吨,负利持续已近三年;酒精利润为-100元/吨,最大时达-570元/吨,除春节前后短暂转正外,负利持续近两年。由于玉米深加工企业建设成本巨大,目前虽没有企业退出,但大多数企业已停产或半停产,度日艰难。

推动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首先,要加强和推进玉米生产力布局,确定玉米重点产区、基本种植面积以及粮食生产结构;其次,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工程等方面,并加大对玉米的科技投入,提高单位产量和防灾能力;最后,要切实推进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的改革,使农民科学种田、养地,使农业科技进步成为玉米生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研究并试点玉米的目标价格政策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立足我国实际,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借鉴我国大豆和棉花经验,探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尽快研究实施玉米差价补贴试点,从而引导价格回归市场均衡水平。其中,目标价格的设立应考虑到与大豆、春小麦、高粱等品种的比价关系,在稳定玉米生产的前提下,稳定适当的粮食生产结构,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完善储备及贸易调控体系

一是针对当前玉米的巨大库存,研究适当的消化和抛储计划并提出解决预案;二是运用关税、关税配额、技术性措施等手段,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贸易进行因时因势的有效调控,确保国内生产和市场的稳定。今后应研究并实施适当放开玉米进口,以减轻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三是要继续发挥“储备粮”稳定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与企业相结合的储备调控体系,增强整体储备调控能力,用以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供需紧张状况。

给予饲料和深加工企业以政策优惠

应考虑向重点饲料企业定向销售玉米,并给予一定运费或成本补贴。应考虑到玉米深加工企业当前的困境,在鼓励优胜劣汰、加快产业聚集和提升的同时,在税收方面对于重点企业采取减免措施,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扶持力度,盘活企业,保证我国玉米工业快速、良性发展。

重视期市蕴藏的宏观信号,促进粮价市场化运行

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和公开交易机制,使期货市场能够直观、迅速地反映产业和宏观形势的变化。当前应跟踪和研究期货市场,挖掘期货价格、持仓、交割等信息中蕴藏的宏观信号,提高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将宏观调控和政策调整通过期货市场的灵敏反应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市场的手段扩大政策和调控的效果,促进粮价的市场化运行。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